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探讨

来源:互联网 发布:seo专业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6:23

1 引言

最近因为查阅文献的原因,让我接触到了大数据,以前也听到过“大数据”这个词语,但却从未引起我的重视。平时需要查阅大量文献,相比于数十年前,现在的搜索引擎为学习提供了莫大的方便。我们可以依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利用搜索引擎来寻找相关的文献资料。这为我们带来方便的时候却也增添了烦恼,通常情况下,通过网络查询到的知识是相当丰富的,但却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资料对某些人非常有用,对另外一些人或许就没有太大的意义。有的信息简短但却含有丰富的内容,有的沉长或许并不是很有意义。这些工作的判读通常是需要查找资料的人自己来决定的,尤其利用有限的时间,从繁杂的资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通常要比自己真正行动做某件事情所花的时间更久。而且存在人为误判的因素,一旦从中得到的信息相对于自己的目标产生错误,势必会导致南辕北辙的效果。因此我希望存在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人们不仅可以被动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自己所希望的数据内容,而且数据可以反过来学习人。比如信息获取者查询到资料后,可以根据不同信息获取者的个人习惯,针对这些信息作出不同重点的分类和推荐,快速有效的让信息获取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充足的感兴趣的知识。甚至可以针对信息获取者的信息和存在的潜能,预先为其提供一套最佳的学习方案作为参考,在其学习的生活中作为一种参考指导。这或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很多人在工作学习的道路上存在着迷茫,不知道方向,而为此白白浪费了时间的问题。正如从马克思原理中所提到的意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真的有没有可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我对此抱有疑惑。直到我偶然再次看到了大数据,当时在一个学术交流群里,大家都在以大数据聊天,我对此一无所知。因此我便问,能不能让我以最快的速度感受一下什么是大数据。令我惊奇的是,其中有一个在大数据方面颇有研究的人,在短短的一分钟后,从我QQ的活动信息中准确的分析出了我一些个人信息,比如我的学历,我所在的地方,甚至连我是否单身都作出了分析。然后他告诉我,如果能得到其他的数据,他甚至可以进一步的分析出每个人的行为,甚至是这个人将要有什么行为都可以作出预测。不过他也告诉我他们通常不会做涉及个人隐私的分析,而只是用在商业信息的获取分析上。

这个令我震惊的例子让我看到了想法实现的基础。正如参谋部门首先是出现在法国拿破仑时间,但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参谋部门却是1806年在德国建立的。这为德国在后面的两次世界大战中横扫欧洲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同样令人想不到的是,二次世界大战中极为重要的坦克,首先是英国人发明的,可还是由德国人发扬光大,利用闪电战术,打的法国投降,打的英国国力从此一蹶不振,从日不落的超级大国沦为了美国的小跟班,这是何等的具有戏剧性。

现实的需求产生创新,创新又推动现实的需求。一个新的创新,刚开始的时候都是比较具体的。就正如坦克的发明一般,英国人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对付德国人的机枪、战壕加铁丝网。可令人意外的是,创造了坦克的英国人在二战的时候还是守着一战时候的思维,认为德国人还会同一战一样采用相同的战术来进攻。但事实是德国人率先抛弃了机枪、战壕加铁丝网的传统战术,以灵活机动的闪击战打的英法两国一蹶不振。正如参谋部们和坦克这两样的创新,一个来自法国,一个来自英国,他们有了创新却没有适应创新。让创新的价值和机遇白白的丧失掉了。

首先我们看一个背景,以下背景引用自文献[1]。2013年是一个有趣的年份,有人说,2013年是进入大数据时代元年。大数据(BigData)在信息时代并非什么特别新鲜的事物,Google的搜索服务就是一个典型的大数据运用,在全球几十亿人参与的网络世界、智能系统随时都在吐纳着大数据。2013年前后,在我国瞬时间,大数据不仅成了IT行业中最摩登的词汇,也成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说事的流行语言和对未来社会预测的抢眼根据。

