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被拒绝

来源:互联网 发布:oa软件开发公司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10:41

每个人都会受伤。不论事情大小,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有感觉被冷落的时候。当然,我们不可能喜欢所有喜欢我们的人,也不可能加入所有接受我们的组织,因此我们也时常拒绝别人。这便是社会通行的运行规律。但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时候,我们却总是觉得别人总是在针对我们,故意这么做,故意伤害我们。

仔细想想心情低落的时候,不难发现被人拒绝是主要原因。杜克大学心理学家马克认为:“负面心理很大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别人并不像自己那样看中某些关系。”随之而来的就是让人痛心的情绪,例如,“为什么公司会议上那个同事总和我对着干”或者“我的丈夫就知道看电视,也不知道关心我”。

哪怕是最细微的冷落也会激怒人的情绪并降低人的自尊心。从某种程度上说,自尊心从本质上反映了人的固有特质,但也是对别人容忍限度的气压计。马克发现,自尊心回随着种种暗示(例如“愿意和我们一起吃午餐吗?”)而提高,也会随着某种失落(“我喜欢你,但只是作为朋友的喜欢!”)而受伤。

自尊心就好像内心独立编程的测量计。你感到情绪不好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自尊心像雷达一样,在环境内扫描,侦查任何反对或排斥的细节。雷达上显示的任何一点都像是自尊心的一次下跌,都是令人不愉快的,都刺激着我们产生坏情绪的感官。如果测量计不能对所有的拒绝信号敏感,就很有可能错过重要的信号,危及幸福甚至是安全。马克解释说,“自然将我们设计成对潜在的拒绝十分警惕的动物,从古到今,人活着都必定和身边的一些人或事发生联系,被人拒绝甚至有可能危机自身生存。”

看过选秀节目的人都知道,对于拒绝的敏感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毫无头绪的主持人没完没了地讲着并不好笑的笑话,台下的观众开始躁动。只有紧张的选手不断从评审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不被承认的气息。选手对于拒绝的感知和反应对于所有人都有指导意义,因为我们都将更进一步地靠近他所体验到的环节。观察家认为,心理上的脆弱将现代人推向了对于拒绝的过度敏感。

神经过敏的人头脑中的侦查雷达会瞄准一个无中生有的威胁,引起不必要的焦躁不安和毫无根据的羡慕嫉妒。不幸的是,极容易对拒绝敏感的人群尤其对某种归属感太过在意。他们对细微事件的过度反应甚至还会引起始料未及、而且是他们最害怕看到的结果。尽管由此引起的伤痛可能只是个人的感觉,但也会引起公共反响。社会中个体对于拒绝的超敏性会产生集体效应。人们变得不愿意冒哪怕是最小的社会风险。先入为主的自我表现评分使人们羞于接近陌生人、不愿质疑权威,因而造成公众生活委缩,公民社会衰退。

过度敏感愈演愈烈

    使对拒绝的敏感性增长的原因有很多。父母和教育者过度保护、过度夸奖孩子,类似的行为回因为滋长了先入为主的他人评价而造成反效果。马克指出:“毫无根据的赞扬会给人一种不安全感,让人搞不清楚探测拒绝信号的雷达是否运作正常。”如果你开始怀疑从对方那里得到的回应是不忠诚的,你将会对于所有细节和认同更加敏感。你将会想:“人们真地喜欢我吗?”

纽约威尔康乃尔医学院临床教授、心理学家罗伯特也认为,人类社会正日益形成一种偏好外在表现的文化。特别是年轻人,他们迫切地想要出现在聚光灯下,而不是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成为一个群体的稳定成员。这就使得他们格外关注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并且对于拒绝更加敏感。

但是在罗伯特看来,人们对于拒绝越来越敏感的关键原因在于,现今松散、移动性更强的社会降低并削弱了人与人之间社会联系的力量。“200年前,人们还是宗族的一部分,愿意一辈子都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现在,人们常常不得不一次次地重新融入到新的社会关系中。而在这过程中与陌生人互动的机会越来越多,遭到拒绝的几率也就越来越高。”

罗伯特曾著有《治愈忧郁》一书。他认为,家庭的完整性不如往昔,而社会结构更加松散,人们的安全感降低了。此外,日益强烈的不确定性的情绪使人们在面对拒绝时更加脆弱。

然而,不论这些背景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他们都指向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侦测拒绝信号的雷达并不适合我们所生活的这样一个世界,一个我们必须每天面对崭新而且常常是陌生的世界。如果你开开心心地向街角的水果摊老板打招呼说“您早”的时候他并没有回应,这并不代表他不愿意卖给你水果;如果同事下班后喝酒的时候忘了叫上你。也并不说明你就是办公室里“被遗忘的角落”。

