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caRd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关东纸箱包装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22 04:57
最近不知道怎么的,突然决定买一个mp3,于是花了一点时间在taobao选了一个,没敢立刻拿下,回去跟老婆请示了一下,然后第二天支付,第三天收到。是一款魅族的1GB Music Card,机器具体细节不多说了,网上资料很多,总体上还是很满意的。
 
回想起自听音乐的历程,还真觉得有些意思。小时候受家庭环境的映像,我对音乐是一窍不通,音乐课都是混过来的,只是生硬地记住了一丁点应付考试的五线谱乐理知识,实际从来没有入门,没有一点乐感,甚至连什么是唱歌“跑调”都搞不清楚。六年级暑假的时候家里买了一台“小霸王”学习机,我和铁哥们lj一起自学了其中的GBasic语言。那时候,我俩为了能让程序演奏出流行歌曲的配乐,竟然自己琢磨出简谱各种符号的含义,因为手头上找不到流行歌曲的五线谱。
在兴奋之余,我发现这些曲谱演奏出来后十分单调,印象中老师在钢琴或者风琴前演奏的曲子会好听很多,后来才知道那是因为老师用双手演奏,有和弦音。我很想给自己的程序加上和弦,于是找出音乐书,发现上面似乎讲解了一些基本的三和弦手法,猜测这些就是可以根据主旋律的音符直接加上的和弦音。我不记得我有没有尝试,但我可以肯定我没有成功。
 
初三的时候开始听流行歌曲了,不但听,还敢学着唱,而且反复就只会唱一首歌的一部分,这把当时的同桌wl害苦了。好在这首听我唱学会的歌在大学奠定了他的人气基础,甚至可以说给他指明了“歌唱生涯”的方向——他后来专攻这位歌手的歌曲,而我则改换了方向。
 
高一暑假,我在香港之行带回了一台松下的CD随身听,这可以说真正开启了我的音乐欣赏生活,然而当时的想法很简单——CD换歌很方便,不用倒带。说实话,我那时候根本分不清出磁带、CD音质有什么区别,甚至觉得正版、盗版磁带也无所谓,我唯一能分清楚的是收音机的FM杂音比AM小。
 
我真正“开窍”是在上大学以后,可能是长大了。那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有磁带的随身听,有一天我突然觉得能分辨CD音质和磁带音质了。那时候偶然的从同学那里copy了百首古典音乐的mp3专辑,也偶然的上了短歌行音乐发烧网站,于是开始了一点点古典音乐的欣赏经历。
大四的时候,我cd的耳机坏了,正巧那时候在短歌行上看到了森海塞尔品牌机器MX500耳机的介绍、评论,于是在网上(可能是易趣)买了一副,还帮另一个同学带了一副。试听的感觉好极了,尤其是古典音乐,我立刻完全放弃了带有线控的原装cd耳机。那时候凭借MX500,我还发现竟然有的CD碟也会有杂音,呵呵。
 
我一直认为我没有音乐细胞,即便我在音响听觉上有所进步,我也这样认为。然而一张Richard Clayderman的钢琴曲改变了我的看法。我听音乐时是懒的看碟面的,一般只记得第几首好听,连曲名都不知道。但是有一收曲子听起来非常特别,让人感到忧郁、悲伤,甚至从第一句(不知道是不是该用“句”这个次)就能感觉到,这根他“浪漫钢琴”的风格是很不符合的。我专门把封皮找来,看到曲名是《梦中的婚礼》。还有一只曲子,是一张俞丽拿的小提琴专辑上的,我很喜欢,感觉它温馨、柔软,很适合睡觉的时候听。后来发现,它的名字是《摇篮曲》。至此,我彻底决定,我还是有一点音乐欣赏能力的,呵呵:)
 
自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学校请了以为音乐家(sorry,不记得叫什么了)来做讲座,我和lvys早早赶到现场,于前排就坐。这位老先生给我们细致的分析讲解了《梁祝》,这首曲子可谓家喻户晓,只要是听音乐的人,都对它非常熟悉。这首曲子我当然也听过很多次,对故事也很了解,谈到对这曲子的音乐理解就只是略通皮毛,这次老先生精辟的讲解是我茅塞顿开,明白了很多细节。每段讲毕,先生都会把曲子放一遍,以相印证,加深理解。只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当曲子演绎他们第一次相遇、同窗三年的美好时光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一阵心酸,或许这与我当时的心情有关。
 
后来,我买了短歌行的朝露音箱,但是现在太忙,一般回到家里就是洗漱睡觉,少有时间去听;又买了魅族的E3,只是一直都被老婆占着,我想用得申请。还在卓越买过一个杂牌mp3,刚到手就掉到厕所了,捞上来洗净晾干竟然还能用,只是没过多久就神奇地消失,再也没有找到过了。去年在taobao还买过一个高仿iPod Shuffle,音质比想像好,只是质量奇差,没怎么用就坏了,店主也神奇消失。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