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医院玩移动医疗或互联网医疗是自己作死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无学网络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3 13:20

作者:闸海涛 链接:http://zhuanlan.zhihu.com/p/2074145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说结论,你可以不喜欢,欢迎碰撞:

1.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妄图用互联网让传统医院消失,只会让自己先消失;

2.在中国抛开医院玩移动医疗或互联网医疗是自己作死。

如何解决?核心观点:

当前环境下,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出路,存在于在政府、医院和医生利益交叠的夹缝之间。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谈到“互联网医疗”或者“移动医疗”都会补上一句“打破医院的边界”,更粗暴的,还会来一句“互联网将颠覆传统医院,传统医院将彻底消失”。对这种观点,我只想说一句,请先在医疗圈里多学习学习在去讨论医疗。

言归正传,医疗是什么?为什么互联网可以介入医疗?

在我看来,医疗其实是分两部分组成的。第一部分,纯粹的以生理学和医学为基础的诊断治疗过程;第二部分,围绕诊断治疗过程展开的管理、服务、支撑、保障过程。通俗点讲,医生为患者看病、动手术这就叫诊疗过程,患者为了见医生一面,挂号、排队、填表这些都是第二部分的管理过程。为什么这么分,很简单,第一部分和互联网半毛钱关系没有,除非能做到人手一台达芬奇机器人。第二部分呢,互联网就可以很简单的介入了吗?也不一定。既然是围绕着诊疗过程的进行的配套行为,不把与核心的联系打通,怎么接入呢?于是乎,一个响当当(想当然)的口号出来了:“利用互联网手段直接打通患者和医生之间的联系,颠覆传统医院体系”。于是乎,作死开始了。

作死第一步:补贴医生,背着医院偷偷的咨询、加号,被医院封杀。

加号最近吵的沸沸扬扬,我不评论,大家自己想。就说说咨询。患者发现身体不舒服了,可以在线问问医生,医生每回答一个问题可以获得几块钱补贴。然后呢?患者得到了医生不疼不痒的几句回答,通常最后还有一句“具体问题需要当面诊断,请前往医院,以医生诊断为准”。我花了钱,在线等了这么久,就等到这么一句话?有这个时间我不如直接周边找个社区挂个号看看。然后呢?没有然后。咨询结束,后续的一切诊疗活动无法进行,还是要去医院。在线医生的诊断不能解决问题,又不能作为线下医生的参考依据,我何必多此一举?

反观医生这边,在上班时间泡在线平台,医院给医生发工资,医生上班时间干私活,医院能愿意?医院睁只眼闭只眼就算了,你占用的可是线下患者本来就不多的就诊时间!如果因为医生玩在线咨询导致线下就诊减少,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到低是好是坏?

作死第二步:自己开医院,号称互联网医院,和公立医院竞争

刚才说了,医生上班时间泡平台会被医院封杀,那我自己请医生开医院,然后放到互联网上行了吧?咱们捋捋逻辑。自己开医院,招聘专业医生,提供在线咨询。然后呢?告诉患者到我开的互联网医院看病,地址.....电话.....。拜托,这和普通的医院开个官网放个咨询热线有什么区别?哦,你医院多,而且开放各地医院接入。呵呵,你都自己开医院了,和其他医院是竞争关系,还想让别人接入然后帮你引流?做个网站或者APP才几个钱?我三甲医院不在乎!自己玩!你有互联网医院的平台,我公立医院也有,我公立医院有的名医你互联网没有。你倒说说看,我公立医院凭什么加入你的互联网平台?什么?你要直连医生?抱歉,医生的工资,职称,考核都是我公立医院管,他上你的平台试试?!

作死第三步:到处鼓动医生多点执业,等待遥远的“春天”

必须承认,多点执业是大势所趋。但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多了去了,真正实现的有几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如果医生多点执业了,现在占据主导地位的公立医院怎么办?在这个医生身上已经投入的成本怎么办?辛辛苦苦用我大医院的平台培养出来的医生,凭什么就因为一个多点执业就被你互联网摘桃子?

那就一起等着吧,看谁钱多慢慢熬,熬到多点执业开放的一天,熬到大医院无法限制医生的一天。勇士们,十年八年而已,原上帝与你们同在。

既然多点执业可望不可及,医生大规模走出大医院更是遥遥无期,那怎么办呢?我的观点:


机会仅存在与医院和医生利益交叠的夹缝之间

夹缝在哪里?回到最开头我斗胆给医疗活动进行的分类:诊疗类活动和诊疗事务类活动。诊疗类活动是医院的核心,完全在线下,谁碰医院砍谁。那诊疗事务类活动呢?哪些是可以放到互联网上的?最简单的例子,预约挂号。虽然这个点已经被严重透支,但他实实在在的切入了医院医疗流程的总流程里。那还有哪些是可以挖掘的事务类的点呢?大家一起来想想吧,我正在做,做好了再和大家分享。

总结一下也就一句话:

与其想暴力突破医院,打通患者和医生,不如借力医院,鼓动医生互联网化

至于怎么借,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期待我正在努力的这个方向也能成为其中一仙。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