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白发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络用词鸡汤什么意思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0:00
【名称】叹白发 
年代】唐代
【作者】王维
体裁】七言古诗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外号“诗佛”。今存诗400余首。王维精通佛学,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维摩诘向弟子们讲学的书,王维很钦佩维摩诘,所以自己名为维,字摩诘。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受禅宗影响很大。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上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同时,根据《王右丞集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是说:“维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可见王维确实也佛家姻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
 

[写作背景]

  

   有点混日子的王维论资排辈地逐步升迁着,745年任侍御史(从6品下),然后是库部员外郎,然后是库部郎中。

  

  750年,王维50岁时,其母崔氏病故,诗人回辋川别墅守丧。

  

  752年,李林甫死,杨国忠继续操蛋。这1年王维结束守丧返朝,任吏部郎中。

  

  755年,升为给事中(正5品上),也就在这1年10月,爆发“安史之乱”。

  

   王维出走不及,被安禄山劫持,无奈接受贼军官职,王维故意吃泻药,称病不朝。安禄山担心王维会跑,将诗人困于菩提寺,好朋友裴迪来见,王维急中生智,当面吟出一首诗《凝碧诗》(见本帖第52首),后来成为不投降的证据。

  

   平叛之后,所有接受安禄山伪朝官职的一律处罚,王维在册。

  

   有2件事,使王维有惊无险。

  

  1.有人将《凝碧诗》送给肃宗李亨,这位新皇帝对王维有了重新认识。

  

  2.王维的弟弟王缙追随肃宗有功,已官至刑部侍郎,愿削官替哥赎罪,李亨再受感动。

  

   于是王维免除处分,继续为官。从太子中允,到太子中庶子,然后中书舍人(正5品上),然后门下给事中(正5品上),60岁时达到人生顶峰—尚书右丞(正4品下),这也是“王右丞”的由来。

  

   说说王维最后这3个职位。

  

   唐朝政体的中枢机构为3省: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

  

   简单说,中书省制定政策,门下省审查,尚书省负责执行。

  

   中书舍人为中书省的第3把手,负责起草中书省制定的各项政策,非一般人可承担。

  

   给事中同样也是门下省的第3把手,负责审查中书省拟定的各项政策,如认为不合理,有权退回。

  

   尚书右丞仍然是尚书省的第3把手,协助领导工作,但它有一项特殊职能,就是督察监察御史,而监察御史虽然职位不高,但能量极大,令百官惧怕。

  

   诗人晚年枯木逢春,干劲尚足。

  

   他的心情如何?

  

   估计不佳,矛盾矛盾加矛盾。

  

   被迫接受安禄山的官职,虽有名无实,但在外人眼里,就是变节,即使旁人不说,诗人自己也感愧疚。

  

   如果这时候反而得到皇帝的器重,那一定受感动,良知驱使,努力工作。

  

   但人世的沧桑早已刻在脸上,驻在了心里,佛家思想根深蒂固。不是发自内心的热情,就是难受。

  

   这就是诗人晚年的痛,痛并坚持着,盼望着解脱。

  

   这首诗,写于此时。

  

  [本诗简析]

  

   ——宿昔朱颜成暮齿,须臾白发变垂髫。

  

   宿昔:早晚之间,比喻时间短。 齿:年龄。 髫(tiao2):儿童下垂的短发(古时儿童不束发)。

   青春易逝,朱颜变老,而到了老年,生命正一步步走向结束,体会更深的也许就是白驹过隙。

   “须臾白发变垂髫”,可以看出诗人虔诚佛教的程度,相信来生转世。

   虽然诗人信佛,有些超然世外,这2句还是隐约读出了王维对生命的感叹,矛盾。

  

   ——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

  

   这2句才是这首诗的主题,前2句是铺垫。

   苦,诗人的暮年就是这种状态。为了报恩,努力工作,但又想早日解脱,理由却说不出口,将难受交给佛,祈求来世。

   起起伏伏,王维经历的太多。

   善良正直,才华横溢的王维最后竟是这种结局。

  

   这首诗,象是一位老人的自言自语,读着心凉。

  

   解析完毕。

  

   ========================================

  

   “安史之乱”后,诗人为了报答皇帝的器重,忙于朝廷工作,很少回辋川别业,诗作不多。但内心是痛苦的,就是在这种痛苦中,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4年,于公元761年离世,终年61岁。

  

   ========================================

  

   诗人31岁时亡妻,以后的30年从未续弦,独守空房。赢得了无数女性的掌声。

  

   ========================================

  

   母亲崔氏病故后,王维要求将辋川别业变成佛寺,上表朝廷,没有批准。

   如果批准,诗人定会出家,成为一名正式佛教徒。

  

   ========================================

  

   至于王维与李白的“同代不相识”,2位都是我的敬重,不敢议论。

  

   ========================================

  

   王维性格内敛,不属张扬豪放,读他的诗,让人心静,尤其是信佛以后,诗味更加恬淡,“诗佛”美誉不虚。

   “诗仙”李白有着道家的浪漫,“诗圣”杜甫乃忠实儒家,与王维三足鼎立。

   这是耐人寻味的一种现象,每种宗教都有它的适应人群,而在唐朝,儒释道并驾齐驱,在诗坛上有着足够的验证。

  

   ========================================

  

   他不是英雄,但心存正直,咬牙坚守,看随波逐流,览人世沧桑,将心交给佛,王维值得尊敬。

   变节是一个人对自己良知的否定,审视周围和自己,坚持的有几人?

   

   最后的叹息。


(沉重的政治和生活)打击销蚀了人生的勇气和意志,(几许伤心事)不得不遁入空门,寻求精神的解脱。抒发的是人生悲凉感和失落感,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