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随想。。。

来源:互联网 发布:查重软件下载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2 01:39

转自 Maltig http://maltig.itpub.net/  生活杂谈

嗨,大家好。本来“半月谈”要在上周末就推出新文章的,可是最近一件困惑的事情,分散了注意力。
困惑来源于跳槽的可能性。一个机会在我面前,即让我心动,又让我疑惑,同时也生出许多感慨来。
故事是这样的…
按几年前就许下的职业规划,我最终目标是希望到世界最顶级的投资银行做IT信息化的工作,拿高额的薪水,有体面的职业头衔。而就在现在,一家世界最顶级的投资银行在上海招募IT人员。于是顺理成章的,我做了一些应聘的工作。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对各种可能做了设想,越来越对到底是否应该把它作为最终目标产生了怀疑:
1、外国投行(以及其它很多跨国大公司)需要的是“自信”的雇员。我到底是不是一个“自信”的人?怎么理解“自信”的含义?“自信”能装得出来吗?那种幸福童年的安全感带来的敢于尝试,敢作敢当,不怕错误,不怕别人的评论的特性是每个人都可能拥有的吗?长期以来,一直认为“自信”是褒义词,“自卑”是贬义词,所以一直试图做一个“自信”的人,也一直在努力装一个自信的人。但是,这种努力的“装”“自信”带来的跟自己本质上腼腆、低调的价值取向的冲突,搞得我疲惫不堪。必须承认,我是一个“自卑”的人,谨慎小心,瞻前顾后,怕麻烦,追求完美,低调,谦虚。同时,我也不喜欢牛屄烘烘的人,如果在一个都是牛人的环境里工作,是否是一个值得去的地方。
2、英语。结婚生子以前,我一直认为我的英语很棒,很乐意被别人认为自己英语很棒,愿意展示这种所谓的“时髦”。但是曾经在真正的全英语环境呆了整整3个月后,我突然意识到,语言这个东西跟技能无关,而完全是一个个人性格的问题。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当你放松时你能很好的与人交谈(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当如果让你在会议上发言你就变得结结巴巴(无论是母语还是外语)。我们的英语障碍其实来源于我们是否紧张,而不是技能。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不能否认,我现在有一点英语恐惧症。在全英文的环境里,你会觉得用中文来写这些随心所欲的文章是多么多么惬意的一件事;能用母语准确、艺术的描述一种感受是多么享受的一件事。
3、职业兴趣。要专业化,必须对某个很细的专业领域有足够的职业沉淀。例如,IT岗位分支:数据库、C++、VBA、JAVA、业务分析、系统架构,任何一件东西不都是可以研究一辈子吗?又有哪一个东西不是2年忘不掉的东西呢?为了一个所谓薪水高一些的岗位就甩掉好不容易几年积攒下来的经验值得吗?特别是你一旦对某个东西感兴趣了,试图做为终身职业技能的东西,又要重头再来,是否值得?人生能有几个5年、10年?是兴趣带来的满足感多,还是money带来的满足感多?
4、新岗位、新工作环境、新同事关系带来的焦虑。我这个人不是一个特别能适应新环境的人(相信许许多多的人跟我类似),历来的几次换工作的经历都给我带来莫大的压力、焦躁、不稳定感、不安全感、紧张,适应期都在半年左右。特别是当你有了家庭,各方面的压力,让你需要认真考虑一下,生活的目的是什么,精神上的亚健康是否是一个值得为高50%的薪水付出的代价。跳槽的机会成本相当大。
5、对金钱的态度。2年前,我认为,30%的工资涨幅是跳槽的起码条件。但当时是在做一件头痛的岗位,现在在一个相对惬意的岗位上工作,是否值得为一个50%的涨幅而跳槽。并且,我发现,对高工资的追求越来越不像是一种物质追求(我其实对物质条件十分的朴素),而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追求。就是说,工资越高,就证明你越有能力,否则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这种价值感是否科学,真值得怀疑。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但是中国这个转型期的社会就弥漫着一种金钱决定价值的唯一价值取向。这往往是很多人困惑的根本来源。但愿“和谐社会”的建设能够扭转这种唯一价值取向。
6、外国公司在中国的IT岗位往往都是边角料的工作。不如在国内公司的总部工作过瘾。要工作就要在总部工作。要相信中国本土公司的发展潜力。
谈了这么多,主要是自我解嘲一番,同时写给那些跟我一样困惑的人们,希望说出了你的心里话,希望能缓解一下我们紧张的“进取心”,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珍惜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