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股市走势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 大数据框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06:30
2004年影响证券市场的主要事件

  ①2月2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九条)出台。“国九条”的推出表明政府高层对健康发展中国资本市场、努力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决心,对保障中国资本市场的稳定意义重大。

  ②5月17日,深交所获准设立中小企业板块。6月25日,中小企业板块正式登场,首批8只股票上市交易。

  ③9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明确强调要抓紧落实“国九条”各项措施。受此利好影响,市场信心大增,并展开了报复性的“9·14”上升行情。

  ④10月29日,中国

人民银行决定从即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受消息影响,钢铁、房地产、水泥等板块中的大多个股当日大幅下挫。

  ⑤12月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其中作为保护社会公众股股东最重要的措施“上市公司分类表决制度”浮出水面。

  2004年走势综述

  2004年是中国股市结束反弹再度延续调整的一年。

  从走势上来看,2004年上证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以1492.72点开盘,在2月初受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及的诸如重视资本市场的投资回报等利好影响,股指一路顺势上攻至4月初的1783点,创出全年最高点位。但是,上市公司国有股流通办法将适时出台、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高定位导致深套,使得股指结束反弹一路走熊,股指直落9月13日的1259点创出全年新低。此后,温家宝总理要求抓紧落实“国九条”的消息,引发股指的强劲反抽,但随后再度转为下跌,至年末股指报收于1266.50点,较上年下跌15.40%,年K线为带有290点长上影线实体为226点的长阴线,全年震幅达41. 57%。就行情而言,2004年有两波行情,一是前4个月的跨年度上攻行情,二是在9月份的井喷行情中,海虹控股(资讯 行情 论坛)等个股大涨。但大部分时间以阴跌为主,尤其是中小企业板中新八股的非理性高开,令投资人深套。

 

 

 

2004年中国股票市场走出了2001年下跌后一波最大反弹行情,很多股民虽然在蓝筹股上获利不多,却在科技股、低价股的反弹中获得了一定的利润。如何评价今年初的行情?如何看待下半年的行情?
  