从感到恐惧到成为魔咒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拉尔丁女士在刚开始心理学工作时,曾致力于研究幼年遭受过父母拒绝和排斥的孩子在成人后的人际关系表现。她假设需要别人关心和爱护的人总是遭到拒绝和排斥,在成长过程中渐渐对被拒绝有种预期,进而发展为无中生有并命悬一线般地反应过度。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她向人们揭示了对拒斥高度敏感的人群内心世界。

淹没在预期焦虑和先发制人的愤怒中时,该类人群对拒绝过度预期。他们把中性的或者说疏忽的举动,比如别人打电话的时间推迟了,理解为是故意的。而且他们能为任何感到危险的东西找出实证来,负面地理解为是故意的。这种草木皆兵的态度对别人没有一点好处。女人和男人一样都会对拒绝过度敏感,但是性别差异仍表现在对于假想的或实际发生的小事过度反应上。男人更多地表现出嫉妒,而女人则表现出一种敌对和不支持的态度。为总结人们对于拒绝的预期,杰拉尔丁教授提出了以下问题:如果你必须跟家里人借钱,你会焦虑到什么程度?你希望家人帮助你吗?

通过一系列独创性的研究,杰拉尔丁教授发现,人体内存在着与神经系统类似的防御系统。神经系统让人在遇到蛇的情况下作出自我保护的反应,而防御系统则在人们被拒绝时启动自我保护。只需要一点点的蛛丝马迹,防御系统便自动开启进入到心理报警模式,将人的注意力从“需要立即有所行动”转移到“需要立即叫停一段关系”。

这些发现也得益于爱德华 霍珀和雷诺阿这样的艺术家们。杰拉尔丁教授发现,霍珀的画中表现的孤独的城市一般被理解为是对被拒绝的描写,而雷诺阿画中柔和的场景则是被认同的表现。研究过程中,她将两位艺术家的画拿给受访者看,最后再通过眼睑传感器统计每一个人的眨眼次数。

结果是,对拒绝高度敏感的人对霍珀的画作出了反应而对雷诺阿的画没有反应。如果在被噪音刺激后眨眼次数增多,则表示身体和精神已经进入惊恐状态。拒绝的威胁使他们心理反应夸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对拒绝敏感度低的人在看了两位画家之后对于噪音的反应并无大的差别。

尽管防御系统本应激励人际关系的修复,但对拒绝高度敏感的人群起到的却是反作用。没理由的惊恐是他们生活的常态,因此不仅情感反复,而且将这种敏感最负面的效果发挥到极致。于是边形成了自我应验预言:将失误放大而且把错误看作是灾难的证据,因而释放出敌意、怒气、失望或嫉妒等情绪,如此这般的情感波动时常把身边最想留住的人赶走。

这种事情在很多情况下都有可能发生。可能一个同事对某件小事反应过激,然后其他通事便开始疏远她,而她会因此变得更加防备。又或者,青春期的儿子不听话,使父母变得疏远而且态度苛刻,而儿子会愈发地冷漠起来。

成因主要在幼年时期

对拒绝敏感的成因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认为,如果父母有精神和肉体虐待的倾向,对孩子不闻不问或对孩子要求过高,他们的孩子就会对拒绝尤为敏感。其他高敏感的孩子也可能是在贫困或战争中长大的孩子。那种情况下,父母的注意力没有放在孩子身上,安全感的形式也就从无说起。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是决定对于拒绝敏感的唯一因素。儿童先天对于压力的反应水平也是一大因素。基因组成或早产都有可能使神经系统脆弱,即使在没有父母虐待或忽视的情况下,孩子仍然容易激动,对拒绝高度敏感。对于一个高度敏感的孩子来说,父母必须对于孩子的需求和情感超常留意。

另外,童年玩伴的拒绝也是高敏感的成因。儿时常被玩伴嘲弄的孩子,即使与父母的关系很稳定,成人后还是会对伴侣和同事的拒绝有所预期。

在成年时期形成对拒绝高度敏感的人不多。如果一个年轻人的未婚妻和他分了手,最多他会在以后的恋爱中更加留心,但不会觉得所有他遇到的人,包括朋友和同事,都会背弃他。

沮丧和拒绝:鸡生蛋蛋生鸡

对于拒绝敏感的人自我评估比较低,即在没有别人反馈的情况下自我认同感低。如果一开始就没有自信,自然会把拒绝看成是针对自己。零星的小事只会更加确定“活该被遗弃”的猜疑。

心情低落的人更容易对拒绝敏感。对拒绝的敏感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非典型抑郁症——的特征之一。患非典型抑郁症的人会因为某件自认为是好事的发生而暂时心情很好,随后却更容易受到任何负面事件的影响而感到沮丧,而且短时间内很难回复到好的情绪中。

