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cos2d-x内存管理(1)

来源:互联网 发布:葛优演技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23:23

首先我们必须说一下c++中变量的内存空间的分配问题,我们在c++中写一个类,可以在栈上分配内存空间也可以使用new在堆上分配内存空间,如果类对象是在栈上分配的内存空间,这个内存空间的管理就不是我们的事了,但如果是在堆上分配的内存空间,当然需要我们来手动的delete了!cocos2dx采用的是在堆上分配内存空间,想想看你在写程序的时候对于cocos2dx中的类是不是大多数都是通过工厂方法获得的一个指针,你见过在栈上分配内存空间的情况吗?所以问题来了,既然在堆上分配内存空间,那么如何管理这个内存空间,什么时候应该释放就是个问题了!在程序中,当我们创建了一个对象的时候,这块内存空间经常是被不同的对象引用,如果删除的早了,有对象还在引用这块内存空间那么程序必然要崩溃!所以cocos2dx引入了引用计数这个内存管理机制。

当我们在堆上分配一块内存空间的时候,这个对象的引用计数就是1,当有对象要引用这块内存空间的时候,这个引用计数就增加1,当有对象不再引用这块内存的时候引用计数就减1,当这个引用计数减为0的时候就使用delete删除掉这块内存,这样就做到了当有对象引用的时候会正常的访问这块内存,引用完毕也可以正常的回收。先来看一下如下的代码,有关引用计数的问题就会很清楚了!

1//对象创建的时候引用计数被设置为1,这个是在它的构造函数中完成的,它会先调用父类CCOjbect的构造函数
2    //CCObject的构造函数如下所示
3    //CCObject::CCObject(void)
4    //, m_uReference(1) {}// when the object is created, the reference count of it is 1
5    CCSprite * sprite = new CCSprite();
6 
7    CCLog("retain count:%d",sprite->retainCount());
8 
9    //调用retain方法的时候引用计数增加1
10    sprite->retain();
11    CCLog("retain count:%d",sprite->retainCount());
12 
13    //调用release方法的时候引用计数减一,当这个引用计数减为0的时候,在release方法中会delete掉这个对象
14    sprite->release();
15    CCLog("retain count:%d",sprite->retainCount());
16 
17    //当我们调用autorelease方法的时候会调用这段代码
18    //CCPoolManager::sharedPoolManager()->addObject(this);
19    //调用autorelease方法的时候对象会被放到自动回收池中,这个自动回收池在每帧结束的时候会调用一次对象的release方法
20    sprite->autorelease();
21    CCLog("retain count:%d",sprite->retainCount());

上边的代码有一处不是很好的理解,就是大家经常说的自动回收机制,也就是上边的autorelease方法,这个方法到底为我们做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我们需要好好的搞清楚!首先需要澄清的一个概念就是帧,我们经常的说每秒多少多少帧,其实这个帧需要多少时间不是固定的,这个需要看每帧我们需要做多少事情,如果没一帧我们需要渲染很多的东西,那这一帧执行的时间当然就会很长的,游戏显得就会很卡,这个时候每秒的帧率就会下降的,所以不是时间决定的帧率,而是帧影响的时间!这个自动回收池就是在每帧结束的时候起作用的,在游戏的每一帧都会有一个大的循环,在一帧开始之前,系统建立了一个内存回收池,在这一帧的过程中,当我们调用了autorelease方法以后,我们的对象就会放到这个内存回收池中,当一帧结束的时候这个内存回收池就会释放掉,这个时候在内存回收池中的对象就会被release一下,也就是说引用计数就会减一,如果这个时候引用计数为0,就会删除对象了。如果引用计数不为0的话对象是不会被删除的,下一帧开始的时候系统又会创建一个内存回收池,这个时候在上一次添加的对象这个时候是不会重新添加到这个内存回收池中的,在这个内存回收池中的对象是你在这一帧中调用了autorelease函数的对象。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