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六大原则

来源:互联网 发布:lua 读取json配置文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4 23:53

六大原则
单一职责:就一个类而言,应该仅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如果一个类承担的职责过多,就等于把这些指职责偶合在一起,一个职责的变化可能会削弱或者一抑制这个类完成其他这则的能力。
 这种耦合会导致脆弱的设计,当变化发生时,设计会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破坏。
 软件设计真正要做的许多内容,就是发现职责并把那些职责相分离。
 如果你能够想到多于一个的动机去改变一个类,那么这个类就具有过于一个的职责。
开放封闭原则:是说软件实体(类、模块、函数等等)应该可以扩展,但是不可修改。
 对于扩展是开放的,对于更改是封闭的。开放封闭原则,使得设计面对需求的改变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从而使得系统可以在第一个版本后不断推出新的版本。
 无论模块是多么的封闭,都会存在一些无法对之封闭的变化。既然不可能完全封闭,设计人员必须对于他设计的模块应该对哪种变化封闭做出选择。他必须先猜出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种类,然后构造抽象来隔离那些变化。
 在我们最初编写代码的时候,假设变化不会发生。当变化发生时,我们就创建抽象来隔离以后发生的同类变化,面对需求,对程序的改动是通过增加新代码进行的,而不是更改现有的代码。
 我们希望的是在开发工作展开不久就知道可能发生的变化。查明可能发生的变化所等待的时间越长,要创建正确的抽象就越困难
 开放-封闭原则是面向对象世纪的核心所在。遵循这个原则可以带来面向对象技术所声称的巨大好处,也就是可维护,可扩展,可复用,灵活性好。开发人员应该仅对程序中呈现出频繁变化的那些部分做出抽象,然而,对于应用程序的中的每个部分都刻意地进行抽象同样不是一个好主意。拒绝不成熟的抽象和抽象本身一样重要。
依赖倒转原则: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两个都应该依赖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
 特点(强内聚,松耦合)要针对接口编程,而不要针对现实编程。
 只要接口是稳定的,那么任何一个的更改都不用担心其他受到影响,这就使得无论高层模块还是底层模块都可以很容易的被复用。
里氏代换原则:子类型必须能够替换他们的父类类型。
 一个软件实体如果使用的是一个父类的话,那么一定适用于其子类,而且它察觉不出父类对象和子类对象的区别。也就是说在软件里面把父类替换成子类,程序的行为没有变化。
 (子类拥有父类所有非private的行为和属性)
 只有当子类可以替换掉父类,软件单位的功能不受到影响时,父类才能真正被复用,而子类也能够在父类的基础上增加新的行为。
 正是由于子类型的可替换性使得父类类型的模块在无修改的情况下就可以扩展。
 依赖倒转其实可以说是面向对象的标志,用哪种语言来编写程序不重要,如果编写时考虑的都是如何针对抽象编程而不是针对细节编程,即程序中所有的依赖关系都是终止与抽象类或者接口,那就是面向对象的设计,反之那就是面向过程的设计了。
 
迪米特法则:如果两个类不必彼此直接通信,那么这两个类就不应当发生直接的相互作用。如果其中一个类需要调用另一个类的某一个方法的话,可以通过第三者转发这个调用。
 迪米特法则首先强调的是,在类的结构上,每一个都应该尽量降低成员的访问权限,迪米特法则其根本思想,是强调了类之间的松耦合。类之间的松耦合越弱,越有利于复用,一个处在弱耦合的类被修改,不会对有关系的类造成波及。
接口隔离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定义:客户端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一个类对另一个类的依赖应该建立在最小的接口上。
问题由来:类A通过接口I依赖类B,类C通过接口I依赖类D,如果接口I对于类A和类B来说不是最小接口,则类B和类D必须去实现他们不需要的方法。
解决方案:将臃肿的接口I拆分为独立的几个接口,类A和类C分别与他们需要的接口建立依赖关系。也就是采用接口隔离原则。
推荐文章(http://www.cnblogs.com/lhws/archive/2012/03/10/2389189.html)
http://www.uml.org.cn/sjms/201211023.asp#4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