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开发入门之“活动的生命周期”

来源:互联网 发布:销售部数据流程图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1:47
本人也有个人博客网站 miketech.it 大家也可以去那里查看我的相关文章~

在Android开发中,掌握活动的生命周期对于开发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你理解了生命周期后,你就可以写出连贯流畅的程序,并且可掌握如何管理应用程序的资源,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这篇文章将会讲述Android活动的生命周期。

首先先引入一个概念,什么是活动(Activity)?
在Android开发中,活动是最能吸引到用户的地方,活动包括一系列的用户界面,他的作用是呈现给用户信息,并且用户在活动上进行交互。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活动。没有活动的应用几乎见不到的,因为程序都会提供用户界面来进行交互。光看上面的话可能太抽象了吧,我们来拿微信app举个例子。下面两张截图就是两个Activity的例子,当你进入微信的时候,第一个活动提供交互可以让你选择去和谁聊天,当你点开一个条目的时候,第二个活动会启动,提供一个聊天的用户界面,这就是活动(Activity)。

wechatactivity

经常玩手机的人不难发现,Android中的活动是可以层叠的,每次新建一个活动,新的活动就会覆盖在旧的活动之上,当你点击返回按钮或者Back键时,最前面的活动就会被销毁使得下面的活动重新回到上面。就像刚才微信的例子,当你不想聊天了,点击左上角的返回按钮,主界面(主Activity)就会重新出现在你的面前。

Android使用任务(Task)来管理活动群,一个任务就是一组存放在栈里的活动的集合,这个栈也被称作任务栈(Task Stack)或者返回栈(Back Stack)。

 

有人会问栈是什么?
栈是一种 后进先出(Last in First out:LIFO)的数据结构,这个数据结构有点类似于一个水桶,先进去的东西只能最后出来。形象点说,栈只有一个开口,先进去的就倒最底下,后进来的就在前面,要是拿出去的话,肯定是从开口端拿出去,所以说先进后出,后进先出。

stack

 

现在我们在回来说Android的任务栈,在默认情况下, 每当我们启动了一个新的活动, 它会在任务栈中入栈, 并处于栈顶的位置。 而每当我们按下 Back 键去销毁一个活动时, 处于栈顶的活动会出栈, 这时前一个入栈的活动就会重新处于栈顶的位置。系统总是会显示处于栈顶的活动给用户。下图解释了任务栈的基本原理。

TaskStack

接下来就要了解活动的状态了

每一个活动在其生命周期中会有以下四种状态。
1.运行状态:
这种状态就是当活动在栈顶位置的时候了。系统这个时候是最不愿意回收处于运行状态的活动的,因为当你正在操作的时候,交互界面突然没了,这会带来非常差劲的用户体验。

2. 暂停状态
一个活动不再处于栈顶位置, 但仍然可见时, 这时活动就进入了暂停状态。 你可能会觉得既然活动已经不在栈顶了, 还怎么会可见呢?当然并不是每个处于栈顶的Activity都会沾满屏幕的,比如对话框就不会。 处于暂停状态的活动仍然是完全存活着的, 系统也不愿意去回收这种活动(因为它还是可见的,回收可见的东西都会在用户体验方面有不好的影响),只有在内存极低的情况下,系统才会去考虑回收这种活动。(下图背后的选择用户Activity就处于暂停状态,因为前面的对话框处于栈顶位置)。

share

3. 停止状态
当一个活动不再处于栈顶位置, 并且完全不可见的时候, 就进入了停止状态。 系统仍然会为这种活动保存相应的状态和成员变量, 但是这并不是完全可靠的, 当其他地方需要内存时,处于停止状态的活动有可能会被系统回收。所以很早的安卓手机有时候你一点返回键发现呈现的界面被刷新了,就是因为内存不够,那个活动被回收了,所以当你按下返回键后那个活动会被重新加载。

4. 销毁状态
当一个活动从返回栈中移除后就变成了销毁状态。 系统会最倾向于回收处于这种状态的活动,从而保证手机的内存充足。这个是实际开发时候才会用到,我们调用finish()方法来手动结束一个Activity。(下图是我开发时候对于用户没有联网的一个处理,这个判断语句在没有联网的时候会手动销毁那个新创建的活动)

微信截图_20150806160939

下面将介绍活动的生存期

Activity 类中定义了七个回调方法,覆盖了活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

1. onCreate()
每个活动中我们都重写了这个方法, 它会在活动第一次被创建的时候调用。 你应该在这个方法中完成活动的初始化操作, 比如说加载布局、绑定事件等。

2. onStart()
这个方法在活动由不可见变为可见的时候调用。

3. onResume()
这个方法在活动准备好和用户进行交互的时候调用。 此时的活动一定位于返回栈的栈顶,并且处于运行状态。

4. onPause()
这个方法在系统准备去启动或者恢复另一个活动的时候调用。 我们通常会在这个方法中将一些消耗 CPU 的资源释放掉(比如显示地图或者大规模图形),以及保存一些关键数据(比如用户输入的数据等等),但这个方法的执行速度一定要快,不然会影响到新的栈顶活动的使用。

5. onStop()
这个方法在活动完全不可见的时候调用。它和 onPause()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如果启动的新活动是一个对话框式的活动,那么 onPause()方法会得到执行,而 onStop()方法并不会执行。

6. onDestroy()
这个方法在活动被销毁之前调用,之后活动的状态将变为销毁状态。

7. onRestart()
这个方法在活动由停止状态变为运行状态之前调用,也就是活动被重新启动了。

下图为实际开发一个Activity中的代码,其中onCreate是必须要有的,一般被用来完成用户界面初始化
CodeLifeCircle

以上七个方法中除了 onRestart()方法, 其他都是两两相对的, 从而又可以将活动分为三种生存期。

1. 完整生存期
活动在 onCreate()方法和 onDestroy()方法之间所经历的,就是完整生存期。一般情况下,一个活动会在 onCreate()方法中完成各种初始化操作,而在 onDestroy()方法中完成释放内存的操作。

2. 可见生存期
活动在 onStart()方法和 onStop()方法之间所经历的,就是可见生存期。在可见生存期内, 活动对于用户总是可见的, 即便有可能无法和用户进行交互。 我们可以通过这两个方法,合理地管理那些对用户可见的资源。比如在 onStart()方法中对资源进行加载,而在 onStop()方法中对资源进行释放, 从而保证处于停止状态的活动不会占用过多内存。

3. 前台生存期
活动在 onResume()方法和 onPause()方法之间所经历的,就是前台生存期。在前台生存期内, 活动总是处于运行状态的, 此时的活动是可以和用户进行相互的, 我们平时看到和接触最多的也这个状态下的活动。

以下是谷歌官方的演示图

activity_lifecycle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