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数据库 第一章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recv函数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20:43

第一章 关系型数据库


数据库的集中控制优点
1>降低存储数据的冗余度
2>更高的数据一致性
3>存储的数据可以共享
4>可以建立数据库所遵循的标准
5>便于维护数据完整性
6>能够实现数据的安全性


*****掌握数据库先关的技术,是程序员必备的技能之一。


对象模型
在使用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和关系模型的数据库开发软件时,计算机专家们逐渐发现了关系模型的缺点,就是关心模型和对象之间存在一种阻抗不匹配的关系,编写程序时很不方便。
为解决关系模型的这种缺陷,于是计算机专家们又研究出了数据库对象模型。在对象模型中,我们将整个物体(包括其特征、操作)整体放到数据库中。这样对访问数据库和使用主流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就形成了一致。
对象模型的出现虽然解决了关系模型的一些缺陷,然而自关系模型出现至今三十多年的事件,已经有了大量数据保存在使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中。此外,使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技术比还没有成熟商业产品的对象模型数据库更为成熟。使用关系模型的数据库仍然是绝对的主流,所以,我们日常使用的数据库绝大多数是以关系模型来创建的。


关系型数据库的基本概念
关系模型把世界看作是由实体(Entity)和联系(Relationship)组成的。所谓实体就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Attribute)。实体可以通过若干属性来描述。以关系模型来创建的数据库称为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相类似的实体被存入表中。表(table)是关系型数据库的核心单元,它是数据存储的地方。


主键:在关系型数据库表中,用一个唯一的标识符来标识每一行,这个标识就是主键(Primary Key)。主键也可以通过多个属性来作为唯一标识符。


外键: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外键(Forergn Key)就是用来表达表和表之间的关联关系。外键可以有多个,外键不需要唯一标识每一行。主键也可以作为外键。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三种关系
1>一对一关系:当两个表中第一个表中的一行只于第二个表中的一行相关,同时第二个表中的一行也只与第一个表中的一行相关时,我们称两个表之间是一对一关系。通常,一对一关系是比较少见的关系类型。很多数据库也很少包含一对一关系,我们碰到的最常用的关系类型是一对多关系。
2>一对多关系:一对多关系与一对一关系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个表中的行可以与第二个表中的一到多个行相关联,但是第二个表中的一行只能与第一个表中的一行相关联。
3>多对多关系:指两个表中,第一个表的一行可以与第二个表中的一到多个行相关联,同时第二个表中的一行可以与第一个表中的一到多个行相关联。我们一般把一个多对多的关系转换为两个一对多的关系存放,通过中间表(过渡表)进行转换。


数据库管理系统:关系型数据库只是一个保存数据的容器,大多数数据库依靠一个称为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的软件来管理数据库中的数据。


关系型数据库(Relational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R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分类:本地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服务器管理系统


*****
结构化查询语言SQL
SQL是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一种用于管理关系型数据库,并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通讯的计算机语言。SQL是每个RDBMS所能理解的语言。SQL语言是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无关,不管我们创建前台客户端用的是ASP.NET、Java、Visual Basic、C#,还是别的语言,SQL是所有这些前台与关系型数据库通讯的语言。


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


SQL最新版的标准为SQL-2003。


SQL语句的分类:
1>数据定义语言(DDL)创建、修改、删除数据库的内部数据结构。
2>数据查询语言(DQL)用于数据库中的数据查询。
3>数据操作语言(DML)用于数据库中数据的修改,包括添加、删除、修改等。
4>数据控制语言(DCL)控制数据库访问权限。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