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t656的理解

来源:互联网 发布:软件开发工作流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2:10

标准只是实现某一功能的软硬件协议而已,用的人多了就成了标准,侧重点是实现功能,方法很多,可以很灵活。

一般视频传输标准涉及两方面:传输方式:模拟调制、数字接口以及数据控制码  图像格式:图像编码格式、采样频率、大小。


电视模拟时代的视频标准为PAL制式和NTSC制式,这两种制式规定了模拟图像编码、信号调制方式,以及帧频、奇偶场顺序、线数等,规定了传输方式以及图像格式和分辨率大学等较多参数为了统一电视标准。

PAL技术指标
场频:50Hz
帧频:25Hz
行频:15625Hz=625/x25/
总行数:625
场回扫行数:25x2
图像行数:575      
数字场:场1消隐24行,场2消隐25行,有效行576
NTSC技术指标
场频:29.97x2Hz
帧频:29.97Hz
行频:15734.25Hz=525x29.97
总行数:525
场回扫行数:20x2
图像行数:485(480)
在视频监控领域也复用pal以及ntsc制式做为模拟视频传输标准,不过只是采用了制式的数据编码、调制方式,并没有严格规定分辨率帧率等,所以会出现不同分辨率大小的pal制式,pal制式之所以无法传输高清图像主要是干扰等因素。
IUT-BT601:
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由此可见其是为解决数字电视视频传输而制定的标准。
解决的问题:
规定了电视演播室的编码标准,彩色电视视频信号的编码方式、取样频率、取样结构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规定将rgb信号转换成yuv422传输,减小图像大小。
它还规定了取样频率与取样结构。例如:在4:2:2等级的编码中,规定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的取样频率分别为13.5MHZ和6.75MHZ ,取样结构为正交结构,即按行、场、帧重复, 每行中的R-Y和B-Y取样与奇次(1,3,5……)Y的取样同位置,即取样结构是固定的,取样点在电视屏幕上的相对位置不变。
它规定了编码方式。对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进行线性PCM编码,每个取样点取8比特量化。同时,规定在数字编码时,不使用A/D转换的整个动态范围,只给亮度信号分配220个量化级,黑电平对应于量化级16,白电平对应于量化级235。为每个色差信号分配224个量化级,色差信号的零电平对应于量化级 128。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分量信号的编码数据流是很高的。以4:2:2编码标准为例,其比特流为: 13.5×8 + 6.75×8×2 = 216Mb/S。若采用4:4:4编码方式,即对复合信号直接编码,其抽样频率取为13.3×8 = 106.4 Mb/S。
因此其标准详细规定了除图像的数据格式外,还规定了采样频率以及ad量化级别。以及规定了传输接口:TU-R BT 601: 16位数据传输;21芯;Y、U、V信号同时传输。
IUT-BT656:
bt656接口 并行接口9芯,不需要同步信号;8位数据传输;传输速率是601的2倍;先传Y,后传UV。656输出的是串行数据,行场同步信号嵌入在数据流中。
bt656也有串行接口 sdi接口,频率243Mb/s。
BT.656则是ITU-R BT.601附件A中的数字接口标准,是601规定的视频图像的传输方式。
下面链接详细介绍了bt656的标准:
http://www.cnblogs.com/s_agapo/archive/2012/04/08/2437775.html
bt656和601在视频监控领域使用并没有规定图像大小,只是复用现有标准。
下面说下bt656数字视频传输标准和camera port接口联系:
cam接口是带行场同步信号的,而bt656内嵌控制数据,其实实现的功能一样,
cam场同步信号开始有段行消隐区也就是无效低电平时间,然后上升沿表示场开始,然后保持高电平代表有效行时间,最后下降沿代表场结束。
cam行同步信号,首先一段低电平代表行消隐区,然后上升沿表示行开始,然后保持高电平代表列有效数据,最后下降代表行结束。
bt656 一行数据首先是eav代表行结束标志,然后是一段行消隐数据,然后是行开始sav,然后是行有效数据,其中eav和sav的4字节数据中包含有场开始以及场消隐。
总结:cam和656只是实习视频传输的接口而已,实现功能一样。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