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买房之----公积金(转)

来源:互联网 发布:g76代码编程实例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5/01 02:32
我和老公5月20号办好PR,开始那公积金,每个月,自己交工资的5%,公司交4%;第二年9%+15%;第三年15%+20%;有的公司可以申请,一步到位,直接交15%+20%。

如今要买房子,偶才看看公积金是啥事:)

虽然从理论上讲,获得永久居民的身份是“落地生根”的第一步。但是真正定居的感觉,往往是从买房之后才开始的。而要在新加坡买房,就不能不谈一谈这里的公积金了。

  一直说新加坡的组屋便宜,但那也是相对而言的。作为新加坡公民,才有机会向建屋局购买一手房。那才是最便宜的。而永久居民只能在公开市场上购买转售组屋。同样三室一厅的中型组屋,两者的差价几乎在10万新币以上。转售市场上一套普通的三室一厅,通常也要新币二十万元左右。换算成人民币,那就是上百万元了,似乎并不算便宜。

  不过,考虑到新加坡的收入水平,二三十万元的房价,就不算太贵了。更何况,新加坡有一套完善的公积金制度,更是确保了居民的购房能力。

  新加坡的公积金,最初只是为养老目的而设,后来又逐步加入医疗和购房等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颇具狮城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

  有人曾经调侃说:新加坡根本没有所谓的“社会保障”机制。因为这里的保障体系,是以公积金为核心的。而公积金本身,却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强制性的“个人储蓄”。所以可以这么说:新加坡的社会保障机制,就是强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储蓄,来自己保障自己。

  在新加坡,公积金的缴交是强制性的,占个人收入的比例相当高。而对于它的使用,却受到相关条例的严格制约。通常,公积金储蓄会按比例分别存入三个户头:普通户头--主要是用于购房,也可支付子女的大学教育费等;医疗储蓄户头--可用于支付住院费、手术费和医疗保险费用等;特别户头--主要是用于养老。
以前,新加坡的公积金缴交率占员工总收入的40%,雇主和雇员各交20%。后来,新加坡经济出现结构性调整,政府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倾向于压低劳动成本,于是将公积金雇主缴交率逐步下调至10%。尽管如此,大多数员工每月要交到公积金帐户里的钱,还是占到了工资收入的30%。

  这对于那些收入较高的白领人士来说,他们的公积金存款就相当可观了。以年收入五万来计算,那就是一万五千新币。虽然这些钱,理论上是属于个人的,但平时几乎根本动用不得。即便进行一些政策允许的投资,最多也只能兑现投资盈利的部分。本金是绝对不能动的。甚至在出现投资亏损时,还须以现金补回受损的公积金存款。

  所以在新加坡人的眼中,公积金几乎就是一笔“死钱”。因为,除非是买房子,其他符合规定的支出,一般都动不到这笔储蓄的九牛一毛。而这也就是为什么,新加坡人在买房时,都喜欢尽量用足公积金来支付房款的原因。

  可用于支付房款的公积金普通户头,是三个户头中最主要的一个,几乎占了公积金储蓄总额的三分之二。所以公积金政策对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力就非常大了,几乎形成了一套新加坡特有的游戏规则。而这套规则对大多数永久居民来说,也同样有效。

  事实上,公积金在保障了人们购房能力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促使大家买房的一大动力。因为按规定,公积金只能用来支付购房款,而不可以用来支付房租。所以,对于象我们这些有现实住房需求的人,不买房,可就亏大了!

  因为,我们每个月到手的实际工资,已经被扣掉了20%的公积金。如果不买房,每个月就得再动用一笔相当可观的现金去支付房租。这就意味着,我们每个月的实际收入,在被扣除公积金部分后,还要再被“扣掉”一大笔房租。

  而如果买房的话,以二十几万新币的中型组屋来计算,付掉20%的首期,剩下的房款分三十年来偿还,通常连本带利,每月的还款额还不到一千新币。若以家庭年收入五万来计算,每个月存入公积金普通户头里的钱,基本上就足以支付当月的分期付款了。换句话来说,买房不但不会增加我们的现金压力,反而会为我们省下房租,这笔可观的现金支出。

  尽管,时常听到新加坡人对公积金制度颇有怨言,但正因为有了这种强制性的自我保障机制,新加坡政府才得以避免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进而得以将税赋压到最低水平。在新加坡,年收入两万以下的,无需缴税。而以年薪五万的白领收入为例,实际要交的个人所得税,也不过每年一千新币左右。这跟许多欧美国家高达百分之三四十的税率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了。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