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喜剧下的人性悲剧--观话剧《秀才与刽子手》

来源:互联网 发布:在淘宝上买的日本藤素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5:34
荒诞喜剧下的人性悲剧

——观话剧《秀才与刽子手》

  去年纪念话剧百年期间,话剧《秀才与刽子手》(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出品)在京演出,后来又假座中央戏剧学院召开了座谈会,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和媒体曾经报导过座谈会内容,《中国文化报》上也发表过我的发言要点。最近我连续看过几场话剧,前些时在谈茅威涛时也说到了本剧,干脆把我那次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贴在这里。

  话剧《秀才与刽子手》是一出荒诞的社会人生悲剧,但留给观众的不是悲剧的震撼,而是理性的思考。本剧又是以喜剧的形式出现的,剧场中不时出现阵阵笑声,但笑声中饱含着辛酸。编剧黄维若,导演郭晓男。节目单上自题“黑色喜剧”,对此编剧有一番解释。

  一、在荒诞的形式下对人生和人性的独特揭示

  剧本写得很有创意,也十分巧妙。秀才与刽子手是人生角色的两个极端,一个是文弱书生,一个是血腥杀手,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清末)又可以相互转化。秀才清高但也要吃饭,刽子手杀人但也有亲情(给哥哥写信问候)。两个角色表面有着天壤之别,但又有着某种境界追求的同一性:秀才向刽子手学杀猪,对杀猪道理的领悟却是秀才的境界,一旦打通两个角色,杀得比刽子手还好;而刽子手杀猪却以杀人的理论为基础,达到了庄子庖丁解牛式的恢恢乎游刃有余的自由境界。

  该剧集荒诞性与合理性、故事性与哲理性于一体,创意是独特的,构思是巧妙的。

  二、人偶同台、虚实相生的新颖呈现

  关于新颖呈现,我在这里讲4个要点:

  1、人偶同台表演是剧本情境规定了的,二度把这种构思变成了现实,而且比较完美和协调。剧本创作固然不易,我感觉二度创作的难度更大,目前取得的成就比较突出。

  2、二度创作对该剧思想内涵和人物内心的准确把握,对荒诞喜剧有着独到的表现。主要演员的表演都很出色。

  3、表导演艺术的荒诞表象与真实人生(人性)的统一,写实性与写意性的统一,使本剧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别是导演,对戏曲艺术(特别是北方评剧这类平民化、世俗化戏曲表演手段)的借鉴与巧妙运用,是本剧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不但是一群傀儡的形体身段,主要角色如秀才和刽子手的造型和基本动作,也赋予了许多戏曲的身段和做功,而且整出戏的表导演理念受到中国戏曲的影响。当然,表演的基本形态是话剧的,是化用了戏曲的表现方式。这方面,郭晓男是非常熟悉的。

  4、舞美设计独特和简约的风格,特殊材质的运用,舞台场景的转换灵动、流畅。

  三、百年话剧展演剧目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在话剧百年展演的31台剧目中,本剧的创意和舞台呈现是一个“另类”,是一个有价值和意义的“另类”,是一个非常需要的“另类”。

话剧百年,形成了以现实主义为主流的创作方法,注意话剧的民族化,其中主要是向戏曲学习。本次展演的31台话剧,仍以现实主义剧目为主体,也有对现实主义的局部突破,就我已经看过的剧目如话剧《郭双印与他乡党》,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但又突破了现实主义。导演在处理时,借鉴了许多戏曲的超现实的、写意的手法,丰富了本剧的表现手段。

  相对来说,《秀才与刽子手》在展演剧目中就显得是那么的别具一格,又是那样的别开生面、别出心裁,是对话剧艺术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当然,也还有不足,剧目中间的有些场次还有点冷,有的地方看了还有突兀处,但意义和价值要从以上的背景下来认识。

  现实主义重内容,按照生活的一般逻辑讲述故事表现典型人物,形式往往糅和在内容之中,让观众看戏就是看生活、就是体验生活,往往为剧中人物的命运所吸引,进入到具体的戏剧情境之中。

  超现实的实验戏剧,往往更多地突显主创者的个性,形式感更强。《秀才与刽子手》当然不例外。荒诞戏剧往往让观众一会入戏,一会又出戏;一会与戏中人物同命运,一会作为一年观剧者冷静思考剧中人物的命运。但把握不好,容易玩形式,玩理性,而牺牲了形象和感情。《秀才》应该说是成功的。

  我还是这样看,从具体的题材出发,追求创意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我喜欢现实主义,也喜欢超现实主义的实验戏剧,只要深刻、独到,有感染力、能打动人,产生强烈的审美愉悦。重形式,又不为形式而形式,不玩形式,最好是形式融合到内容中,不知何为内容、何为形式;重哲理,但哲理最好融合在生动的形象中。在《秀才》的创作中,导演是处理得比较好的。

  可惜,我那天看戏没带相机。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