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浙大公开课

来源:互联网 发布:外国人聊天的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21:02

看王阳明课程的起因说来很异想天开,因为我的理论知识很多,然而动手实践又不足,想之如果做到了知行合一,那应该可以走上人生巅峰吧。

视频地址:http://open.163.com/special/cuvocw/wangyangming.html

王阳明,名守仁,浙江人,十二岁立圣人志,爱好并特长 骑射、禅学、佛教、神仙、兵法等,三十五岁龙场悟道,其思想主要有三点:一、知行合一,二、心学,三、良知学。五十岁之前在军事上很有成就,其中包括用一万的农民兵打败了宁王的十万精兵。后期主要讲学,传播自己的思想。曾经听说他在战场上非常严厉苛刻,将逃兵全部杀死,以断了士兵害怕的念头。他可以做到每次只做好一件事儿,不会瞻前顾后。

理学在唐宋时期异常繁荣,追究其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佛教的繁荣使得儒家学子为了坚守本国传统文化而做出更多努力。当时儒家主要分为三大支,第一,心学,创始人是陆九渊而不是王阳明哦;第二,理学,朱熹;第三,浙东学派,主要思想是 道在生活中,又分为永嘉派和金华派,前者重制度,后者重人物。回到王阳明这儿来,他曾经说过“圣人之道,吾性具足”,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只要“开显本心,去私欲”。董平教授认为,王阳明和唯心主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谓 心外无物,是指 仁者以天下万物为一体,是一种崇高境界。我们应该去除对外物的追求,找回自我。

知行合一——这并不是王阳明最早提出的,不过和先人提出了稍有改进。孔子说,“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吾欲托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名也”。《大学》中,“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知礼,“知为行本则行借知生,行能成智则智借行成”。朱熹,“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等等。王阳明说,“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知行合一的过程贯穿人生,正如“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正如 “实践是检验知识的唯一标准”。所以一件事儿,如果想到了却做不到,那我们就是认识的不够彻底。

良知学——良知是道德行为的可能性根据,良知是人之本,良知是本体与主体性的自我建立!良知本事光明剔透的,可是被我们的私欲遮盖了,无法获得表达。为了彰显良知的本性,需要有一个致良知的过程。怎么做?请自己研究吧。致良知的过程是 个人的主观世界与外界的客观世界整合的过程。听课的小伙伴们提出了很有趣的问题,其一,王阳明对情感的看法?其二有的时候可以看清楚别人却看不清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是良知什么时候是私欲呢?可以回复讨论哈哈,也可以观看视频。

王阳明还有很多思想,这里简单的介绍到这里。

我的问题是,士农工商,传统的儒家文化貌似一直蔑视商人,“商人重利轻离别”,“去私欲”,而在当今社会,推崇的却是另一种文化,要努力赚钱。对于深受儒家文化的一些人,该如何自处呢?

附上一张董平教授照片,真帅气!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