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研究院邹欣:笔试阅卷有感

来源:互联网 发布:ssh登陆指定端口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6:47

微软研究院邹欣:笔试阅卷有感

每年的秋季学期,正是校园招聘的高峰期。作为招聘流程的第一个重要环节,在今年的九月至十一月里,微软公司将统一安排三场全国性的笔试进行初选。对微软笔试感兴趣的考生,或许都想知道自己的答卷是怎么被“评判”的? 本文是去年笔试出题和阅卷小组对当年部分考生提问的一些解答,仅与今年参加笔试的同学们做参考。需要说明的是,虽然今年笔试的基本思路与去年大体一致,但请同学们仍以今年的考卷题型为准。

2006年微软笔试评审组   撰文:邹欣

1.  2006年秋季学期的笔试是由微软多个部门的工程师和经理集体出题,所有申请技术职位的应届毕业同学都建议考试。由于全国有很多所高校,因此我们还分了全国统一考卷(written test)和在各个城市进行的小型考试(mini-test)。
 
2.  为了让各次考试有一个可比的分数,HR要求我们出题的难度尽量一致。2006年9月27日第一个mini-test后,通过分析同学们的反馈(3%很难、40%难、54%一般、3%容易),我们认为题目的难度基本符合要求(略微“一般”了一点)。于是在以后的考题中稍稍提高了难度,并对各类题型略为修改。从分数看,不少同学大大低估了试题的难度,或者说低估了我们对答案的期望。一言蔽之——我们希望看到接近“职业”水平的答案:)。
 
3.  倒扣分:公司的大部分同事们认为这是比较有效的甄别方法。我们尽量避免非常偏僻的知识点和有争议的答案。

4.  判分:我们所有的卷子都全部判分,每个部门都抽调了不少工程师加班判卷。我个人所看到的情况是,同学们写的每一行都会被看到,对于一些很难读通的程序,我们会一起分析,不会因为一眼看不懂就给个0分。对于单项题答得非常好的同学,我们会特别标记。像这样的无绝对标准答案的试卷,判卷是~相~当累人的活。至于会不会把所有分数都全部告知考生,这由各个你所申请的部门决定。

5.  英语:由于所有题目都是英语,一些同学反映“这是考英语,还是考技术?”还有建议用中文出题。微软公司的工作语言是英语,而且我们也注意到不要用很生僻的词汇,以避免影响同学们的理解和发挥。在后来的题目中,我们增加了一些注释,并且一些小题目注明可以用中文回答。有些考生英语写的不错,起承转合,很象G/T的作文,可惜只有结构,实质内容不多,得分也不多。

6.  考试时间不够, 时间如何分配。每次开发新的软件,我们的时间也不够。这就是做软件项目的特点。我们看到很多同学有些大题一个字也没有写,感到很可惜。如果时间安排得当,至少应该每一道题试着回答一些基本问题。我们的很多监考人员也提示大家注意时间分配。如何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最有效地分配时间,这也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能力。

7.  问:“为何一定要用C语言?”对于微软的工程师来说,C 语言是基本功。

8.  问:“为什么要考很多细节的内容?”计算机软件就是由一些0和1组成的,有些0或者1错了一位,就会酿成大错。我想许多考生在平常项目实践中都应该深有体会,所以细节考察是必不可少的。

9.  问:“为什么我投一个技术支持也要用这么难的题来‘折磨’我?”原因很简单,因为投同一个位置的人太多了:)。

10. 在网上也看了大家对考题风格的反映。是的,我们的考试是想考察同学们在实战中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考试不是万能的,通过笔试的同学,也有在面试中表现很不如人意的。

11.  有些同学反映,自己申请的职位比较特别,或者自己的专长没有能够显露,这样的一个考卷不能反映出个人特点。这一点表示同意,我们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把所有考生中的优秀学生选出进入下一轮。

 

12.  有些同学反映,如果在笔试中发挥不理想,是否还有可能得到面试机会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对于在笔试中考分不是很高的同学,我们并不会完全“放弃”,而是会再次根据其简历介绍的科研成果和项目实践情况择优给与面试机会。
 
    题外:最后,我们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次笔试不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完全的、真实的水平。大家寒窗十多年,经历了无数闭卷考试,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们觉得职业生涯和人生不是一次两小时的闭卷考能决定的,希望这是大家人生中倒数的几次闭卷考试之一。人生是更加开阔,更加充满变数的开卷考试,不管开卷、闭卷,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的职业道路刚刚起步,风物长宜放眼量,祝福大家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