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教育

来源:互联网 发布:sql 存储过程删除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4 18:19

   米老师经常说大家都知道现在的应试教育是死路一条,但是教育一直在这一个方向上越走越远,学习是为了考试,考试考的是正确答案,没有老师喜欢看到脱离正确答案的回答,所以很多小孩子一开始的好奇心,想象力,发散思维,都被老师,家长一点点的消磨殆尽。


   今天又看了一遍之前老师让看的:应试教育的死穴,恰在于堵死了孩子“犯错”的空间,谈谈我的看法,既然是谈看法,我就天马行空一点,写几段小故事。


   小学时的造句


   我上小学的时候,当时有很多的流行歌曲嘛,我们班还是有几个fashion的小孩子的,经常唱歌给我们听,然后有一天考试,有一道填空题:()的果实。 看到这个题我就斯巴达了,脑子里面一片空白,不造该组这个短句子,后来我左思右想,突然想到一首歌。。。对,你木有想错,于是我很开心的填上:(盛夏)的果实!过了一天,老师在给我们发卷子,特别点到了我,她问:盛夏的果实,有这种短语吗?我当时就想向老师安利这首歌,然后其他的小孩子就开始说,有个歌是这个名字!!老师接着说:这种造句可不对!怎么能用歌名来造句呢?然后打了个叉!叉!叉!Orz,这件事情给我的震撼还是很大的,不然我也不会记到现在!后来再做试卷的时候,经常就是不会的题也不敢随便发挥了。


   牛奶可乐经济学


   昨天看了一本书,书上有一段这样的话:

   根据经济学原理,做出叙述性解释,道理也是一样。大多数经济学概论课都不重视叙述(我自己从前也一样)。相反,它们把学生淹没在公式和图表里。数学是经济学知识发展进步的一项重要源泉,但对这堂课的人门者来说,并不见得是有效载体。除了工程系的学生,以及少数在数学生,以及少数在数学上受过深人训练的学生,大多数试图通过公式和图表来学习经济学的学生,绝不可能真正掌握’‘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著名思维方式。他们把大量精力都花在理解数学细节上了,却忽视了藏在经济学概念背后的常识。


   大言不惭的说,从我我受的这么多年教育来看,大部分老师都是在教学生,教学生如何记住某些知识点,教学生如何避免某些错误,教学生某个定理、某个公式、某个语法。很少让学生真正的去运用他们。虽然老师是一样的,但是还是有学生表现的格外优秀,我觉得这种学生一定是从别处学习到了更好的学习方法。可能来源于家庭教育这些。


   项目开发


   前天的时候师姐给我们验收项目,当时师姐问了一个问题,“什么东西都是会变的,唯一一个不会变的东西是什么?”当然我们回答了一个字:“变”。师姐当时很无语:“你这个太抽象了,我告诉你,唯一一个不会变的东西,就是你对一个事情,最根本的认知。特别简单,就是你的基本常识。”


   这几件事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什么联系,第一个算是现在教育的现状,现代教育中的老师,使自己的学生不敢去犯错,畏于犯错。第二个故事,现在的教育,只是简单的知识的罗列,学生需要学什么了,教给他,学生需要学习的,必须掌握。第三个故事,很少的老师回去教学生,什么是事物的本质,他们只会教学生,什么是正确答案,更有甚者,很多老师都是这样解释为什么B是正确答案的:A跟本题无关,C和D一看就是错的,所以选B。这样的老师可能不占少数,老师对于知识的传授,仅仅是书本上的解释与传授,而不会去鼓励学生尝试,也不会教给学生什么是知识的本质,什么是判断的依据。


   说了这么多,什么问题都不能一口否定,应试教育有很多的好处,但是当一件事情,弊大于利的时候,也就该“穷则思变”了。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