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hineLearning03_SVM算法

来源:互联网 发布:姓名签名设计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8 02:09

SVM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的(其实线性就是非线性的一种特例)

首先给出一个非常非常简单的分类问题(线性可分),我们要用一条直线,将下图中黑色的点和白色的点分开,很显然,图上的这条直线就是我们要求的直线之一(可以有无数条这样的直线)

image    假如说,我们令黑色的点 = -1, 白色的点 =  +1,直线f(x) = w.x + b,这儿的x、w是向量,其实写成这种形式也是等价的f(x) = w1x1 + w2x2 … + wnxn + b, 当向量x的维度=2的时候,f(x) 表示二维空间中的一条直线, 当x的维度=3的时候,f(x) 表示3维空间中的一个平面,当x的维度=n > 3的时候,表示n维空间中的n-1维超平面。这些都是比较基础的内容,如果不太清楚,可能需要复习一下微积分、线性代数的内容。

    刚刚说了,我们令黑色白色两类的点分别为+1, -1,所以当有一个新的点x需要预测属于哪个分类的时候,我们用sgn(f(x)),就可以预测了,sgn表示符号函数,当f(x) > 0的时候,sgn(f(x)) = +1, 当f(x) < 0的时候sgn(f(x)) = –1。

    但是,我们怎样才能取得一个最优的划分直线f(x)呢?下图的直线表示几条可能的f(x)

image

    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是,让这条直线到给定样本中最近的点最远,这句话读起来比较拗口,下面给出几个图,来说明一下:

    第一种分法:

image

    第二种分法:

image

    这两种分法哪种更好呢?从直观上来说,就是分割的间隙越大越好,把两个类别的点分得越开越好。就像我们平时判断一个人是男还是女,就是很难出现分错的情况,这就是男、女两个类别之间的间隙非常的大导致的,让我们可以更准确的进行分类。在SVM中,称为Maximum Marginal,是SVM的一个理论基础之一。选择使得间隙最大的函数作为分割平面是由很多道理的,比如说从概率的角度上来说,就是使得置信度最小的点置信度最大(听起来很拗口),从实践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效果非常好,等等。这里就不展开讲,作为一个结论就ok了,:)

线性不可分的情况(软间隔):

    接下来谈谈线性不可分的情况,因为线性可分这种假设实在是太有局限性了:

    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线性不可分的分类图,我们没有办法用一条直线去将其分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只包含一种颜色的点。

image     要想在这种情况下的分类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曲线去将其完全分开,曲线就是一种非线性的情况,跟之后将谈到的核函数有一定的关系:

image     另外一种还是用直线,不过不用去保证可分性,就是包容那些分错的情况,不过我们得加入惩罚函数,使得点分错的情况越合理越好。其实在很多时候,不是在训练的时候分类函数越完美越好,因为训练函数中有些数据本来就是噪声,可能就是在人工加上分类标签的时候加错了,如果我们在训练(学习)的时候把这些错误的点学习到了,那么模型在下次碰到这些错误情况的时候就难免出错了(假如老师给你讲课的时候,某个知识点讲错了,你还信以为真了,那么在考试的时候就难免出错)。这种学习的时候学到了“噪声”的过程就是一个过拟合(over-fitting),这在机器学习中是一个大忌,我们宁愿少学一些内容,也坚决杜绝多学一些错误的知识。还是回到主题,用直线怎么去分割线性不可分的点:

     我们可以为分错的点加上一点惩罚,对一个分错的点的惩罚函数就是这个点到其正确位置的距离:

image

    在上图中,蓝色红色的直线分别为支持向量所在的边界,绿色的线为决策函数,那些紫色的线表示分错的点到其相应的决策面的距离,这样我们可以在原函数上面加上一个惩罚函数,并且带上其限制条件为:

image

    公式中蓝色的部分为在线性可分问题的基础上加上的惩罚函数部分,当xi在正确一边的时候,ε=0,R为全部的点的数目,C是一个由用户去指定的系数,表示对分错的点加入多少的惩罚,当C很大的时候,分错的点就会更少,但是过拟合的情况可能会比较严重,当C很小的时候,分错的点可能会很多,不过可能由此得到的模型也会不太正确,所以如何选择C是有很多学问的,不过在大部分情况下就是通过经验尝试得到的。

    接下来就是同样的,求解一个拉格朗日对偶问题,得到一个原问题的对偶问题的表达式:

image

    蓝色的部分是与线性可分的对偶问题表达式的不同之处。在线性不可分情况下得到的对偶问题,不同的地方就是α的范围从[0, +∞),变为了[0, C],增加的惩罚ε没有为对偶问题增加什么复杂度。

核函数:(其实就是增加维度)

    刚刚在谈不可分的情况下,提了一句,如果使用某些非线性的方法,可以得到将两个分类完美划分的曲线,比如接下来将要说的核函数。

    我们可以让空间从原本的线性空间变成一个更高维的空间在这个高维的线性空间下,再用一个超平面进行划分。这儿举个例子,来理解一下如何利用空间的维度变得更高来帮助我们分类的(例子以及图片来自pluskid的kernel函数部分):

    下图是一个典型的线性不可分的情况

image

    但是当我们把这两个类似于椭圆形的点映射到一个高维空间后,映射函数为:

image    用这个函数可以将上图的平面中的点映射到一个三维空间(z1,z2,z3),并且对映射后的坐标加以旋转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个线性可分的点集了。

rotate

    用另外一个哲学例子来说:世界上本来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物体,对于所有的两个物体,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维度来让他们最终有所区别,比如说两本书,从(颜色,内容)两个维度来说,可能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加上 作者 这个维度,是在不行我们还可以加入 页码,可以加入 拥有者,可以加入 购买地点,可以加入 笔记内容等等。当维度增加到无限维的时候,一定可以让任意的两个物体可分了

下面给出一个运用python的sklearn库实现的一个例子(线性可分的情况)

from sklearn import svmx=[[2,0],[1,1],[2,3]]y=[0,0,1]clf=svm.SVC(kernel ="linear")clf.fit(x,y)print clfprint clf.support_vectors_print clf.support_print clf.n_support_print clf.predict([2,2])


输出结果如下

可以看出建立了一条线,并准确的预估了[2,2]为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