这种现象的出现和三件事情有关:第一、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宣布投资2亿美元启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并将大数据定义为“未来的新石油”,希望增强政府收集、分析和萃取海量数据的能力。这个世界大佬推动的项目,在部分看人脸色行事的人群中,自然就“大数据”时代来了!第二、是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英国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大数据时代》和《删除:大数据取舍之路》,2013年1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译本,面向大众发行(据说超前于本土国家),将大数据由IT行业扩散到大众文化,使人们感到无比的新颖。第三、2013年6月突然冒出一个斯诺登,用41张幻灯片,让美国大数据监控项目“棱镜”浮出水面,令人对网络安全不寒而栗。数字化记忆的两大威胁:一个没有安全与时间的未来,直接面对人类。“在信息权力与时间的交汇处,永久的记忆创造了空间和时间圆形监狱的幽灵”,引发了因不甚了然网络生存的人群对未来的忧虑甚至恐怖。这些事件叠加在一起,风生火起,热闹非凡,大数据仿佛就成了世界特大事件。

大数据就如同中国的房地产一样,在一夜之间突然的火了起来。暂且不去大数据具体的应用和表面现象。我个人认为大数据就如同德国参谋总部的建立,英国发明坦克一样,是一种具体的为或者思维的创新,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但如何用好这种创新,如何在这种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中把握住机遇,这是一个谁也不能回答的问题,但事实证明,谁取的先机,谁能用好并且发扬这种创新,就有可能取得比这个创新更大的成果。因此在这种创新环境下,有必要把大数据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研究。起初我本来打算搜索相关的资料从比较广泛深入的角度研究理解大数据和马克思主义,可无奈大数据是一个新的东西,我没有相当的理论深度,而在马克思理论方面,我也不足以和专门从事相关方向的人来相提并论。因此,我决定主要选择其中的一个或者数个方面通过查阅的资料从比较通俗的方面来研究下大数据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并在其中提出自己不成熟的见解或者一些我认同的讨论者的意见。

2 什么是大数据

首先看两张图,如下图1和图2,这两张是专门做大数据研究的人士发给我的资料,图中列出了他们所应用大数据的范围。




从上面图中所列的我们可以看到大数据现在主要用在商业市场分析、营销预测、风险评估等方面,那么到底什么是大数据了。

首先,大数据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的特征[2]

第一:数据量大:数据量级已从TB(1012字节)发展至PB乃至ZB,可称海量、巨量乃至超量。

第二:类型繁多:愈来愈多为网页、图片、视频、图像等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信息。

第三:价值密度低:以视频安全监控为例,连续不断的监控流中,有重大价值者可能仅为一两秒的数据流;360°全方位视频监控的“死角”处,可能会挖掘出最有价值的图像信息。

第四:速度快时效高:大数据时代对其时效性要求很高,这是大部分数据挖掘最显著的特征。

从以上我们就可以初步的知道什么是大数据了,大数据并不是很多很多的数据,也不是存储了很多数据就叫大数据。因为“大数据”只是个简称,说全一点应是“大数据挖掘”,没经过挖掘的大数据如同没有开采出来的原油,对人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但大数据也不是一般意义上所研究的数据挖掘。说完整点,结合上面两张图片中所示的内容,可以认为现在层面上的大数据是“大数据的自动挖掘”[3]

以前的数据分析或挖掘,是指人通过数据去进行分析,挖掘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供以后使用。但面对大数据,由于不光是数据量太大,而且往往包括数据的维度也很多,人已不可能去处理这样海量的数据,甚至是如何处理都不知道,这时必须用电脑来自动处理,挖掘出数据中的规律。但是目前电脑还不能像人那样进行严密、复杂的逻辑思维,因此它们也无法用我们人的思维模式去分析数据,人可能只要较少的数据就能分析出其中的规律,数据多了反而没有办法,所以我们人类都是采用抽样分析。由这里也可看大数据的另一个特点,即大数据主要是进行预测,告诉你未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只关心相关性,不关心因果。此外,现层面上的大数据还有另外一个特性,即没有严密的因果分析,不是通过数据分析出原因再推导出结果,而是通过统计知道有这样的情况,即“只知道结果,不知道原因”。这里只是根据我看到的资料和个人理解对大数据做了一个简单的解释,更为深入的理解可以参见相关书籍[4,5]。这些书中对大数据带来的生活、思维方式的变革,经营模式的改变和政府职能的改变等等有更为具体和深入的讨论。接下来从我阅读到的文献或者和相关人员讨论到的问题结合当代马克思主义做一个较为浅层次的研究讨论。

