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实现算法之堆排序

来源:互联网 发布:专业读书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18 12:35

本文参考文章:http://blog.csdn.net/morewindows/article/details/6709644

堆排序快速排序归并排序一样都是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的几种常见排序方法。学习堆排序前,先讲解下什么是数据结构中的二叉堆。

二叉堆的定义

二叉堆是完全二叉树或者是近似完全二叉树。

二叉堆满足二个特性:

1.父结点的键值总是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子节点的键值。

2.每个结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一个二叉堆(都是最大堆或最小堆)。

当父结点的键值总是大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子节点的键值时为最大堆。当父结点的键值总是小于或等于任何一个子节点的键值时为最小堆。下图展示一个最小堆:

由于其它几种堆(二项式堆,斐波纳契堆等)用的较少,一般将二叉堆就简称为堆。

堆的存储

一般都用数组来表示堆,i结点的父结点下标就为(i – 1) / 2。它的左右子结点下标分别为2 * i + 1和2 * i + 2。如第0个结点左右子结点下标分别为1和2。

堆的操作——插入删除

下面先给出《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中最小堆的建立插入删除的图解,再给出本人的实现代码,最好是先看明白图后再去看代码。



堆的插入

每次插入都是将新数据放在数组最后。可以发现从这个新数据的父结点到根结点必然为一个有序的数列,现在的任务是将这个新数据插入到这个有序数据中——这就类似于直接插入排序中将一个数据并入到有序区间中,代码:
/** * 新加入i结点  其父结点为(i - 1) / 2   * 新插入的節點都是位於數組末尾,从该节点开始检查,类似“上浮”的过程 * @param a * @param i */static void minHeapFixup (int[] a, int i) {int j, temp;temp = a[i];j = (i - 1) / 2;//父节点while (j > 0 && i != 0) {if (a[j] <= temp) {break;}a[i] = a[j]; //把较大的子结点往下移动,替换它的子结点  i = j;j = (i - 1) / 2;}a[i] = temp;}

插入时:

//在最小堆中插入元素时static void minHeapAddNumber(int[] a, int n, int value) {a[n] = value;minHeapFixup(a, n);}

堆的删除

按定义,堆中每次都只能删除第0个数据。为了便于重建堆,实际的操作是将最后一个数据的值赋给根结点,然后再从根结点开始进行一次从上向下的调整。调整时先在左右儿子结点中找最小的,如果父结点比这个最小的子结点还小说明不需要调整了,反之将父结点和它交换后再考虑后面的结点。相当于从根结点将一个数据的“下沉”过程。下面给出代码:

// 从i节点开始调整,n为节点总数 从0开始计算 。i节点的子节点为 2*i+1, 2*i+2。删除的调整过程有点类似“下沉”过程static void minHeapFixdown(int[] a, int i, int n) {int temp = a[i];int j = 2 * i + 1;//左儿子while (j < n) {if (j + 1 < n && a[j] > a[j + 1]) {//选出两个孩子中较小的孩子j++;}if (a[j] >= temp) {break;}a[i] = a[j]; //把较小的子结点往上移动,替换它的父结点  i = j;j = 2 * i + 1;}a[i] = temp;}/** * 删除小顶堆,是删除第一个元素,用最后的元素填充到第一个元素。 * 其实,也就是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然后长度缩短一个就可以实现。 * 小顶堆采取这种方式排序出来,最后得到的是从大到小的逆序。因为每次都将最小的交换到最后。 * @param a * @param first * @param n */static void minHeapDeleteNumber(int a[], int n) {  int temp = a[0];a[0] = a[n - 1];a[n - 1] = temp;minHeapFixdown(a, 0, n - 1);  } 

堆化数组

有了堆的插入和删除后,再考虑下如何对一个数据进行堆化操作。要一个一个的从数组中取出数据来建立堆吧,不用!先看一个数组,如下图:

很明显,对叶子结点来说,可以认为它已经是一个合法的堆了即20,60, 65, 4, 49都分别是一个合法的堆。只要从A[4]=50开始向下调整就可以了。然后再取A[3]=30,A[2] = 17,A[1] = 12,A[0] = 9分别作一次向下调整操作就可以了。下图展示了这些步骤:

写出堆化数组的代码:

/** * 数组元素来生成小顶堆,从第n/2 - 1个元素开始,因为叶子元素已是合法的堆了 * @param a * @param n */static void makeMinHeap(int[] a, int n) {for (int j = n / 2 - 1; j >= 0 ; j--) {minHeapFixdown(a, j, n);}}

