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KW模型

来源:互联网 发布:windows编程教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4:12


       在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和知识管理学科中,最基本的模型是DIKW(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wisdom)层次模型。

    

     

                        图 1 DIKW模型流程图(来源维基百科)

数据

从信号获取的角度看,数据是对目标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的时间、地点、事件、其他对象或概念的描述。在表达为有用的形式之前,数据本身没有用途。关于数据,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数据即事实:数据是未经组织和处理的离散的、客观的观察。由于缺乏上下文和解释,所以数据本身没有含义和价值。如果将事实定义为真实的、正确的观察,那么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是事实,错误的、无意义的和非感知的数据不属于事实。


数据即信号:从获取的角度理解,数据是基于感知的信号刺激或信号输入,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由于每种感官对应某个信号通道,所以数据也被定义为某个器官能接受到的一种或多种能量波或量粒子(光、热、声、力和电磁等)


数据即符号:无论数据是否有意义,数据都可定义为表达感官刺激或感知的符号集合,即某个对象、事件或所处环境的属性。代表性符号,如单词、数字、图表和图像视频等,都是人类社会中用于沟通的基本手段。因此,数据就是记录或保存的事件或情景的符号。


信息

信息是被赋予了意义和目标的数据。信息和数据的区别在于信息是有意义的,有用的,可以回答诸如谁、什么、哪里、多少、什么时候等问题,因此可以赋予数据生命,帮助用户决策或行动。进一步讲,信息可以采用描述的方式定义知识。信息有如下两类特性:

结构性和功能性:信息是组织好的结构化数据,与某个特定的目标和上下文有关联,因此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关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信息和数据的差别在与结构,而不是两者的功能。


象征性和主体性:信息通用的、以符号和信号形式存在的数据。另一个观点则认为,信息具有主体性,符合所依附的对象。


知识

知识是一个隐晦的、意会的、难以描述和定义的概念,是被处理、组织过、应用或付诸行动的信息。知识又是框架化的经验、价值、情景信息、专家观察和基本直觉的流动混合,它提供了一个环境和框架,用于评估和融入新的经验和信息中。知识是原语,应用于知识者的意识之中。知识通常体现于文档和资料的描述中,也流转于组织机构的流程、处理和实践中。

知识即处理:与信息是组织化或结构化数据的定义相似,知识既是多个信息源在时间上的合成,也是情景信息、价值、经验和规则的混合,也可看成互联的信息。


知识即过程:知识是一个通过实践经验了解如何做、是谁、什么时候等“Know-How”的过程。知识从经验背景中引申出一个连贯和自我一致的协调性行为。如果信息是描述性的,那么知识并不是对行为的描述,而是意味着行动。也有人将知识定义为信息和数据的应用。


知识即命题:知识有时被认为是信念的构建、与认知框架有关的外部化。知识的另一个定义是,主观的关于世界和所在环境的感知:关于对象(整体、联合)的独特性观察。


智慧

智慧是启示性的,本意是知道为什么,知道如何去做。智慧与信息的区别等价与为什么和为什么是。在知识与智慧之间存在一种状态:理解,它是一种对为什么的欣赏,而智慧则是被评估过的理解。智慧可增加有效性和价值,它蕴含的伦理和美学的价值与主题一脉相承,并且是独特和个性化的。




注:文章部分内容摘自《数据可视化》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