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与应用》第一部分基础理论学习

来源:互联网 发布:全站仪怎么导出数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8:19

《RFID技术与应用》第一部分基础理论学习

1、RFID理论知识要点(表格显示)

 

1.1传输线理论

 

概念

使用范围

长线

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和线上传输电磁波的波长的比值大于或接近于1

作为低频传输线(电流几乎均匀地分布在导线内部)

短线

与长线相反,传输线的几何长度和线上传输电磁波的波长的比值不大于且不接近于1

作为高频传输线(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随着空间位置不同而变化,电压和电流呈现出波动性)

 

1.2谐振电路在RFID中的应用

 类型

应用

串联谐振电路

常用在RFID读写器的射频器前端

并联谐振电路

常用在RFID电子标签的射频器前端

 

 

1.3天线周围场的分布

场区名

距天线口径表面距离

无功近场区

[0,λ/2π)]

辐射近场区

[λ/2π),(2D²)/λ+λ/2π)]

辐射远场区

[(2D²)/λ+λ/2π),+]

 

 

 

2、RFID与物联网的关系

RFID做为物联网感知层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在标识物体,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3、图示RFID系统组成及其功能

 

 

读写器(阅读器):是读取或写入电子标签信息的设备,接收到电子标签信号后对其进行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信息返回给外部主机。

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的数据载体,存储着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通常置于需要识别的物品上。电子标签主要由天线及IC芯片构成,天线用于产生磁通量,而磁通量用于向无源标签提供能量并在读写器和标签之间传递传输信息。

上层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一定的接口向读写器发送命令。一般包含有数据库,存储和管理RFID系统中的数据。同时,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提供不同的功能或相应接口。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