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使用CSDN-markdown编辑器

来源:互联网 发布:owncloud数据库配置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20:43

第一次用测试一下

计算网络课程设计

本Markdown编辑器使用StackEdit修改而来,用它写博客,将会带来全新的体验哦:
- da
- 设计名称:
- ①双机通信
- ②IP数据包的解析
- 专 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交通信息工程)
- 班 级: 201324020311
- 姓 名: 李 俊
- 指导教师: 徐 丽

课设一:双机通信——————————-2
摘要:———————————————2
一、 引言——————————————— 3
1、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要求: ———————————————3
二、 设计原理 ———————————————3
三、 程序代码设计流程 ———————————————4
1、服务器流程图 ———————————————4
2、.客户端流程图: ———————————————4
四、 结果及分析 ———————————————4
运行结果: ———————————————4
2、分析: ———————————————5
五、 源代码 ———————————————5
1. MainServer.java ———————————————5
2. Server.java ———————————————8
3. MainClient.java ———————————————9
4. Client.java ———————————————12
5. Constant.java ———————————————13

课设二:IP包的解析 ———————————————14
摘要: ———————————————14
一、 引言 ———————————————14
1、课程设计目的: ———————————————14
2、课程设计要求: ———————————————14
二、 设计原理 ———————————————14
三、 程序代码设计流程 ——————————15
四、 结果及分析 ———————————————16
1、运行结果 ———————————————16
2、分析 ———————————————16
五、 源代码 ———————————————16

课设一:双机通信
摘要:
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在企业、机关、学校的信息管理与服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研究的进展、操作系统的发展以及光纤技术的引入,网络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网络分层结构使用最多的就是TCP/IP架构,作为TCP/IP架构的重要支柱TCP协议在网络的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TCP协议处于TCP/IP架构的传输层,其在IP层的基础上,向应用层用户进程提供可靠的、全双工的数据流传输。
关键词 TCP;传输层;java ;双机即时通信
一、引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在企业、机关、学校的信息管理与服务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研究的进展、操作系统的发展以及光纤技术的引入,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网络的使用覆盖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因此,学习TCP传输技术对深入掌握网络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1、课程设计目的:
使用套接字socket建立一个简单的基于TCP的客户/服务器形式的网络程序
了解面向连接的通信原理
2、课程设计要求:
(1)服务器端的搭建
(2)客户端的搭建
(3)实现双机通信
3、设计平台
JVM

二、设计原理
客户机/服务器模式在操作过程中采取的是主动请示的方式。
(1) 首先服务器要先启动,并根据请示提供相应服务,过程如下:
a) 打开通信通道并告知本地主机,它愿意在某个公认地地址上接受客户的请求。
b) 等待客户请求到达该端口。
c) 接受到重复请求服务,处理该请求并发送应答信号。
d) 返回第二部等待另一客户请求。
e) 关闭服务器
(2) 客户机启动后,向服务器发出请求,过程如下:
a) 打开通道信号,并连接到服务器所在主机的特定端口
b) 向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等待并接受应答;继续提出请求。
c) 请求结束后关闭通道并终止。
三、程序代码设计流程
1、服务器流程图

2、客户端流程图

四、结果及分析
运行结果:

2、分析:
服务器和一直在等待客户机的连接,知道有客户机接入;
客户机一直在请求服务器,知道服务器响应;
当两者条件同时满足,TCP建立一条通道,可以进行通信。

五、源代码
1. MainServer.java

/**************MainServer.java***********/import java.awt.BorderLayout;import java.awt.Container;import java.awt.Dimension;import java.awt.FlowLayout;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Event;import java.awt.event.ActionListener;import java.awt.event.WindowAdapter;import java.awt.event.WindowEvent;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import javax.swing.JButton;import javax.swing.JFrame;import javax.swing.JPanel;import javax.swing.JScrollPane;import javax.swing.JTextArea;import javax.swing.JTextField;public class MainServer extends JFrame {    private JScrollPane scrollPane1;    private JTextArea ta_show;    private JPanel panel1;    private JTextField tf_message;    private JButton btn_send;    private final int SHOW_ROWS = 11;    private ObjectOutputStream out;    public MainServer() {        initComponents();    }    private void initComponents() {        scrollPane1 = new JScrollPane();        ta_show = new JTextArea();        panel1 = new JPanel();        tf_message = new JTextField();        btn_send = new JButton();        setTitle("Server-服务器端程序");        addWindowListener(new WindowAdapter() {            public void WindowsClosing(WindowEvent e) {                thisGraphicClosing(e);            }        });        Container contentPane = getContentPane();        contentPane.setLayout(new BorderLayout());        {            ta_show.setRows(SHOW_ROWS);            ta_show.setEditable(false);            scrollPane1.setViewportView(ta_show);        }        contentPane.add(scrollPane1, BorderLayout.SOUTH);        {            panel1.setLayout(new FlowLayout());            // ---- tf_message ----            tf_message.setPreferredSize(new Dimension(320, 25));            panel1.add(tf_message);            // ---- btn_send ----            btn_send.setText("Send");            btn_send.addActionListener(new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btn_sendActionPerformed(e);                }            });            panel1.add(btn_send);        }        contentPane.add(panel1, BorderLayout.NORTH);        pack();        setLocationRelativeTo(getOwner());        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    private void btn_send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try {            out.writeObject(tf_message.getText());            out.flush();            show("服务器端>> " +tf_message.getText());            tf_message.setText("");        } catch (IOException ie) {            ie.printStackTrace();        }    }    private void thisGraphicClosing(WindowEvent e) {        if (out != null) {            try {                out.writeObject(Constant.CONNECT_QUIT);                out.flush();            } catch (IOException ie) {                ie.printStackTrace();            }        }    }    public void setOut(ObjectOutputStream out) {        this.out = out;    }    public void show(String mess) {        ta_show.append(mess + "\n");        ta_show.setCaretPosition(ta_show.getText().length());    }}
  1. Server.java
/**************Server.java***********/import java.io.EOFException;import java.io.IOException;import java.io.ObjectInputStream;import java.io.ObjectOutputStream;import java.net.ServerSocket;import java.net.Socket;public class Server {    private MainServer frame;    private ObjectOutputStream out;    private ObjectInputStream in;    private ServerSocket serverSocket;    private Socket socket;    private int counter = 1;    public Server() {        frame = new MainServer();        frame.setVisible(true);        server_start();    }    private void server_start() {        try {            serverSocket = new ServerSocket(Constant.LISTEN_PORT, 20);            while (true) {                // 等待连接                frame.show("等待连接,请稍候……");                socket = serverSocket.accept();                // 建立连接                frame.show("已与客户端" + socket.getInetAddress().getHostName()                        + "建立连接!");                frame                        .show("----------------------------------------------------");                out = new ObjectOutputStream(socket.getOutputStream());                //frame.show(String(out));                //frame.show();                frame.setOut(out);                          //out.writeObject("服务器端>> 连接成功");                out.flush();                // 保持通信                in = new ObjectInputStream(socket.getInputStream());                String messagein = "";                              while (true) {                    try {                        messagein = (String) in.readObject();                                           System.out.println(messagein);                        if (messagein.equals(Constant.CONNECT_QUIT)) {                            frame.setOut(null);                            break;                        }                        frame.show("客户端>> " + messagein);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结束连接                frame.show("客户端" + socket.getInetAddress().getHostName()                        + "中断了连接!");                out.close();                in.close();                socket.close();                ++counter;            }        } catch (EOFException eofException) {            eofException.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ioException) {            ioException.printStackTrace();        }    }    // main()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Server();    }}