  一,2004年年初行情的分析
  
  1、以钢铁、石化为主的“蓝筹股”行情已经结束
  翻开个股的K线图,我们发现一个很明显的事实,以钢铁、石化为主的“蓝筹股”在2002年已进入起动初期,以基金为主体的投资机构开始建仓。这波行情以宝钢、韶钢、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中石化为龙头,由于国内需求转旺,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大涨,钢铁、石化步入行业景气周期,业绩大幅度提升,到2004年2-3月这几只龙头股的涨幅都超过100%。其他钢铁、石化类个股也在2004年出现了大规模的补涨行情,普遍涨幅50%以上。
  04年3月以后,由于钢铁、石化行业步入景气周期的颠峰,部分钢铁、石化类上市公司2004年一季度的业绩较2002有数倍的增长。此时,机构在钢铁、石化类股票上已经完成建仓、震仓、拉升的全过程,进入出货阶段。2002年以来的“蓝筹股”炒作行情也进入末端。
  钢铁、石化类上市公司近两年业绩的快速上涨主要是由于我国基础材料需求的无限制扩张,加剧了这类材料价格和产量的非理性上涨。虽然在短时期内解决了一定的社会就业问题,提升了钢铁、石化类个股的经营业绩。但是这种建立在高能耗、低利润上的低水平竞争,使我国处于世界产业分工的末端,严重损害了国家的长远利益,国内也出现了多年未见的通货膨胀现象。出于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考虑,导致政府对钢铁、石化类行业采取了严格地紧缩政策,很多钢材价格在3月后下跌达30%,钢铁、石化行业近两年通过价格上涨形成业绩泡沫在短期内破灭,行业景气周期已经结束,并进入了快速下跌周期。行业基本面恶化也注定钢铁、石化为主线的“蓝筹股”炒作基本结束。
  2、基金的“蓝筹股”炒作为何失败
  2002年以后以基金为首的机构对“蓝筹股”炒作并没有引起中小投资者的共鸣,基金试图在中小投资者中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也没能实现。基金对钢铁、石化类“蓝筹股”的疯狂炒作甚至引起了中小投资者的反感,很多业绩确实大幅度提高的钢铁股在4月份的下跌行情几乎没有任何支撑,已经回到起点。总体来说基金倡导的“蓝筹股”是一次失败的行情。机构的炒作为什么失败,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基金仿效国际上的价值投资没有考虑我国股票市场客观实际,突略了价值投资的起点问题,有点“东施效颦”。
  A股中很多同股同权的H股在香港市场2002年炒作初期,股价只有其净资产的1/5到1/3,马钢当时的价格是0.3港币,中石化是0.7港币。如此低的价格为H股的价值发现提供了很好的炒作起点,所以当马钢H股炒高10倍,也只有3港币,市净率1.2倍,相当于马钢A股这波行情启动时的价位。马钢和其他H股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涨幅极大地带动了投资者的人气,同时,其炒作的最高价不到同期A股价位的50%,加上香港市场QDII的预期,给H股的炒家提供了充分的出货空间。反观A股,有一香港H股作为参照,即使部分钢铁股市盈率只有10倍,又有多少中小投资者愿意相信比同股同权H股价高一倍以上的A股有投资价值?基金倡导的“价值投资”不是自欺欺人吗?基金在即没有人气也没有空间的情况下如何出货?所以这些基金和机构自己先乱了阵脚,在鼓吹前景看好、平均市盈率不到15倍时,已经在钢铁、石化类股票上大肆出货了。
  二是基金太相信行业周期理论,却没有站在国家和政府角度考虑如何进行社会利益平衡。
  中国在可见预见的时期肯定会面临农村城镇化、解决就业等社会发展问题,于是部分机构投资者坚信中国对钢铁、能源的需求会飞速扩大,甚至断定“中国已经进入重化工时代”。可是,这些机构就没想想,中国如此庞大的人口,真要通过“重化工”来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不光中国国内的资源短期内会告急,全世界也无法满足中国如此庞大的原材料需求。如何解决这一社会平衡问题,政府实际已经作出了选择,中国必须先解决的吃饭问题,在解决吃饭问题的基础上,要以尽可能少的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来求得国民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如此明确的国策确定“重化工”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最终必须以教育立国,以科技立国。钢铁、石化等行业的景气周期注定是短暂的。、
  所以,基金倡导的钢铁、石化为主的“蓝筹股”行情已经结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除少数确实存在供需矛盾的原材料类个股外,都会以反弹再下行的方式走上漫漫归途。基金对行情的主导作用也再一次被中小投资者质疑,大盘短期内难于形成新的领军人物。
  虽然基金自定义的钢铁、石化类“蓝筹股”炒作失败了,但是,价值发掘肯定是中国股票市场未来行情的基调,只是价值发现的行业类别可能淡化。随着市场经济竞争的优胜劣汰,很多行业都会出现行业领先者,他们的管理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会给投资者带了丰厚的回报。
  3、2004年的科技股行情是技术性反弹
  2002年以后蓝筹股一直是中国股票市场的核心,也是机构资金介入最深的板块。由于我国科技核心技术方面的缺陷,很多“科技股”实际都是发达国家相对落后的制造技术二次转移,不具备领先的技术优势就无法获得超额的行业利润,很多“科技股”根本不具备继续发展的能力,也不可能为炒家长线持有和炒作带来理由,到是美国的“科技股”神话给了我国股票市场一个投机的理由。2004年科技股除极少数个股外并没有出现转机,2004年的科技股行情是对2001年后高达70%的下跌的技术性反弹。
  纵观2004年,中国股票市场提出的科技股炒作主线----电子元器件行业,其实,中国绝大多数投资这都明白电子元器件很大程度属于资金密集性行业,部分甚至属于劳动密集性行业。把电子元器件行业当成技术密集性高科技行业来炒作基本上是牵强附会。即使其中的芯片业,我国也只掌握了最低端的技术,根本不具备竞争实力。这类“科技股”的炒作肯定不具有持续性,它只是为了投机性上涨及出货找到的救命稻草(题材)。
  但是,2004年的科技股行情确实在短期内带动了股票市场的人气,为大盘指数的走高创造出良好的市场氛围,很多中小投资者也在科技股和其他超跌股的反弹行情中有所收获。随着中小企业板的推出,对小盘股和科技股的投机性炒作也许会在未来的弱市行情演化出更多版本。
  
