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个NS3学习思路(ARP发送时间间隔、发送次数修改设置)

来源:互联网 发布:验证json格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4:31

        这段时间,一直在做随机移动的无线节点间通信的相关编码,多次实验捕包发现,当两节点距离较远时(超出了无线通信距离范围),发送的arp探测包是固定在4次的,发送时间间隔约为1s,无论重复发送动作多少次,只能捕捉到4个arp包。

        这两天和小伙伴仔细的看了很多NS3源代码,顺着逻辑推,也还是没找到其原因。在此过程中,发现使用socket数据发送时,在arp-la-protocol.cc中,首先调用Lookup函数查找是否存在路由条目,若没有,则Lookup函数调用SendArpRequest函数进行arp询问。测试发现,Lookup函数无论调用多少次,SendArpRequest函数都是调用4次,当时判断,肯定是在Lookup调用SendArpRequest函数时对调用次数进行了相关设置,但反复查看了相关函数代码后,仍旧没有找到原因。

        由于这几天查看了大量代码还是没有找到解决方案,我决定换个思路来解决,想着看看NS3源代码中能够实现反复探测发送的Application找找思路。在NS3官网看OnOffApplicaiton时,发现其大量使用了Simulator::Schedule函数;对应察看了v4ping.cc,发现其反复发送功能是通过在Send函数中,使用Simulator::Schedule (m_interval, &V4Ping::Send, this)实现了对于send的反复调用,类似递归思路。然后在官网查看了SendArpRequest函数的被调用关系图,调用它的函数为CreateCache和Lookup,Lookup之前已经研究过了,所以就看了一下CreateCache.



        看CreateCache惊然发现,有这么一个函数,SetArpRequestCallback (MakeCallback (&ArpL3Protocol::SendArpRequest, this)),使用了SendArpRequest。对啊!在递归的send调用过程中,肯定是使用了回调函数来结束调用的嘛,于是又去看了看SetArpRequestCallback这个函数,它的官网解释是This callback is set when theArpCache is set up and allows the cache to generate an Arp request when the WaitReply time expires and a retransmission must be sent.,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出来了,WaitReply time。再接着看WaitReply time,进而在arp-cache.cc里找到了想要修改的两个参数,WaitReplyTimeout和MaxRetries,可改源代码,也可通过命令行直接修改,终于解决了自己困扰已久的问题。



        因为是刚入门学习NS3使用,走了很多弯路,在此分享一下自己利用官网和源代码进行学习的思路,帮助自己总结,也希望能给其他小伙伴一些帮助,各位大神如果看到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或者有比较好的学习方法,谢谢提出哦~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