3 大数据时代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直接理论来源是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经济学家首先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的观点。但是他们并没有科学论证这一命题。也并没有把价值从交换价值中抽象出来,更没有说明创造价值的是什么样的劳动。因此,古典经济学家并不了解什么劳动形成价值及怎样形成价值,这也是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重大缺陷。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他研究了劳动形成价值的特征,而且确定了什么样的劳动形成价值,价值的形成原因和形成机制,最后得出了价值是抽象劳动的凝固。因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区别在于,马克思是从社会经济关系角度来揭示决定价值的劳动的性质的,最后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二重性学说。而古典经济学家不懂得劳动二重性,也没有弄清楚什么样的劳动创造价值,因而往往不能回答现实中的问题,使得劳动价值论不能够贯彻到底[6]

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商品主要表现为物质产品,生产劳动主要表现为生产物质产品的劳动。在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随着科技发展和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换代,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在日益下降,而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等许多非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却在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生产力的变革,生产具有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体力劳动被脑力劳动所代替。脑力劳动在生产劳动中已日益居于主导地位。这些都远远不同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生产力水平。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劳动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科技不仅作用于生产,而且涌现出许多新兴产业,大数据是新一代科学技术的集中反映,而且在价值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驱动型强的服务劳动也构成了一定的财富来源。大数据时代以信息等智力成果为基础构成的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企业的真正价值更多地取决于公司雇员头脑里和数据库里的数据和信息。因此,一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前提已经不复存在,甚至出现了“知识价值论”等论调,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前提基础是简单劳动,其劳动价值论过时了。不可否认,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工业化初期,其历史使命是揭露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人类社会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在当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经济崛起,人们正在被数据所包围,人类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新课题,通过这些课题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推动马克思理论不断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认为创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人类劳动,而非具体的、特定的劳动形式。这种抽象人类劳动是随着生产劳动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具有一般性的意义,这也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能够与时俱进的原因。对于这一理论,需要结合当今条件给予再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已包含的正确的理论需要继承,有些则需要结合当今条件进行发展。但是,不管劳动的外在形式如何变化,都逃离不出抽象人类劳动这一范畴,其劳动只要提供的是商品,就是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并没有改变马克思分析的抽象人类劳动的性质,也并没有改变商品的价值量是抽象人类劳动凝结这一现实的经济关系,更没有改变劳动价值论得以确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将面临着诸多挑战,大数据面临的新挑战迫切需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指导。

4大数据支持下的计划经济是否有可能实现?

我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是在网上的一个论坛中,只不过当时大家讨论的是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有人就提到了苏联不合理的计划经济问题。因此,当接触到大数据这个新的知识的时候,我首先想到是不是有了大数据做基础,就可以解决当时苏联没有解决的计划经济问题。因此,带着这个问题,我在网上搜索了相关的资料,果然已经有网友针对这个问题在网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有的网友对此作了强烈否定,有的网友则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计划是市场经济的强力补充,并对此作了反思。以下是参考网友们的意见和思考并且结合自己的意见而整理的对大数据支持下计划经济是否可行的讨论意见。

其中提出的问题在于:

1.在计划的时代,人们所依靠的数据太少,人们无法根据这些数据制定出灵活高效的配置计划。此外,计划经济的周期是固定的,无法灵活的应变经济中实时出现的不同情况,苏联和中国计划经济的失败足可以证明这些。但是,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国家对数据能力的掌控能力增强,尤其是对大数据掌控能力的增强(普通个人或者团体是无法获得如此重要或者庞大的数据的),那么会不会导致有一天,计划经济最终掌控世纪?

我看到的大部分的观点是持否定态度的。其否定的原因主要认为有以下几点:

1. 在计划经济下对微观经济活动与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难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容易产生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相互脱节。

2. 不能合理地调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等现象。其观点认为计划经济体制与由众多平等个体组成国家的现实世界相冲突。在一国内,宏观上人为地制造出计划制订者,计划执行者,计划执行利益受损者,微观上的企业主体被分成企业管理者和劳动人员等等,形成特权阶层和被奴役阶层不可避免。消极怠工成为劳动者的必然选择,这会严重的导致经济体缺乏活力、效率低下等问题。

3. 计划容易脱离实际,造成不必要地巨大浪费等等缺陷。

4. 即使大数据真的可以准确为国家做预测,这仅仅只是解决了生产和供应的问题,但这无法解决生产的品质效率问题,而这些极大的影响者产品的竞争力。反过来,如果一个产品没有竞争,没有淘汰,那就不能保证出现更好的产品。换而言之,技术只是解决了物质方面的问题,但却无法解决人的性格思想方面存在的问题,因为人是一个社会的人,具有复杂的属性特征,这些都是计划所力所不及的,因此得出结论计划经济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未来也不能取代市场经济的。