  二、影响2004年后期走势的几大因素
  
  1、国家宏观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中国股票市场历来都是“政策市”,这是由于中国股票市场特殊的市场体制和过高的股票价格决定的。当你无法用价值去衡量一个股票的价格是否合理时,能做的就是用供求关系等外界因素去衡量,而国家的方针政策将是这其中的决定因素。
  政府会如何确定政策基调?这就要看政府如何衡量券商破产和银行改制上市之间的关系。南方证券等券商破产和德隆崩溃只是一信号,它说明我国证券市场的结构性问题和过高的市盈率已经危害到金融安全,证券市场同时牵连银行系统已形成了大量的呆坏帐,潜伏着一场不小的金融危机。而四大国有银行成功改制上市又关系到我国的经济能否长期持续发展,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四大国有银行上市几乎是不能动摇的国策。治理券商就会让证券市场崩溃,而四大银行短期成功上市需要一稳定向好的股市,这其中的矛盾让我们对后市的发展产生一大大的问号?也是下半年股市场走势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证券市场炮沫所造成的金融风险实在太大,一万五千亿的流通市值也相当于一家大型国有银行的全部资产,证券市场泡沫破灭估计会给中国金融系统带来6000亿以上的坏帐损失,扣除50%的民间资本,国家和国有单位需要承担的损失达3000亿。而且中国的券商问题由于漏洞太大,已经日益表面化,政府已经到了不得不治理的程度,所以政府从国家利益的角度考虑,肯定会限制券商的发展和进一步融资,并逐步清理券商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国债回购、挪用客户资金等方面形成的巨大漏洞。同时,基金的发行也会尽量减少保险资金而倾向于民间资金,而基金由于在“蓝筹股”炒作上的失利,净资产会快速下降,也会由前段时间的民间资金疯狂申购转如平淡。这些因素都会减少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
  中小企业板的推出和四大国有银行的上市会进一步增加目前股票市场的供应,改变股票市场的供求关系,使我国证券市场价格中枢下降,逐步向价值靠拢,趋于合理。或者这也是政府最愿意看到的结果,采取类似中医药的慢性疗法,尽量减少社会动荡等负面影响。所以,国家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很可能是渐进式的。
  2、国有、法人股全流通的影响
  其实,如果能回归合理的价值基础,国有股流通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结构性的。一些经营上存在问题,发展前景不佳的企业才会流通后抛售的重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和发展前景看好的民营企业由于需要相对控股,在市场上的流通筹码几乎不会有大的变化。任何远高于价值的价格都会向价值回归,目前过高的市盈率必然因全流通带来大量的抛压,全流通势必降低目前股票市场的价格中枢,
  由于国有、法人股的流通存在太多的利益分歧。首先是国有股作为解决社会保障等遗留问题的最后一大块资产的宏观利益和中小投资者利益因全流通受到的损失之间的关系;其次是对A股股东进行补偿和同样是溢价发行的B股、H股、N股如何补偿的问题;还有不同的个股如何确定补偿原则的问题。从国家目前的政策动向看,政府对国有法人股的流通采取拖后处理的方式。随作新股上市的加快,非流通的存量越来越大,政府会不会也采用前面提到的中医药疗法,不断的增加股票市场的供给,让中国股票市场回到一个合理的价值空间,然后再寻找全流通的方案,到时候也许这些利益就很好平衡了。
  或者那个时候,很多股票价格已低于面值或已低于净资产,不需要平衡各方面利益也可以上市流通了。
  3、加息的影响
  加息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首先,它会提高社会筹资成本,增加上市公司财务费用,特别是一些负债率非常高的企业,利润会大幅度下降,2002年以后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度提升有一重要因素就是低利率减少了企业的筹融成本中的财务费用;二是,它会提高股票市场投资成本,也提高了投资者的心理预期,目前的投资回报率必然提高,股票市场市盈率就应下降;三是提高利率会引起货币回笼,减少社会货币供应量,市场的可抄作资金也会减少。所以,加息会成为股市下跌的催化剂。
  
  4、外部因素,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是非常敏感的政治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但是它的出现对股票市场将是灾难性的。
  
  虽然大盘前期的下跌已经消化了以上的部分因素,但中国股票市场2004年下半年风险远大于机遇。不过,我也希望这些因素都是一种托词,也许股票市场还有很多我没看见可以走牛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