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泛型

来源:互联网 发布:swfobject.js播放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08:29

1、为什么要使用泛型?

使用泛型的典型例子,是在集合中的泛型使用。在使用泛型前,存入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当从集合中取出时,所有的元素都是Object类型,需要进行向下的强制类型转换,转换到特定的类型。

我们看下下面这段简短的代码:

public class Generi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list.add("qqyumidi");        list.add("corn");        list.add(100);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String name = (String) list.get(i); // 1            System.out.println("name:" + name);        }    }}
定义了一个List类型的集合

存入:先向其中加入了两个字符串类型的值,随后加入一个Integer类型的值。这是完全允许的,因为此时list默认的类型为Object类型。

取出:编译阶段正常,而运行时会出现“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异常。因此,导致此类错误编码过程中不易发现。

在如上的编码过程中,我们发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
1.当我们将一个对象放入集合中,集合不会记住此对象的类型,当再次从集合中取出此对象时,该对象的编译类型变成了Object类型,但其运行时类型仍然为其本身类型。
2.因此,取出集合元素时需要人为的强制类型转化到具体的目标类型,且很容易出现“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异常。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使集合能够记住集合内元素各类型,且能够达到只要编译时不出现问题(编译器帮我们进行类型转换操作),运行时就不会出现“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异常呢?答案就是使用泛型


使用泛型的好处:

1.编译器负责类型安全检查。 泛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 Java 程序的类型安全。通过知道使用泛型定义的变量的类型限制,编译器可以在一个高得多的程度上验证类型假设。没有泛型,这些假设就只存在于程序员的头脑中。类型错误现在就可以在编译时被捕获了,而不是在运行时当作 ClassCastException 展示出来。将类型检查从运行时挪到编译时有助于您更容易找到错误,并可提高程序的可靠性。
2.消除强制类型转换。 泛型的一个附带好处是,消除源代码中的许多强制类型转换。这使得代码更加可读,并且减少了出错机


2、什么是泛型?

泛型,即“参数化类型”。一提到参数,最熟悉的就是定义方法时有形参,然后调用此方法时传递实参。那么参数化类型怎么理解呢?顾名思义,就是将类型由原来的具体的类型参数化,类似于方法中的变量参数,此时类型也定义成参数形式(可以称之为类型形参),然后在使用/调用时传入具体的类型(类型实参)

上面那个例子采用泛型的写法:

public class Generi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String> list = new ArrayList<String>();        list.add("qqyumidi");        list.add("corn");        //list.add(100);   // 1  提示编译错误        for (int i = 0; i < list.size(); i++) {            String name = list.get(i); // 2            System.out.println("name:" + name);        }    }}
通过List<String>,直接限定了list集合中只能含有String类型的元素,从而在//2处无须进行强制类型转换,因为此时,集合能够记住元素的类型信息,编译器已经能够确认它是String类型了。结合上面的泛型定义,我们知道在List<String>中,String是类型实参,也就是说,相应的List接口中肯定含有类型形参。且get()方法的返回结果也直接是此形参类型(也就是对应的传入的类型实参)。


3、泛型的使用

3.1泛型类

在定义带类型参数的类时,在紧跟类命之后的<>内,指定一个或多个类型参数的名字,同时也可以对类型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限定,多个类型参数之间用,号分隔。

定义完类型参数后,可以在定义位置之后的类的几乎任意地方(静态块,静态属性,静态方法除外)使用类型参数,就像使用普通的类型一样。

注意,父类定义的类型参数不能被子类继承

public interface List <E> {    void add(E x);    Iterator<E> iterator();}class Info<T,V>{      // 接收两个泛型类型      private T var ;      private V value ;      public Info(T var,V value){          this.setVar(var) ;          this.setValue(value) ;      }  }class Info<T extends Number>{ // 指定上限,只能是数字类型      private T var ;     // 此类型由外部决定      public T getVar(){          return this.var ;         }      public void setVar(T var){          this.var = var ;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覆写Object类中的toString()方法          return this.var.toString() ;          }  }

尖括号中包含的是形式类型参数,它们就如同一般的类型一样,可以在整个类的声明中被使用。当类被使用时,会使用具体的实际类型参数代替。

泛型类型参数只能被类或接口类型赋值,不能被原生数据类型赋值,原生数据类型需要使用对应的包装类。

形式类型参数的命名:尽量使用单个的大写字母(有时候多个泛型类型时会加上数字,比如T1,T2),比如许多容器集合使用E,代表element(元素),Map中用K代表键keys,V代表值。


3.2 泛型方法

在定义带类型参数的方法时,在紧跟可见范围修饰(例如public)之后的<>内,指定一个或多个类型参数的名字,同时也可以对类型参数的取值范围进行限定,多个类型参数之间用,号分隔。<>(泛型参数列表)位于返回值之前。是否拥有泛型方法,与其所在的类是否是泛型没有关系。

定义完类型参数后,可以在定义位置之后的方法的任意地方使用类型参数,就像使用普通的类型一样。

class Print {    //在方法中定义泛型    public <T> void print(T t) {        System.out.println(t);    }    public <E> void show(E e) {        System.out.println(e);    }}public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rint p = new Print();        p.print(12);        p.print("hello");        p.show(new Integer(33));        p.show(23);    }}
注意到我们调用方法时并不需要传递类型参数,系统会自动判断类型参数并调用合适的方法。


