list 常用函数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手机淘宝5.3.2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7:54
STL所有的东西,容器、算法、和允许算法工作在容器中的元素上的iterator。 算法以合适、标准的方法操作对象,并可通过iterator得到容器精确的长度。一旦做了这些,它们就在也不会“跑出边界”。


1.定义
list<string> Milkshakes
list<string>::iterator MilkshakeIterator;//定义指针
    ++MilkshakeIterator


2.使用
    你可以通过调用容器的成员函数begin()来得到一个指向一个容器起始位置的iterator。你可以调用一个容器的 end() 函数来得到过去的最后一个值(就是处理停在那的那个值)。




使用list的成员函数push_back和push_front插入一个元素到list中
list的成员函数push_back()把一个对象放到一个list的后面,而 push_front()把对象放到前面。
成员函数empty() 判断是否为真。


3. for_each (FruitAndVegetables.begin(), FruitAndVegetables.end(), PrintIt);
   //PrintIt用来处理每个容器中的元素
for_each算法引用了iterator范围的概念,这是一个由起始iterator和一个末尾iterator指出的范围。 起始iterator指出操作由哪里开始,末尾iterator指明到哪结束,但是它不包括在这个范围内


4.通用算法count()和count_it()用来给容器中的对象记数
int NumberOf100Scores(0); 
 count (Scores.begin(), Scores.end(), 100, NumberOf100Scores);


2)count_if()通过传递一个函数对象来作出比count()更加复杂的评估以确定一个对象是否应该被 记数
   int NumberOfToothbrushes(0); 
  count_if (SalesRecords.begin(), SalesRecords.end(),IsAToothbrush(), NumberOfToothbrushes);




typedef list<T,allocator<T>> mycont; //使用默认模版参数,可以省略第二个参数


构造函数:


list() 声明一个空列表;


list(al) 声明一个空列表,但她还存储一个分配器对象al;


list(n) 声明一个有n个元素的列表,每个元素都是由其默认构造函数T()构造出来的


list(n,val) 声明一个由n个元素的列表,每个元素都是由其复制构造函数T(val)得来的


list(n,val,al) 声明一个和上面一样的列表,但还存储分配器对象al;


list(first,last) 声明一个列表,其元素的初始值来源于由区间所指定的序列中的元素


list(first,last,al) 声明一个和上面一样的列表,但它还存储分配器对象al;


resize 为了被控序列的长度改为只容纳n个元素,超出的元素将被删除,如果需要扩展那么默认值为T()的元素会被放到序列末端。


clear 删除所有元素


front back 存取被控序列的第一个元素;存取被控序列的最后一个元素。如果它不是一个常量表达式可以作为一个左值。如果序列为空,则这种行为将是未定以的。


push_back 向对象末端插入值为x的元素;push_front为对象开始处插入元素;pop_back删除最后一个元素;pop_front删除第一个元素;序列必须不为空,否则调用将是为定义。


assign 为了将被控序列替换成由(first,last)所指定的序列。且不能是原序列的一部分。


insert 为了在迭代器it指定的元素前插入一个元素,返回值是一个迭代器,只想刚插入的元素,也可以插入一个序列


erase 删除it所指定的元素,返回值为一个迭代器,只想下一个元素,也可以删除一个区间。


splice 将一系列的列表节点接入到一个列表中,被接入的节点列表将会被删除,接入操作中没有元素复制,只是将节点中的指针改写;cont.splice(it,cont2)把对象cont2中所有内容接入,这两个对象必须不同;cont.splice(it,cont2,p)将对象cont2中迭代器p指定的节点接入到由迭代器it指定的节点前面,这两个对象可以相同;cont.splice(it,cont2,first,last)将cont2中指定的序列接入到迭代器it所指定的元素前面,这两个对象可以相同,但it不能是序列的一部分;这两个列表所拥有的分配器对象必须相等。


remove 删除所有值等于v的元素;remove_if 删除所有似的pr(x)为true的元素x;//在STL中比较特殊的它真正的删除了元素-b-


unique 删除指定范围内相同的元素;//在STL中比较特殊的好像- -#


sort 将序列排序,结果序列是按operator<排序的,操作中用到了接入操作,可以将pr作为排序函数;


merge 将两个讲过排序序列合并,合并中用到了接入操作,合并后第二个序列将为空,可以用pr替换排序函数;


 




STL中list的使用:


STL中的list就是一双向链表,可高效地进行插入删除元素。现总结一下它的操作。


文中所用到两个list对象c1,c2分别有元素c1(10,20,30) c2(40,50,60)。还有一个list<int>::iterator citer用来指向c1或c2元素。


list对象的声明构造():