快捷键

  • 加粗 Ctrl + B
  • 斜体 Ctrl + I
  • 引用 Ctrl + Q
  • 插入链接 Ctrl + L
  • 插入代码 Ctrl + K
  • 插入图片 Ctrl + G
  • 提升标题 Ctrl + H
  • 有序列表 Ctrl + O
  • 无序列表 Ctrl + U
  • 横线 Ctrl + R
  • 撤销 Ctrl + Z
  • 重做 Ctrl + Y

Markdown及扩展

Markdown 是一种轻量级标记语言,它允许人们使用易读易写的纯文本格式编写文档,然后转换成格式丰富的HTML页面。 —— [ 维基百科 ]

使用简单的符号标识不同的标题,将某些文字标记为粗体或者斜体,创建一个链接等,详细语法参考帮助?。

本编辑器支持 Markdown Extra ,  扩展了很多好用的功能。具体请参考Github.

表格

Markdown Extra 表格语法:

项目 价格 Computer $1600 Phone $12 Pipe $1

可以使用冒号来定义对齐方式:

项目 价格 数量 Computer 1600 元 5 Phone 12 元 12 Pipe 1 元 234

定义列表

Markdown Extra 定义列表语法:
项目1
项目2
定义 A
定义 B
项目3
定义 C

定义 D

定义D内容

代码块

代码块语法遵循标准markdown代码,例如:

@requires_authorizationdef somefunc(param1='', param2=0):    '''A docstring'''    if param1 > param2: # interesting        print 'Greater'    return (param2 - param1 + 1) or Noneclass SomeClass:    pass>>> message = '''interpreter... prompt'''

脚注

生成一个脚注1.

目录

[TOC]来生成目录:

  • 第一次用测试一下
  • 计算网络课程设计
    • 快捷键
    • Markdown及扩展
      • 表格
      • 定义列表
      • 代码块
      • 脚注
      • 目录
      • 数学公式
      • UML 图
    • 离线写博客
    • 浏览器兼容

数学公式

使用MathJax渲染LaTex 数学公式,详见math.stackexchange.com.

  • 行内公式,数学公式为:Γ(n)=(n1)!nN
  • 块级公式:

x=b±b24ac2a

更多LaTex语法请参考 这儿.

UML 图:

可以渲染序列图: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0张三张三李四李四嘿,小四儿, 写博客了没?李四愣了一下,说:忙得吐血,哪有时间写。

或者流程图:

Created with Raphaël 2.1.0开始我的操作确认?结束yesno
  • 关于 序列图 语法,参考 这儿,
  • 关于 流程图 语法,参考 这儿.

离线写博客

即使用户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本编辑器离线写博客(直接在曾经使用过的浏览器中输入write.blog.csdn.net/mdeditor即可。Markdown编辑器使用浏览器离线存储将内容保存在本地。

用户写博客的过程中,内容实时保存在浏览器缓存中,在用户关闭浏览器或者其它异常情况下,内容不会丢失。用户再次打开浏览器时,会显示上次用户正在编辑的没有发表的内容。

博客发表后,本地缓存将被删除。 

用户可以选择 把正在写的博客保存到服务器草稿箱,即使换浏览器或者清除缓存,内容也不会丢失。

注意:虽然浏览器存储大部分时候都比较可靠,但为了您的数据安全,在联网后,请务必及时发表或者保存到服务器草稿箱

浏览器兼容

  1. 目前,本编辑器对Chrome浏览器支持最为完整。建议大家使用较新版本的Chrome。
  2. IE9以下不支持
  3. IE9,10,11存在以下问题
    1. 不支持离线功能
    2. IE9不支持文件导入导出
    3. IE10不支持拖拽文件导入


  1. 这里是 脚注内容. ↩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