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学习之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青少年编程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9 14:59

前言

三层的学习,使得我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更加体会到程序分层的好处,也使得代码变的灵活,今天,希望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走进三层,来了解三层,也希望这篇博客会对大家有帮助。

核心

(一)何为三层

三层架构(3-tier application) 通常意义上的三层架构就是将整个业务应用划分为:表现层( UI)、业务逻辑层( BLL)、数据访问层( DAL)。1、表现层( UI):通俗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即用户在使用一个系统的时候他的所见所得。例如:今目标的登录界面2、业务逻辑层( BLL):针对具体问题的操作,也可以说是对数据层的操作,对数据业务逻辑处理。3、数据访问层( DAL):该层所做事务直接操作数据库,针对数据的增添、删除、修改、更新、查找等。

(二)分层目的

区分层次的目的即为了“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三层关系

UI层引用BLL层,BLL层引用D层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三)实体层

实体为我们在关系数据库和对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实体层不属于三层,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对数据进行封装和传递。三层对实体的调用:(UI层,BLL层,以及D层,都引用实体)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三)三层之优缺点

优点

1、开发人员可以只关注整个结构中的其中某一层;2、可以很容易的用新的实现来替换原有层次的实现;3、可以降低层与层之间的依赖;4、有利于标准化;5、利于各层逻辑的复用。总结:分散关注、松散耦合、逻辑复用、标准定义

缺点

1、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如果不采用分层式结构,很多业务可以直接造访数据库,以此获取相应的数据,如今却必须通过中间层来完成。2、有时会导致级联的修改。这种修改尤其体现在自上而下的方向。如果在表示层中需要增加一个功能,为保证其设计符合分层式结构,可能需要在相应的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中都增加相应的代码。

如何建立三层

这个我觉的当时我混乱的,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总结一下:
1. 搭建表示层(创建一个Windows应用程序
2. 搭建业务逻辑层(类库
3. 搭建数据访问层(类库
4. 添加各层之间的相互依赖 (添加引用)
明确:只有UI层是WinForm窗体,其余的添加的是类库。

总结

对于三层的理解,现在还不是很全面,在接下来的学习中, 会更加有深刻的体会,在学习中不断深化。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