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本命令和目录结构(转)

来源:互联网 发布:1100网络键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0 06:03

Linux基本命令和目录结构(转)

  从上次看视频到现在写下这篇已经过了两三个星期了,当时是复习考试的间隙学了linux的这些基本命令,但是一直没时间把学到的东西总结下来,考试实在压力太大了,大家都争得头破血流的,不敢懈怠啊。

    今天把学到的命令再自己执行一下,加深认识。

     以前都不知道shell是什么,所以直接看ARM嵌入式的书都总搞不懂那一行行的命令是干嘛的,所以还是应该从基础开始学起。shell就是命令终端,很像DOS,至于有了桌面系统为什么还要用命令形式,因为命令形式有时候会比桌面控制更快一些。

    看视频好像漏掉了磁盘操作,自己看了下书,发现磁盘操作有用的也不多吧,就看了个列出磁盘空间的命令df。

    下面是介绍目录、文件相关命令,顺便学习了目录组织结构:

    列表命令:ls;参数-l:详细信息(也可以直接用命令ll来显示详细信息),也就是用来查看目录中有什么文件,这里目录我觉得就相当于widows下的文件夹吧。查看详细命令还可以查看这些文件的属性。链接文件或称为快捷方式的文件属性是l开头的。如果是一个目录,它的文件属性就是d开头的;

    查看当前目录:pwd,用于查看当前在哪个目录下。Shell刚启动的时候是处于root目录下的。可以进入根目录用ll命令查看目录结构。

(1)   bin目录:是用来存放命令的。

(2)   boot目录:改变目录:cd;如转到根目录:cd /和转到绝对路径的目录则要cd /boot(绝对命令);可以查看boot中的文件,要更新内核就是要更新boot中的文件,vmlinuz-2.4.20-8是内核文件的镜像;boot中的grub目录存放引导程序,grub目录中的grub.conf是配置文件。

文件打印(查看文件内容):cat;如cat grub.conf:default=0:启动盘符,默认是第一个区,timeout=10:启动的时候的读秒,设10秒;

(3)   device目录:cd dev:进入device目录,里面存放的是设备文件,做驱动需要关心这个目录;b开头的是块设备,c开头是字符设备;hdb2代表第2个硬盘的第2个分区,hda代表第一个硬盘;(3,66):3代表主设备号,代表是哪一类设备,66为从设备号,标识是这一类设备的第几个;

(4)   etc目录:回到上一级目录:cd ..;cd etc:进入etc目录,里面存放的是系统的配置文件;inittab文件:描述在某个运行级别上的系统启动设置,运行级别包括halt、single user mode、Full multiuser mode、X11(图形界面)、reboot等,id:5:表示用图形界面启动;/etc/rc.d/rc.sysinit文件配置系统启动的进程,有子目录分别对用对应上述运行模式;respawn:它后面的程序表示在进程意外终止后会自动重启;rc.d:cd rc.d,文件名是绿色的代表它有执行权限;

上一级目录的再上一级目录:cd ../..;不确定到哪一级目录了可以用pwd命令来查看;

etc目录中vsftpd目录:cd vsftpd,注意敲击命令的时候敲到cd vs时,直接按tab按键,就会出现cd vsftpd,因为以vs开头的目录只有一个;vsftpd.conf:想共享文件或目录在这个文件修改,还有读写权限等;但我自己的etc目录中找不到vsftpd目录,看网上说好像是要自己新建的,先跳过吧。

(5)   home目录:cd /home,所创建用户的目录;

(6)   initrd目录:初始化相关的配置;

(7)   lib目录:后缀名是so的代表动态连接库;

(8)   lost+found目录:丢失文件找回

(9)   misc目录:杂项配置;

(10)  mnt目录:设备要先挂载才能用;挂载光驱:mount -t /dev/cdrom /mnt/cdrom;加载硬盘分区:mount -t(临时加载) vfat(fat硬盘) /dev/hda2(假设是第2个分区) /mnt/windows/d;

加目录:mkdir;加一个widows目录:mkdir widows;

fdisk:可加参数-l来查看设备对应的硬盘分区;

(11)  opt目录:用户自己的应用程序的目录;

(12)  proc目录:系统运行过程的映射,查看其内容,其中的数字代表进程的ID号,cd 1,进入1号进程:内存使用、空间映射、状态等;

cpuinfo:是cpu的相关信息,cat cpuinfo查看;

devices:设备;

filesystems:支持的文件系统;

interrupts:系统支持的中断;

iomem:内存映射,cat查看后后左侧代表地址映射;

ioports:io端口映射;

meminfo:内存信息;

modules:模块驱动,linux驱动有两种加载方式:

1)直接编译内核;

2)linux起来后,以单独的模块插入内核;

partitions:分区;

pci:总线号,总线上的设备号,中断号;

stat:状态信息;

version:版本;

uptime:表示整个系统运行的时间;

(13)  root目录:root用户登录所在的目录

(14)  sbin目录:系统管理工具;

(15)  tmp目录:存放临时文件;

(16)  usr目录:src目录存放内核源码;include:编写linux需要的头文件;

(17)  var目录:存放临时变量;

好,目录结构大概就是这样,只是简单的学习了一下,顺便熟悉了一下基本的命令。

下面学的是文件的简单操作。

(1)   文件拷贝:进入root目录,将其中的anaconda-ks.cfg拷贝到其他地方:cp anaconda-ks.cfg /home/s123/;若是cp anaconda-ks.cfg/home/s123/test.txt就是拷贝并重命名;

(2)   文件更名:mv test.txt test.c,将test.txt更名为test.c;

(3)   移动:mv test.c /test.c,将test.c移动到根目录,相当于剪切;

(4)   删除:rm test.c;rm -f test.c,强制删除;rm -fr d强制删除d目录;

(5)   修改读写权限:chmod;chmod 755 s123/:本组用户和其它组用户都有可读可执行权限;

(6)   建立一个链接(快捷方式):ln -s s123 exc,s123为源文件,exc是链接文件,cd exc就是进入s123目录;

(7)   文件压缩:gzip anaconda-ks.cfg,将anaconda-ks.cfg压缩成anaconda-ks.cfg.gz;

(8)   解压:gzip -d anaconda-ks.cfg.gz;

(9)   目录打包压缩:tar  -czvf test.tar.gz s123:将s123目录打包为test.tar.gz;

(10)  解压打包目录:tar -xzvf test.tar.tz

(11)  查看目录多大:du

(12)  删除目录:rm -fr s123/:删除s123目录

 还有一些其他的命令:

(1)   整个系统开的网络服务有哪些:netstat -nl;tcp的21端口是ftp的端口;还有udp等;netstat -nlu:只查udp的;

(2)   查询用户信息:finger

(3)   查看网卡(开启的)等IP设置:ifconfig;lo是回环接口;

(4)   关闭网卡:ifconfig eht0 down

(5)   开启网卡:ipconfig eth0 up

(6)   显示所有的网卡:ifconfig –a

(7)   修改IP地址和子网掩码:ifconfig eth0 192.168.0.90 netmask 255.255.255.0

(8)   探测网络:ping 192.168.0.2

(9)   时间查询:date

    学习了一些基本命令和目录结构吧,考试考完了,可以多学一点了。接下来就是想摸摸arm7,然后继续学习linux,为学arm9打基础吧。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