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如人生——关于面向对象

来源:互联网 发布:摇号软件下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11:30

      首先进行自我批评,这周一直在进行微信的功能开发,晚上的时间都被占用。没有每天都更新博客。究其原因还是自己太懒,累的时候就不想动,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因为有些事不想你想不做就可以不去做的。

       第二,我们的java课已经学到了对象和类的部分,我自己其实一直对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傻傻分不清,根本不懂这样区分的根本含义是什么。前几周学java,觉得方法和c里面的函数并没有什么区别啊,为什么是不同的编程风格呢,今天听了老师的一些讲解,自己懂了一点,现在写下来,免得忘了。

        面向对象,其实就是对于解决方法的高度抽象,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很多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或者模式解决,比如查询成绩,只要知道学号姓名就可以查到。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些共同点,忽视其他的部分。还有继承,我觉得这种设计是为了解决一些有相似性的问题,子类可以从父类中继承一些方法和实例变量,但也可以进行一些修改和重构,能解决软件的重用性。第三是封装,一个类,我们不需要知道它是怎么实现的,而是拿过来就可以用,比如要写字,我们不需要知道笔是怎么制造的,而是直接用来写。这样解决问题会非常有条理。现实的世界也可以被封装成一个个的对象。

       仔细想想,其实自己也是属于一个面向对象的人,以前高中做物理电路分析,我会先做一大堆题,然后将题分成不用的模式或者叫模板,以后再次见到类似的就套用模板。看到一个题目,会直接写出结果或是直接用以前用过的解决方法。而省略了中间的思考过程。解决数学题也是这样,脑袋里面存了很多模板,考试直接用。用这个方法,一是因为自己曾经看过一本讲学习方法的书,说的就是这样,模板化学习。还有就是自己太懒了,不想遇到每个题都思考一遍,这样可以很节省时间和脑细胞。没想到原来这种方法在IT界叫做面向对象,看来我注定是要学程序的人。

弄明白了面向对象的问题,心里畅快了很多,对于程序的总体设计有了更加清晰地思路,对于生活上的问题也有了更深的认识,果然“代码如人生”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