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十年你为什么没有成为专家

来源:互联网 发布:redhat linux使用教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8:21
如果依照「一万小时定律」,也就说不管你所属哪个行业,做什么工作,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而如果你已经在一个行业工作十年,除去你休假,上班混点、看视频刷朋友圈的时间,每天按3小时算,也就是10*365*3=10950。基本也是大于一万小时的,而你为什么依然没有成为你所在行业里的专家?

这或许是一个有些忧伤的话题,可工作十年你也未必是行业专家却是个不争的事实。

关于这个问题,在知乎上提到一个概念「精深练习」,何为「精深练习」?

通过对知乎上答案的总结就是:

设定既定目标,跳出舒适区,放弃短暂收益,游走于能力边缘,然后通过反复练习无限扩大能力边界。

简而言之,即如果你的能力只能跳过1.5米的杆,而你想跳过2米的杆,那你应该从1.6米开始,而不是一直在1.5米以内跳,不然可能你跳了十年的1.5米,你依然只能跳1.5米,永远也跳不过2米的杆。

道理我们虽然可能都懂,但可能我们依然成不了专家。一方面必竟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轻易放弃能力舒适区,甚至一直在寻找这样的舒适区。而如果你一直停留在这样的舒适区,那么结果可能就是:你不是有十年经验,而是一个经验用了十年。而如果你够“幸运”,你所在的岗位一直需要的只是一个熟练工,那么你或许可以一直舒适下去。而如果稍有风吹草动,再想做点什么恐怕为时已晚。

那么我们不够努力就真的是造成既定事实的唯一原因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所在的盒子不够大,装在盒子中的气球再怎么吹也不可能大过盒子不是么?而这种情况下你就有必要再给自己一个空间以支撑你更多的输出。必竟输出也是促进你更深入学习的有效手段和动力来源之一。

举个例子吧,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CEO,几年前本来只是因为个人兴趣在博客、公众号上写写信用卡和保理方面的知识,却在持续的输出后积累了大量粉丝,然后促进自己在保理方面进行了更深入的学习...最后,最后当然是成了半个专家,拿到投资,成立了一家目前看似还不错的企业。

其实有些事情原本就是这样,当你通过学习在某一方面获得一定能力之后,就一定要有所输出,而之后通过受众的反馈,必然会促使你进一步更深入的学习总结,最后最有可能的就是自然而然的被导入到一个良性管道。

如此下去,虽然你不一定要成为CEO,但至少能成为半个专家,成为一个有输出能力的人。而你想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和怎样的人做朋友?必然是一个有输出能力的人,不是么?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