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网站遭遇尴尬

来源:互联网 发布:西工大noj编程社区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4:46

2月22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15:57 互联网周刊

  无所不在的网络沟通方式在改变了人们的聊天习惯后,像招聘这种需要信息交换的事情,也开始了自然而然的“变幻”

  本刊记者|董璐

  在网络没有兴起之前,求职或者招聘,只能通过纸媒、电视和广播这三条途径实现。 不过,网络改变了这一切,随着ChinaHR(中华英才网)、51job(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等专业招聘网站的诞生,通过网站找工作成了流行的求职方法。在此之后,搜索引擎的大红大紫,又催生了搜职网等职位搜索网站的出现;而Web2.0概念的诞生,又让人们逐渐发现了SNS人际关系网络和博客的传播力量,求职的门路又被扩大。在新技术、新概念频起的今天,网络招聘能玩出多少花样?

  尴尬的招聘网站

  专业招聘网站一般是通过收取企业的招聘信息发布费和广告来赢利的。对于求职者来说,不需要花任何费用,就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自己的简历并联系中意的职位,或者等待企业主动发现。企业和求职者对于网站来说都是越多越好,企业招聘信息多、才能引来更多的求职者,反之亦然。

  吕欣欣是网络服务公司Feedsky的CEO,因为公司在一年前刚成立,所以急需招聘新人,吕欣欣首选了招聘网站。去年三月他在51job上做了一个月的广告,花费500元,共收到30多份简历,获得面试机会的有20个左右,而面试后的合格率为零,招聘失败。两个月后,吕欣欣在ChinaHR上做了2000元、带招聘按钮的广告,收到简历40多份,适合职位信息的有20多人,适合岗位信息的仅一人。虽说后来招聘的目的基本达到了,但是吕欣欣感觉用2000元招一个人,这样的性价比实在不高。一个月后,吕欣欣分别又在51job和智联招聘上花费500元和600元做了一个月的招聘广告,收到简历10多份,合适职位信息的数量为零。

  在整个的招聘过程中,作为招聘者的他的感觉并不是太好,“智联最差,不仅没有什么简历过来,反而有大量的垃圾邮件,都是广告、宣传方面的。51job其次,简历少而且不靠谱的居多,经常是想找.net程序员却收到求职网管的简历;ChinaHR虽然是垃圾邮件多,但适合的简历也还比较多,因为邮件量大所以总有一到两份适合的,但是见面一聊,却有很多滥竽充数的,大多数人简历上填写的内容和实际情况相差太多。”

  信息不对称是招聘网站存在的最大问题,求职者为了获得面试的门票,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求职者,难免存在虚假信息,还有很多企业仅仅是将招聘广告当成企业宣传的窗口。笔者在一次求职过程中,发现这几大招聘网站的房地产招聘信息严重虚假,部分招聘企业根本不存在,他们的最终目的是要骗取求职者的报名费、服装费、培训费等等各种巧立名目的费用。但这类信息如果下功夫识别筛选,也很容易避免。

  搜职网也只是在寻找职位信息的形式上有了突破,可以更快速地获得求职者想要的职位信息,但是在信息的内容上,也无法把握。

  招聘网站的虚假繁荣造成了它们今天地位的尴尬,缺乏信任关系和优秀客服的招聘网站,已经越来越难以应对新招聘形式的冲击。

  SNS和Blog的高效率

  吕欣欣最后的解决办法是托朋友和在自己公司博客上发布招聘启事。“最好的反而是Blog,少而精锐,所有看了Blog加MSN咨询招聘的人都还比较适宜,甚至知道我们公司在做什么。当然也有一些不靠谱的情形发生,但总体而言,Blog招聘最有效。”

  不仅是吕欣欣,土豆网的王微、Blogbus的横戈和豆瓣网的杨勃,都是通过博客寻找到了合适的人才。由于关注博客群体行业的相对集中性,对于初创业者的他们来说,在博客上能更迅速、准确、并且无成本地招到合适的人选。

  和讯网付费给知名博客洪波,在他的博客上挂了一则招聘广告,从2005年12月20日至今,已经收到了200多份简历,而且简历的针对性很高,信息基本都有效,20多人获得了面试机会,其中三人已入职。

  “我们用比点击广告还要低的价格拿到了Blog圈内品牌广告的黄金位置,怎么想都值。”和讯网副总经理、总编辑刘峻谈到此事时表示,“这几个月我到处挖人,急得连MSN的签名都改成了‘招聘100名Web2.0策划、开发人员’,试想在这么多网站中,又有哪一个会比洪波的博客上聚集更多的Web2.0爱好者?就算有这样的网站,估计广告报价也会是洪波的100倍以上。”

  除了Blog招聘,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来招人效果也很直接。MSN、QQ等即时通讯的签名档是很好的招聘广告位。一个人的交际圈通常是比较定向的,相对集中了某类人才。通过在个人的即时通讯工具上发布招聘和求职信息,如果再加上对双方信息都了解的中间人的“撮合”,其成功率比盲目翻看简历或者投递简历高得多。

  部分猎头公司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即时通讯工具的好处,上海捷毅的职业咨询师宋先生为工作特意申请了工作用MSN和QQ,每天上班必定打开它们,以和自己的咨询对象沟通。

  Linkist和天际网都是利用SNS进行招聘的典型网站。在网站用真实身份注册后,用户可以邀请熟悉、信任的友人建立一个人脉网络,从而形成一个以自己为中心的圈子,以朋友帮助朋友的形式可以迅速消除隔阂感,成功几率也比较高。

  简历+面试之外的手段

  简历+面试的招聘之路固然好,但因为距离缘故而失掉人才的事情也常有发生。 除了即时通讯工具能帮招聘者和求职者沟通外,Skype、电视会议等也可以缩短距离,不需要求职者大老远从外地跑到公司面试,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求职成本,在美国就可以对北京的求职者进行面试,不过鲜有公司在招聘上使用这种方法。

  365Kit.com是一家新兴的网站,意思为“Keep in touch”,是一种在线的私人秘书系统,可以帮助Email用户更新他们邮箱中的地址簿。Talent Software 的专栏作家Frank Mulligan却看到了365Kit产品在招聘上的应用前景:“如果你正想努力和潜在的中国候选人之间保持亲密的关系,却苦于没有求职跟踪系统(ATS),365Kit.com就不错”。

  365Kit通过将两个Email用户实时地联系在一起来实现这个功能。任何时候,只要他们中的一个改变了它的信息,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地更新另外一个用户邮箱中的信息。因此,如果你认识的人使用365Kit系统,那么你就可以和他同步你的Email地址簿。它适用于Outlook,也适用于 Foxmail,同样也适用于移动电话。

  365Kit声称,他们不久就会实现Email和SMS的自动发送、分类和行为组织。这可以使猎头的天才库存保持实时更新。

  不过,招聘范围广和成功率高似乎总是一对矛盾体。尽管通过即时通讯或博客这样的网络方式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但它们只能给那些拥有固定资源或还希望继续在熟悉的圈子中找工作的人带来益处,而求职者和招聘者的知识层次也相对较高。如果是那些新进入者或者希望改换行业的求职者,广泛的“撒网”还是更有效。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