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笔记(1)

来源:互联网 发布:azure aws 阿里云对比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0 17:59

1)数据挖掘的一种定义
     是一项通过探测大量数据以发现有意义的模式和规则的业务流程。
     数据挖掘是一种业务流程,它以其它业务流程产生的大量数据为输入,一般经过收集,清洗,整理,识别、分析和度量等加工,得到某种有意义的模式或规则作为输出。而这种输出反过来可以为其它业务流程提供度量,判断,预测等作用。
     数据挖掘的基础是大量的数据,不同的挖掘方法和目的对于数据量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言,都是数据越多越好。对于数据挖掘而言,所有数据都是有用的,但对于某种具体的挖掘任务,就需要识别有效数据和无效数据,这就是数据清理的基本目的。
     数据挖掘的过程并不是单线的,很多时候都需要不停地迭代。
     发现有意义的模式和规则是数据挖掘的根本目的,这里的模式和规则可以是一种关联(比如身高和饮食,销量与季节等),趋势(比如人口增长趋势,销量趋势)。一般来讲,根据数据总可以找到一种模式或者规则(对于有限的样本数据总可以找到一种拟合函数),因此必须寻找有意义的模式或规则,这里的有意义是指可以给我们的其它业务过程提供“有用“的帮助。
     在数据挖掘过程中,每个环节其实都带有非常大的主观性,由于数据量大,数据维度多,数据所包含的信息取决于人的视角,要穷尽所有的可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取舍在数据挖掘过程中非常重要。正因为数据挖掘的特殊性,很多时候我们都希望能得到某种通用的模式。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由于数据挖掘是基于历史数据,样本数据总是有限的,因此如果涉及到对未来的预测,那么在数据挖掘过程中就应始终保持对通用模式的警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都应该警惕),同时也需要防止过渡拟合。

   
2)数据挖掘的一般过程
     A)识别业务机会
     数据挖掘的重点的是结果(得到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利用先进的技术。识别业务机会是数据挖掘的任务定义过程。
     B)将数据转换为信息;
    将数据转换为信息就是数据挖掘的挖掘过程。数据的好坏对信息的获取有比较直接的影响,因为在挖掘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数据的清理和整理。为了减少这种成本,为数据挖掘而提供的数据应该有良好的数据格式(尽量结构化和标准化),尽可能多的维度(一般是越详细越好)。
     这从另外一个角度,也给业务或者产品的设计者,数据结构的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C)根据信息采取行动;
     这是数据挖掘的根本目的。数据挖掘得到的信息应该得到应用。只有用了才能从实际中验证数据挖掘工作的好坏,挖掘策略是否有效。
     D)度量结果。
      对数据挖掘得到的信息通过实际应用进行检测,从而可以评价和改进挖掘过程。而且,通过应用产生的数据可以加入到新的挖掘过程中,对挖掘形成良性的促进。

3)需要注意的问题
      学习的东西不真实
      A) 模式不代表任何基本规则
             数据本身是没有好坏的,数据是中性的。但人们从数据获得的信息往往带有认知的主观性。比如我们认为月亮上有月兔,仅仅是因为有些像,但实际没有。
              数据不会说谎,理解(挖掘)会有偏差;说谎的人会玩弄数据;
      B) 模型集可能不反映相关的总体
             样本数据太少,样本数据不能很好的反映整体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这种问题。比如1,1,2,3,5,8.看到这些数据,很容易认为是斐波纳契数列,如果这是商店的每天卖出的商品数,能用斐波纳契数列做商品的销售模型?显然不行的。
      C)数据的详细程度有误
            还是上面的例子,数据量太小,数据量太少,数据的详细程度太低,往往得不到所要的结果,还会产生误导。
      学习的东西无用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得出的东西众所周知,二是不能用,这个不能用可能是法律的,或者条件所限。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