A.      list<int>c0;                 //空链表


B.      list<int>c1(3);             //建一个含三个默认值是0的元素的链表


C.      list<int>c2(5,2);            //建一个含五个元素的链表,值都是2


D.      list<int>c4(c2);             //建一个c2的copy链表


E.       list<int>c5(c1.begin(),c1.end());


//c5含c1一个区域的元素[_First, _Last)。




1.       assign()分配值,有两个重载:


c1.assign(++c2.begin(), c2.end()) //c1现在为(50,60)。


c1.assing(7,4) //c1中现在为7个4,c1(4,4,4,4,4,4,4)。


2.       back()返回最后一元素的引用:


int i=c1.back(); //i=30


const int i=c2.back(); //i=60且不可修改


3.       begin()返回第一个元素的指针(iterator)


citer=c1.begin();    // *citer=10


list<int>::const_iterator cciter=c1.begin(); //*cciter=10且为const。


4.       clear()删除所有元素


c1.clear();   //c1为空 c1.size为0;


5.       empty()判断是否链表为空


bool B=c1.empty(); //若c1为空B=true;否则B=false;


6.       end()返回最后一个元素的下一位置的指针(list为空时end()=begin())


citer=c1.end(); //*(--citer)=30;


同begin()返回一个常指针,不能修改其中元素。


7.       erase()删除一个元素或一个区域的元素(两个重载)


c1.erase(c1.begin()); // c1现为(20,30);


c1.erase(++c1.begin(),c1.end()); // c1现为(10);


8.       front() 返回第一个元素的引用:


int i=c1.front(); //i=10;


const int i=c1.front(); //i=10且不可修改。


9.       insert()在指定位置插入一个或多个元素(三个重载):


c1.insert(++c1.begin(),100);   //c1(10,100,20,30)


c1.insert(c1.begin(),2,200); //c1(200,200,20,30);


c1.insert(++c1.begin(),c2.begin(),--c2.end());


//c1(10,40,50,20,30);


10.    max_size()返回链表最大可能长度(size_type就是int型):


list<int>::size_type i=c1.max_size(); //i=1073741823


11.    merge()合并两个链表并使之默认升序(也可改):


c2.merge(c1);   //c1现为空;c2现为c2(10,20,30,40,50,60)


c2.merge(c1,greater<int>()); //同上,但c2现为降序


12.    pop_back()删除链表尾的一个元素


c1.pop_back() //c1(10,20);


13.    pop_front()删除链表头的一元素


c1.pop_front() //c1(20,30)


14.    push_back()增加一元素到链表尾


c1.push_back(100) //c1(10,20,30,100)


15.    push_front()增加一元素到链表头


c1.push_front(100) //c1(100,10,20,30)


16.    rbegin()返回链表最后一元素的后向指针(reverse_iterator or const)


list<int>::reverse_iterator riter=c1.rbegin(); //*riter=30


17.    rend()返回链表第一元素的下一位置的后向指针


list<int>::reverse_iterator riter=c1.rend(); // *(--riter)=10


18.    remove()删除链表中匹配值的元素(匹配元素全部删除)


c1.remove(10);     //c1(20,30)


19.    remove_if()删除条件满足的元素(会遍历一遍链表)


c1.remove_if( is_odd<int> () ); //c1(10,20,30) 


//is_odd自己写(表奇数) 


20.    resize()重新定义链表长度(两重载):


c1.resize(4) //c1(10,20,30,0)用默认值填补


c1.resize(4,100) //c1(10,20,30,100)用指定值填补


21.    reverse()反转链表:


c1.reverse(); //c1(30,20,10)


22.    size()返回链表中元素个数


list<int>::size_type i=c1.size(); //i=3


23.    sort()对链表排序,默认升序(可自定义)


c1.sort(); //c1(10,20,30)


c1.sort(great<int>()); //c1(30,20,10)


24.    splice()对两个链表进行结合(三个重载)


c1.splice(++c1.begin(),c2);


//c1(10,40,50,60,20,30) c2为空 全合并


c1.splice(++c1.begin(),c2,++c2.begin());


//c1(10,50,20,30) ; c2(40,60) 指定元素合并


c1.splice(++c1.begin(),c2,++c2.begin(),c2.end());


//c1(10,50,60,20,30); c2(40) 指定范围合并


25.    swap()交换两个链表(两个重载)


c1.swap(c2); //c1(40,50,60);


swap(c1,c2); //c1(40,50,60)


26.    unique()删除相邻重复元素(断言已经排序,因为它不会删除不相邻的相同元素)


c1.unique();


//假设c1开始(-10,10,10,20,20,-10)则之后为c1(-10,10,20,-10)


c1.unique(mypred); //自定义谓词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