余下的观点大多持一种综合起来分析看待的态度。其认为单纯否定计划经济的作用是片面的,应该以一种更为综合开发的态度来对待这个问题。其认为计划经济的第一点弊端国家对微观经济活动“缺乏控制”的状态,所以难以进行有效的调节、容易产生生产和需求之间的脱节。这实际上是微观经济活动内部信息管理的问题,也就是说微观经济活动本身无力掌控自身的信息,当然也无力准确、及时的将信息传递到宏观经济活动。这个弊端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中表现差不多,只不过市场经济迎合了这个弊端,将管理权交给了微观经济个体。现代的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对微观经济活动的掌控的问题,但是实际效果并不好,所以仅仅依靠现代的信息管理技术还是无力实现计划经济,但如果果真大数据的发展达到质变的程度,或许可以解决对微观经济活动掌控的问题。事实上,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存在动力不足、效率低下、缺乏活力的现象,只不过公司上层可以使用各种激励的方法激发员工的动力、劳动效率和活力——将对员工的任免、奖励作为“筹码”。第二点弊端不仅在计划经济下存在,而且在市场经济下也存在。上面谈到公司上层可以将对员工的任免、奖励作为“筹码”激发员工的动力、效率和活力,在现实劳动中,这个“筹码”并不仅仅起到积极的作用,这个筹码还可以起到消极的作用,被公司领导用来打击伤害自己利益的人、用来谋取私利、用来维护和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利益(贪污腐败的情况)。如果这个“筹码”没有消极的作用,那微观经济活动就容易掌控,市场经济有可能“直接”转化为计划经济。正是这个“筹码”的消极作用提高了微观经济活动的风险,造成了整个市场的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当宏观经济活动无法掌控微观经济活动,第三点弊端必然会发生。事实上不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还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巨大的浪费都难以避免。因此不能单纯的否认计划经济的作用,而是应该将大数据时代的计划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石,利用好大数据这个新兴的革新工具,用来弥补在市场经济自主运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样,就能避免或者尽可能降低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当下我国正在处于一个改革期,产业升级、宏观调控等方面面临着的很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将大数据和我国当前的新情况结合起来研究这一复杂的问题。

排除意识形态方面的争执,就从这个问题而言。盲目的从计划经济或市场经济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或者成功失败的经验来否定或肯定其中某一个的好坏本来就是不科学的,正如哲学中所探讨的问题,万物都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体,针对哪个好哪个坏,都是很值得我们来讨论的,贸然否定或许会导致意想不到的错误。我们现在讨论是将来的东西,比如大数据就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想预测今后若干年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困难,这就比如蒸汽机的发明,谁也不会想到这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因此我们的持一种开放的态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人类自理性产生以来,对世界的掌控欲也随之而生,由此而言,掌控经济也是人类的天性所在,这也是乌托邦时期以及之后李斯特、马克思等经济学大师探索“计划经济”的由来。而后来在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试验又证明,计划经济至少在目前是失败的。

计划经济试验在苏中的失败有各种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它不如市场那样配置资源更有效率,无法精准的解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主要问题。国家无法确切的知道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自然在进行经济计划的时候会错漏百出。

但如果人类做计划的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会不会在某一天使计划的效率终于超过市场呢?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学界总认为在人类可预见的将来这是不可能的。但互联网和信息革命已经颠覆了太多东西,至少在收集信息数据、互联信息数据、储存信息数据、处理信息数据方面,其进步是所有人都不曾想到的,而这一不曾预想到的进步的结果之一,就是人类计划能力的提高,对世界的掌控力更强了。

市场是人类经济社会运行的原始动力,但计划因素的持续增强却也是事实,除了计划经济试验,企业的出现以及其规模的越来越大,也是计划因素增强的结果。因为在企业内部,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

既然市场是在价格机制的支配下自发运行,既然无形的手无处不在,为什么还会有企业?上世纪30年代科斯就因为研究这一问题拿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他研究出的答案是,市场的运行时有成本的(交易成本),如果组织企业能够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存在就有意义。

按这一逻辑,企业越大自然是节约的交易成本越高,但为什么在经济社会的早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企业呢?因为技术达不到,企业的组织成本一旦高于交易成本,则企业存在无意义。随着技术的提高,企业的组织成本越来越低,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这就有了今天的跨国公司。企业规模的边界由技术决定,跨国公司的组成成本一旦高于交易成本,它就再也没法有效扩张了。