至此,堆的操作就全部完成了(注1),再来看下如何用堆这种数据结构来进行排序。

堆排序

首先可以看到堆建好之后堆中第0个数据是堆中最小的数据。取出这个数据再执行下堆的删除操作。这样堆中第0个数据又是堆中最小的数据,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堆中只有一个数据时就直接取出这个数据。

由于堆也是用数组模拟的,故堆化数组后,第一次将A[0]与A[n - 1]交换,再对A[0…n-2]重新恢复堆。第二次将A[0]与A[n – 2]交换,再对A[0…n - 3]重新恢复堆,重复这样的操作直到A[0]与A[1]交换。由于每次都是将最小的数据并入到后面的有序区间,故操作完成后整个数组就有序了。有点类似于直接选择排序

//堆排序,小顶堆,排序形成的是逆序的数组,过程就是交换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每次数组长度减少1static void minheapSortToDescendArray(int[] a, int n) {int temp;for (int j = n - 1; j >= 0; j--) {//交换temp = a[0];a[0] = a[j];a[j] = temp;//调整minHeapFixdown(a, 0, j);}}

注意使用最小堆排序后是递减数组,要得到递增数组,可以使用最大堆。

由于每次重新恢复堆的时间复杂度为O(logN),共N - 1次重新恢复堆操作,再加上前面建立堆时N / 2次向下调整,每次调整时间复杂度也为O(logN)。二次操作时间相加还是O(N * logN)。故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 * logN)。

完整的实现代码如下:

package Algorithm.ylh.com;import java.util.Arrays;public class HeapSor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int[] a = GenerateIntArray.getArray();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makeMinHeap(a, a.length);//建堆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minHeapDeleteNumber(a, a.length);//删除一个元素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minHeapAddNumber(a, a.length - 1, 20);//添加一个元素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minheapSortToDescendArray(a, a.length);//排序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a));}/** * 新加入i结点  其父结点为(i - 1) / 2   * 新插入的節點都是位於數組末尾,从该节点开始检查,类似“上浮”的过程 * @param a * @param i */static void minHeapFixup (int[] a, int i) {int j, temp;temp = a[i];j = (i - 1) / 2;//父节点while (j > 0 && i != 0) {if (a[j] <= temp) {break;}a[i] = a[j]; //把较大的子结点往下移动,替换它的子结点  i = j;j = (i - 1) / 2;}a[i] = temp;}//在最小堆中插入元素时static void minHeapAddNumber(int[] a, int n, int value) {a[n] = value;minHeapFixup(a, n);}// 从i节点开始调整,n为节点总数 从0开始计算 。i节点的子节点为 2*i+1, 2*i+2。删除的调整过程有点类似“下沉”过程static void minHeapFixdown(int[] a, int i, int n) {int temp = a[i];int j = 2 * i + 1;//左儿子while (j < n) {if (j + 1 < n && a[j] > a[j + 1]) {//选出两个孩子中较小的孩子j++;}if (a[j] >= temp) {break;}a[i] = a[j]; //把较小的子结点往上移动,替换它的父结点  i = j;j = 2 * i + 1;}a[i] = temp;}/** * 删除小顶堆,是删除第一个元素,用最后的元素填充到第一个元素。 * 其实,也就是第一个与最后一个元素交换,然后长度缩短一个就可以实现。 * 小顶堆采取这种方式排序出来,最后得到的是从大到小的逆序。因为每次都将最小的交换到最后。 * @param a * @param first * @param n */static void minHeapDeleteNumber(int a[], int n) {  int temp = a[0];a[0] = a[n - 1];a[n - 1] = temp;minHeapFixdown(a, 0, n - 1);  } /** * 数组元素来生成小顶堆,从第n/2 - 1个元素开始,因为叶子元素已是合法的堆了 * @param a * @param n */static void makeMinHeap(int[] a, int n) {for (int j = n / 2 - 1; j >= 0 ; j--) {minHeapFixdown(a, j, n);}}//堆排序,小顶堆,排序形成的是逆序的数组,过程就是交换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每次数组长度减少1static void minheapSortToDescendArray(int[] a, int n) {int temp;for (int j = n - 1; j >= 0; j--) {//交换temp = a[0];a[0] = a[j];a[j] = temp;//调整minHeapFixdown(a, 0, j);}}}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