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源最短路径之Dijkstra算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mfc 串口通信源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1:04

Dijkstra算法是典型最短路算法,用于计算一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短路径。主要特点是以起始点为中心向外层层扩展,直到扩展到终点为止。Dijkstra算法能得出最短路径的最优解,但由于它遍历计算的节点很多,所以效率低。
算法思想:
设G=(V,E)是一个带权有向图,把图中顶点集合V分成两组,第一组为已求出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S表示,初始时S中只有一个源点,以后每求得一条最短路径 , 就将 加入到集合S中,直到全部顶点都加入到S中,算法就结束了),第二组为其余未确定最短路径的顶点集合(用U表示),按最短路径长度的递增次序依次把第二组的顶点加入S中。在加入的过程中,总保持从源点v到S中各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不大于从源点v到U中任何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此外,每个顶点对应一个距离,S中的顶点的距离就是从v到此顶点的最短路径长度,U中的顶点的距离,是从v到此顶点只包括S中的顶点为中间顶点的当前最短路径长度。
Dijkstra算法具体步骤
(1)初始时,S只包含源点,即S=,v的距离为0。U包含除v外的其他顶点,U中顶点u距离为边上的权(若v与u有边)或 )(若u不是v的出边邻接点)。
(2)从U中选取一个距离v最小的顶点k,把k,加入S中(该选定的距离就是v到k的最短路径长度)。
(3)以k为新考虑的中间点,修改U中各顶点的距离;若从源点v到顶点u(u U)的距离(经过顶点k)比原来距离(不经过顶点k)短,则修改顶点u的距离值,修改后的距离值的顶点k的距离加上边上的权。
(4)重复步骤(2)和(3)直到所有顶点都包含在S中。
举个栗子:
如下图,设A为源点,求A到其他各顶点(B、C、D、E、F)的最短路径。线上所标注为相邻线段之间的距离,即权值。(注:此图为随意所画,其相邻顶点间的距离与图中的目视长度不能一一对等)

步骤:
1.S集合中:选入A,此时S=<A>
                      此时最短路径A→A=0 以A为中间点,从A开始找
   U集合中:U=<B、C、D、E、F>
                      A→B=6,A→C=3, A→其它U中的顶点=∞, 发现A→C=3权值为最短
2.S集合中:选入C,此时S=<A、C>
                     此时最短路径A→A=0,A→C=3以C为中间点,从A→C=3这条最短路径开始找
  U集合中:U=<B、D、E、F>
                     A→C→B=5(比上面第一步的A→B=6要短) 此时到D权值更改为A→C→B=5, A→C→D=6, A→C→E=7, A→C→其它U中的顶点=∞,发现A→C→B=5权值为最短
3.S集合中:选入B,此时S=<A、C、B>
                    此时最短路径A→A=0,A→C=3,A→C→B=5 以B为中间点
  U集合中:U=<E、F>
                     A→C→D→E=8(比上面第二步的A→C→E=7要长)此时到E权值更改为A→C→E=7,A→C→D→F=9 发现A→C→E=7权值为最短从A→C→B=5这条最短路径开始找
4.S集合中:选入D,此时S=<A、C、B、D>
                     此时最短路径A→A=0,A→C=3,A→C→B=5,A→C→D=6 以D为中间点, 从A→C→D=6这条最短路径开始找
  U集合中:U=<E、F>
                     A→C→D→E=8(比上面第二步的A→C→E=7要长)此时到E权值更改为A→C→E=7,A→C→D→F=9 发现A→C→E=7权值为最短
5.S集合中:选入E,此时S=<A、C、B、D、E>
                      此时最短路径A→A=0,A→C=3,A→C→B=5,A→C→D=6,A→C→E=7,以E为中间点, 从A→C→E=7这条最短路径开始找
  U集合中:U=<F>
                     A→C→E→F=12(比上面第四步的A→C→D→F=9要长)此时到F权值更改为A→C→D→F=9 发现A→C→D→F=9权值为最短
6.S集合中:选入F,此时S=<A、C、B、D、E、F>
                      此时最短路径A→A=0,A→C=3, A→C→B=5, A→C→D=6, A→C→E=7,A→C→D→F=9
  U集合中:U集合已空,查找完毕。


code:

const int  MAXINT = 32767;const int MAXNUM = 10;int dist[MAXNUM];int prev[MAXNUM];int A[MAXUNM][MAXNUM];void Dijkstra(int v0){    bool S[MAXNUM];                                  // 判断是否已存入该点到S集合中      int n=MAXNUM;    for(int i=1; i<=n; ++i)    {        dist[i] = A[v0][i];        S[i] = false;                                // 初始都未用过该点        if(dist[i] == MAXINT)                  prev[i] = -1;        else               prev[i] = v0;     }     dist[v0] = 0;     S[v0] = true;       for(int i=2; i<=n; i++)    {         int mindist = MAXINT;         int u = v0;                               // 找出当前未使用的点j的dist[j]最小值         for(int j=1; j<=n; ++j)            if((!S[j]) && dist[j]<mindist)            {                  u = j;                             // u保存当前邻接点中距离最小的点的号码                   mindist = dist[j];            }         S[u] = true;          for(int j=1; j<=n; j++)             if((!S[j]) && A[u][j]<MAXINT)             {                 if(dist[u] + A[u][j] < dist[j])     //在通过新加入的u点路径找到离v0点更短的路径                   {                     dist[j] = dist[u] + A[u][j];    //更新dist                      prev[j] = u;                    //记录前驱顶点                   }              }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