但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大数据的进步,却有可能把人类能够进行计划的边界大大扩张,扩张到足有一个国家那么大。而此处之大,并不只是指宏观上的规模大,也指在微观上的细致深入,尤其是后者,在之前,微观资源无法有效分配,是计划经济里最受批评的要点。因为国家所有资源都由政府决定,私人不掌握生产资料,于是乎国家可以罔顾私人的实际需要而进行经济计划。奥地利经济学派的路德维希·冯·米塞斯主张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必然会失败,因为经济计算问题注定了政府永远无法正确的计算复杂万分的经济体系。只要缺乏了价格机制,社会主义政府根本无从得知市场需求的情报,而随之而来的必然是计划的失败和经济的彻底崩溃。

但现在,电脑、手机、可穿戴设备,再加上无线互联网,人类的需求从来没有如此容易地被汇集、处理,人类的数据处理能力从来没有的强大,未来会更强大,那么,未来政府是否会有可能更正确的“计算复杂万分的经济体系”呢?不过,至少在现阶段而言计划和市场经济是共同存在的,相互影响的,没有谁可以取代谁的趋势。因此,我想我们不必着急为大数据下的市场经济能否实现而做结论,因为这个问题本身比答案更具有有趣性。

5 大数据时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存储信息后的在使用。其中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收集、保存一切信息,这与隐私保护又是互相冲突的两个对立面。大数据时代必然会导致人们更多的个人信息被搜集和捕捉,这势必会使很多人感到不舒服甚至不安。如果站在大数据的角度而言,在大数据的时代,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身上能够被获取的数据点不再是百十个而是高达百万甚至上亿个,谁都根本不可能把某一个人身上的所有数据点全部掌握。所以在保护个人隐私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换一种思考方式。我们的关注重点不应该是要不要提供出这些数据,而是如何使用这些数据。掌握有数据资源和分析能力的个人或者团体,很容易利用自己先有的技术优势将人们的个人的意志和被公平对待的要求否决掉。个人或者团体一旦拥有这些数据资源,且又没有合理有效的监督的时候,很容易利用这些数据作出不为人知的具有破坏性的事情,并且这些行为是极其隐蔽的。

而现今保护数据的隐私或者不利用数据做一些不正常的事情完全依靠的是数据搜集者和分析者的基本道德和素质。但这并不能完全有效的保证数据使用数据的团体或个人完全遵守相关的职业操守。应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个人而言,需要加强自我数据的保密意识,防范可能存在的风险。对于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而言,首先要加强保密意思,建立行之有效的保密管理措施,在有可能留下隐私数据的情形下要充分考虑隐私暴露而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在国家层面上而言,则需要充分研究大数据,在利用好大数据的同时,要建设数字隐私的基础设施,针对大数据可能带来的风险,确立相关的法律,健全相关的监管机制,利用好大数据这把双刃剑。

 

 

6 总结

大数据时代是信息社会运作的必然结果,就如同历史上其他重大的革新一样,它令人类的信息社会更上一个台阶。农业社会人们以土地为核心资源,工业时代转为能源,信息社会则将变更为数据。谁掌握数据,以及数据分析方法,谁就将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胜出,无论是商业组织,都必须适应这个新的形势下的新事物,就如同历史上几次重要的变革一样,如果不去学习适应这种需求,必然会导致与时代的脱节乃至落后。现在,大数据理论是一种新兴的理论,其处于发展的刚起步阶段,可以预见在其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将面临着诸多挑战,而这正好为大数据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结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大数据面临的这些挑战迫切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观的科学指导,而当代马克思主义又需要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不断的发展完善。正确结合大数据这个新的平台,给国家治理、企业管理和个人生活不断提供便利条件,这正是所需要的。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好大数据这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经两年在新的环境下出现的新问题,极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乃至国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问题,必须做好相应的挑战并及时应对,才能在到来的变革之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1244720101i2ro.html

[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f613ad0101ant0.html

[3]  http://www.ciotimes.com/bi/sjwj/92437.html

[4]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等著, 盛杨燕等译. 作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 浙江人民出版社.

[5]    涂子沛.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与我们的生活[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6] 孙珍珍. 大数据时代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新认识[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4,27(4): 121-12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