沮丧和对拒绝的敏感谁先谁后还不能断定。情绪沮丧的人的确更容易被拒绝。即使别人知道而且也理解某人心情不好,但是仍然难以忍受随之而来的喜怒无常、消极避世和自我怀疑。在患有情绪失调的人身上,人际关系障碍和对于拒绝的敏感在冬季表现得尤为突出。

适可而止的那条分界线

对于拒绝的反应是正常还是过激,其标准可总结为一个词:反思。高敏感的人更容易对每日的生活琐事触景生情,想得过多。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苏珊认为,想得太多也可能是对拒绝高敏感的成因。比如你的一个朋友没有回复你前几天发的邮件,你的大脑便开始搜寻并归纳她为什么生你的气,而且想寻找你被从她的生活中剔除出去的原因。

总是陷在负面情绪中,在并不了解朋友不能回信的真正原因的情况下,敌意和焦虑的情绪渐渐强烈起来。想得太多又很敏感的人会把自己推向崩溃的边缘。苏珊认为,人在沉思的时候裹足不前,因为觉得采取预防性措施也不会有多少收效。

在为解决问题需要做一些有建设性的努力的时候,你却自找麻烦地分析被拒绝的原因,最终终于见到那位朋友的时候,你的情绪会变得很容易激动,而你的这种态度又会让他感到苦恼,然后甚至可能真地拒绝你。

对于拒绝的正常反应应该是,尝试着收集信息或者一直接的方式解决问题。但高敏感的人往往采取失败的策略,要么迫切地想要和对方变得更加亲密,要么给对方提出过分的要求,表现得过度投入。又或者,完全逃避亲密关系,在寻求接受和帮助上占上风。无论哪种方式,都可能让他们最后落得孤独又抑郁。

脆弱的存在

拒绝当然会伤人,而且真地让人感受到疼痛。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神经学家内奥米和她的同事研究发现,被拒绝可以激活大脑内针对身体疼痛产生反应的区域而产生刺伤的痛苦感。被最好的朋友背叛如同被火炉烫伤一样痛。

对拒绝常常有预期的儿童比其他同学更容易与老师发生争执。对拒绝敏感的年轻人更加内向,在友谊的一开始更加拘谨。他们在新环境中的适应和过渡都是痛苦的。在一项针对大学新生的日记中发现,对拒绝敏感的学生交的朋友比别人少,而且在一年的大学生生活结束时对学校的喜爱程度也比别人低。

高敏感的人也不愿意和与自己不同的人交朋友,只与同类人交朋友会限制年轻人对于生命和生活更多角度的理解。

对拒绝敏感的人在恋爱上受影响最大。不管对方怎样一心一意地爱,他们仍然因为怕被甩掉而忧心忡忡,给无伤大雅的行为硬加上不好的意图。结果当然可想而知,恋爱双方都不开心。

马克认为,和对拒绝敏感的人一起生活有种如履薄冰的感觉。稍有一点不随他们的原,他们就上纲上线地发脾气。他们总是需要不断地确认对方对他们的爱。但是如果对方常常说“我爱你”,他们又会质疑这句话是真是假——爱总要有个原因吧?着绝对会把人逼疯。马克强调:“有安全感的人会很难理解敏感的爱人的种种举动。”

即使是意志坚定的人也有可能引发对拒绝的敏感。转学到一所新学校或者搬家到一个新社区,这可以使所有人都自我怀疑。而类似于上下级之间的权力差异也会让人对于拒绝很敏感。杰拉尔丁教授说道:“虽然我是系主任,但是我没有对自己所在职位的权力想太。然而我发现人们还是比较注意观察我的行为。有时在开会的时候我看手表,其实只是单纯地想知道还剩下多少时间。但是人们却会误会我的意思,向我道歉,有的人甚至会站起来走人。”

并非无药可救

分解超敏感的拒绝侦测系统是件知易行难的事情。马克说:“我很清楚反应过继后是什么情况,我也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但还是要出问题。”知道问题的所在,是打破对拒绝敏感怪圈的第一步。

治疗对拒绝敏感最好的方法,是去关爱那些宽容和善的朋友,并彼此建立起信任。杰拉尔丁发现,对于拒绝敏感的人如果能主动寻求并用心经营一段恋爱,过度敏感的情况会大有好转。或许一位善良朋友的支持将彻底颠覆过度敏感的人的心态,让他们更有安全感,与他人的关系更和谐,直到有一天,打开邮箱看到里面空空如也的时候,不再觉得那是一种冷冰冰的责备或是即将来临的厄运的征兆,而仅仅觉得那不过是一个空的信箱而已,这样就好。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