3.3 泛型接口

//定义一个泛型接口interface Inter<T>{    public void print(T t);}//实现方式一:class InterDemo1 implements Inter<String> {    public void print(String t) {        System.out.println("print: " + t);    }}//实现方式二:class InterDemo2<T> implements Inter<T> {    public void print(T t) {        System.out.println("print: " + t);    }}class 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rDemo1 id1 = new InterDemo1();        id1.print("hello");        InterDemo2<Integer> id2 = new InterDemo2<Integer>();        id2.print(new Integer(23));    }}
实现泛型接口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实现的时候指定泛型类型.另一种是依然使用泛型,在构造的时候确定泛型类型


4、通配符?(类型参数赋予不确定值)

对于不同传入的类型实参,生成的相应对象实例的类型是不是一样的呢?

public class Generi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x<String> name = new Box<String>("corn");        Box<Integer> age = new Box<Integer>(712);        System.out.println("name class:" + name.getClass());      // com.qqyumidi.Box        System.out.println("age class:" + age.getClass());        // com.qqyumidi.Box        System.out.println(name.getClass() == age.getClass());    // true    }}
由此,我们发现,在使用泛型类时,虽然传入了不同的泛型实参,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生成不同的类型,传入不同泛型实参的泛型类在内存上只有一个,即还是原来的最基本的类型(本实例中为Box),当然,在逻辑上我们可以理解成多个不同的泛型类型。

究其原因,在于Java中的泛型这一概念提出的目的,导致其只是作用于代码编译阶段,在编译过程中,对于正确检验泛型结果后,会将泛型的相关信息擦出,也就是说,成功编译过后的class文件中是不包含任何泛型信息的。泛型信息不会进入到运行时阶段。

对此总结成一句话:泛型类型在逻辑上看以看成是多个不同的类型,实际上都是相同的基本类型。

接着上面的结论,我们知道,Box<Number>和Box<Integer>实际上都是Box类型,现在需要继续探讨一个问题,那么在逻辑上,类似于Box<Number>和Box<Integer>是否可以看成具有父子关系的泛型类型呢?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继续看下下面这个例子:

public class Generi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x<Number> name = new Box<Number>(99);        Box<Integer> age = new Box<Integer>(712);        getData(name);                //The method getData(Box<Number>) in the type GenericTest is         //not applicable for the arguments (Box<Integer>)        getData(age);   // 1    }        public static void getData(Box<Number> data){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Data());    }}
我们发现,在代码//1处出现了错误提示信息:The method getData(Box<Number>) in the t ype GenericTest is not applicable for the arguments (Box<Integer>)。显然,通过提示信息,我们知道Box<Number>在逻辑上不能视为Box<Integer>的父类。那么,原因何在呢?
public class Generi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x<Integer> a = new Box<Integer>(712);        Box<Number> b = a;  // 1        Box<Float> f = new Box<Float>(3.14f);        b.setData(f);        // 2    }    public static void getData(Box<Number> data) {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Data());    }}class Box<T> {    private T data;    public Box() {    }    public Box(T data) {        setData(data);    }    public T getData() {        return data;    }    public void setData(T data) {        this.data = data;    }}

这个例子中,显然//1和//2处肯定会出现错误提示的。在此我们可以使用反证法来进行说明。

假设Box<Number>在逻辑上可以视为Box<Integer>的父类,那么//1和//2处将不会有错误提示了,那么问题就出来了,通过getData()方法取出数据时到底是什么类型呢?Integer? Float? 还是Number?且由于在编程过程中的顺序不可控性,导致在必要的时候必须要进行类型判断,且进行强制类型转换。显然,这与泛型的理念矛盾,因此,在逻辑上Box<Number>不能视为Box<Integer>的父类

好,那我们回过头来继续看“类型通配符”中的第一个例子,我们知道其具体的错误提示的深层次原因了。那么如何解决呢?总不能再定义一个新的函数吧。这和Java中的多态理念显然是违背的,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在逻辑上可以用来表示同时是Box<Integer>和Box<Number>的父类的一个引用类型,由此,类型通配符应运而生

类型通配符一般是使用 ? 代替具体的类型实参。注意了,此处是类型实参,而不是类型形参!且Box<?>在逻辑上是Box<Integer>、Box<Number>...等所有Box<具体类型实参>的父类。由此,我们依然可以定义泛型方法,来完成此类需求。

public class Generi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x<String> name = new Box<String>("corn");        Box<Integer> age = new Box<Integer>(712);        Box<Number> number = new Box<Number>(314);        getData(name);        getData(age);        getData(number);    }    public static void getData(Box<?> data) {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Data());    }}
有时候,我们还可能听到类型通配符上限和类型通配符下限。具体有是怎么样的呢?
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需要定义一个功能类似于getData()的方法,但对类型实参又有进一步的限制:只能是Number类及其子类。此时,需要用到类型通配符上限。

public class Generi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ox<String> name = new Box<String>("corn");        Box<Integer> age = new Box<Integer>(712);        Box<Number> number = new Box<Number>(314);        getData(name);        getData(age);        getData(number);                //getUpperNumberData(name); // 1        getUpperNumberData(age);    // 2        getUpperNumberData(number); // 3    }    public static void getData(Box<?> data) {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Data());    }        public static void getUpperNumberData(Box<? extends Number> data){        System.out.println("data :" + data.getData());    }}

此时,显然,在代码//1处调用将出现错误提示,而//2 //3处调用正常。

类型通配符上限通过形如Box<? extends Number>形式定义,相对应的,类型通配符下限为Box<? super Number>形式,其含义与类型通配符上限正好相反,在此不作过多阐述了。



参考来源:

基于java中泛型的总结分析

Java总结篇系列:Java泛型

Java泛型编程最全总结

java泛型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