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SE 6.0学习笔记——面向对象

来源:互联网 发布:淘宝客乱扣佣金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01:53

一、面向对象

        即OO(Object Oriented),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将数据与方法分离开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为对象,小到一粒尘埃,达到宇宙星球,皆是对象。以一个人为例,人有姓名、身高、性别、年龄等,类比于对象的域,即成员变量,为静态的;人可以跑、走、跳等,类比对象的方法,为动态的。面向对象有四个特征,分别是抽象、继承、封装和多态。

1、抽象

        抽象——就是忽略一个主题中与当前目标无关的那些方面,以便更充分地注意与当前目标有关的方面。(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某一类东西,提取出来,用程序代码表示,抽象出来一般叫做类或者接口。)抽象并不打算了解全部问题,而只是选择其中的一部分,暂时不用部分细节。抽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数据抽象,二是过程抽象。

       数据抽象——就是用代码的形式表示现时世界中一类事物的特性,就是针对对象的属性。比如建立一个鸟这样的类,鸟都有以下属性:一对翅膀、两只脚、羽毛等。抽象出来的类都是鸟的属性,或者成员变量。

      过程抽象——就是用代码形式表示现实世界中事物的一系列行为,就是针对对象的行为特征。比如鸟会飞、会叫等。抽象出来的类一般都是鸟的方法。


2、继承

       继承是一种联结类的层次模型,并且允许和鼓励类的重用,它提供了一种明确表述共性的方法。对象的一个新类可以从现有的类中派生,这个过程称为类继承。新类继承了原始类的特性,新类称为原始类的派生类(子类),而原始类称为新类的基类(父类)。派生类可以从它的基类那里继承方法和实例变量,并且类可以修改或增加新的方法使之更适合特殊的需要。因此可以说,继承是为了重用父类代码,同时为实现多态性作准备。


3、封装

        封装是把过程和数据包围起来,对数据的访问只能通过已定义的界面。面向对象计算始于这个基本概念,即现实世界可以被描绘成一系列完全自治、封装的对象,这些对象通过一个受保护的接口访问其他对象。封装隐藏了类的内部实现机制,从而可以在不影响使用者的前提下改变类的内部结构,同时保护了数据。


4、多态

        多态性是指允许不同类的对象对同一消息作出响应。多态性包括参数化多态性和包含多态性。多态性语言具有灵活、抽象、行为共享、代码共享的优势,很好的解决了应用程序函数同名问题。总的来说,方法的重写、重载与动态链接构成多态性。Java引入多态的概念原因之一就是弥补类的单继承带来的功能不足。(为规避C++中多继承造成的复杂继承问题,java采用单继承)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