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项修炼》读书笔记(3)

来源:互联网 发布:电脑淘宝联盟新手教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6 13:47
我们在开发中,可能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小A是一个软件工程师。今天是迭代的最后一天了,手上还有个故事没交付。为了赶上这个迭代验收,节操就先不要了,先用这个比较弱的方案顶上去,这样迭代曲线多漂亮!等到下个迭代有时间,再把它优化一下。然后,到了下个迭代,又是一堆故事顶了上来,优化的事慢慢被遗忘了。直到有一天,BA说,“小A,这个故事我觉得1天就能搞定,你用了足足一周,还泄漏了好几个bug,我们一起想想原因是什么呢?”这时,小A突然想到了那天下午提交代码后,那条漂亮的迭代曲线……
【场景二】:小张和小王分别是两个模块的负责人。两人一起合作开发一个需求。经过讨论,这个需求存在一个双方都认可的合理方案,但是,如果按照方案做,小王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交付。于是,小张和小王商量,这个迭代可以先用一个不太合理的备选方案,但能够完成该需求。后续小王找项目经理去规划一个新的内部需求,把合理的方案做进来。两人按时完成了需求。然后,小张和小王分别投入了各自新的开发任务。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有一天,测试工程师找到小张:“小张,正在测试的版本与上个版本不能兼容。”小张跑去定位,然后发现合理的方案一直都没有做进来……
   ?早上在InfoQ读到一篇关于偿还技术债务的文章,引起了我对这些问题的再度思考。(搜索《年前挖的坑都填了吗?技术债务偿还计划》)最近同时也在读《第五项修炼》,对于上述场景所蕴含的问题,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更深层次看法。
   世界是一个有机整体,我们的组织,也是一个有机整体。既然是有机整体,而不是死板机械,就需要更多地用系统的眼光去看问题,去思考问题。
   系统思考在《第五项修炼》这本书中给人最大的启示是:复杂系统是随时随地在变化的,但无论怎么变,在任何一个时间、地点以及环境下,这个系统都有一个平衡点。我们要影响一个复杂系统,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改变系统自身;如果外界条件正在改变,我们就更需要调整自身,以达到对组织有利的新平衡点。
   书中,不但给出了世界观,也同样给出了方法论。
   如果接受了上述世界观,那么马上就会问:怎么找到这个平衡点?怎么做才能将平衡点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移动?怎么才能及时获得外界环境的改变?
   作者针对企业组织给出的答案是:建立学习型组织。
   这让我想到了《失控》这本书,以及其作者。《失控》中作者洋洋洒洒描述了各种各样的复杂系统,但只有能够快速反应环境变化,并且对环境变化做出迅速的应对,才不至于在激烈的外部环境变化时期,被环境所淘汰。这真是殊途同归。
   说了这么多,我们回到开始的两个场景。
   场景一,我们看到了一种明显的“负担转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组织自身的状况所决定的,自身不改变,就永远脱离不开这个平衡点。要从根本上减少类似的问题,需要从组织自身找问题。比如,将债务偿还计划推行开来。更有可能,需要从考核机制,团队文化层面去考虑,书中讨论了许多。在这个场景中,启示还隐含着“增长极限”模式。问题的起源,是小A想要一个“漂亮的曲线”;这说明,组织中敏捷迭代的开发模式,已经隐隐看到了自身的天花板了,这是一个去重新学习、发现、分析、行动的信号。
   场景二,我们看到了延迟反馈和公地悲剧,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恶性竞争、目标侵蚀等各种问题。然而,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来源于组织自身。例如,采用什么方案为什么没有经过同行评审?组织为什么没能够及早发现可能的兼容问题?这说明组织并不清楚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其所对应的平衡点,所以做出任何一点改进,都需要整个组织付出很多倍的努力。用马克思的话说,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