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知识产权 先从自身做起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文件上传下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22:11

近日,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手精工爱普生公司,针对国内20余家媒体举办了国内首届知识产权的培训。今天,中国正在从“制造型”经济体制过渡到“创新性”经济体制,深刻理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关键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蒋志培在这次培训课程的启动仪式上说:“知识产权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顺利实施是建立在知识产权意识普及的基础上。而新闻媒体无疑是普及知识产权意识最重要的传播者。”

 

新闻媒体客观、公正、理性的报道将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纵观媒体近年关于知识产权的报道,经历了一个从冰点到热点再到沸点的过程。面对快速的变化,新闻记者们难免会有许多困惑和误解。在此次研修课上,专家们指出了媒体在知识产权报道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知识产权是必须而非被迫

北大法学院教授张平指出,知识产权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中国经济加入WTO,融入国际舞台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各国随着经济发展而自身发展的需要。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水平是与其知识产权的发达水平同步的。因此我们要正确客观看待在知识产权发展道路上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目前有些媒体在知识产权报道中,存在着一种民族情绪倾向。他们似乎认为中国目前之所以三令五申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是被跨国企业“逼”上梁山,但事实上,只要融入到市场经济的舞台,只要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主题,就不可能不触及知识产权这把达利克摩斯剑,你不重视、不保护、不创新、不经营就必然会受到法则的惩罚,反之亦然。

 

创新的目的是运用而非数量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社科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李顺德主任给出了答案:只有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才是创新的完成。换句话说,创新不是申请个专利就算大功告成,我国是专利申请大国,但创新能力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一些企业为了得到政府资金支持,拿一些并无实际意义的专利充数,这些专利既不是核心技术,也无法实现市场价值。这种情况在许多科研型院校也很普遍,出于一些目的,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搞科研,专利申请成功后便束之高阁。因此此类专利的数量再多,也没有实际意义。李顺德主任提醒新闻记者:“在上升数字的背后,要对庞大数字中的含金量和专利的实际转化率进行衡量,探清事务发展的本质。”

 

心态开放而非盲目抵制

在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将加强国际合作和经验交流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措施。因此,就如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心态一样,要以更开放的心态学习外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开发和运用的先进经验,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水平。科技部知识产权事务所杨林村主任表示:“企业是知识产权的主体,因而与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纠纷,完全是企业市场竞争中所出现的问题,没有必要上升到国家层面,用抵制、回避的态度来看待跨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并不可取。”

 

这次培训课程,是由爱普生公司发起的,聘请知名日本企业作为知识产权领域的师父,确实当之无愧。上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知识产权所面临的困境与今天的中国十分相似。随着日本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在国际贸易市场上,影响了美国的利益,因而美国开始对日本实施全面打压。所不同的是,日本企业善于从竞争对手身上学到真本事。以精工爱普生为例,在当时情况下,每年向美国交纳的专利征收费用几乎等于专利的总和,爱普生一面咬紧牙关交学费,一面刻苦钻研花费巨资买回的专利,在其成果上进一步创新,并且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在众多企业中它率先成立了专门的研发部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事专利的开发,在实战中不断摸索,在学习借鉴中发扬光大,终于形成了今日强大的企业创新体系。

 

通过专家讲师针对热点知识产权问题有的放矢的讲解,扭转了部分学员对知识产权认识的片面性, 提高了媒体的专业水平,为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营造了更为健康积极的舆论环境, 这些将对中国创新经济模式发展的,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