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Binder

来源:互联网 发布:java写倒三角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20:13

热,热,热

Binder

Linux中的用户空间和内核空间

这里写图片描述

Binder是什么?

通常意义下,Binder指的是一种通信机制;基于Client-Server通信模式,传输过程只需一次拷贝,为发送方添加UID/PID身份,既支持实名Binder也支持匿名Binder,安全性高。
Binder的设计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思想,在Binder通信模型的四个角色里面;他们的代表都是“Binder”

对于Server进程来说,Binder指的是Binder本地对象

对于Client来说,Binder指的是Binder代理对象,它只是Binder本地对象的一个远程代理;对这个Binder代理对象的操作,会通过驱动最终转发到Binder本地对象上去完成;对于一个拥有Binder对象的使用者而言,它无须关心这是一个Binder代理对象还是Binder本地对象;对于代理对象的操作和对本地对象的操作对它来说没有区别。

对于传输过程而言,Binder是可以进行跨进程传递的对象;Binder驱动会对具有跨进程传递能力的对象做特殊处理:自动完成代理对象和本地对象的转换。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为什么使用Binder?

性能和安全

  1. 首先传统IPC的接收方无法获得对方进程可靠的UID和PID(用户ID进程ID),从而无法鉴别对方身份。
  2. Android为每个安装好的应用程序分配了自己的UID,故进程的UID是鉴别进程身份的重要标志。
  3. 使用传统IPC只能由用户在数据包里填入UID和PID,但这样不可靠,容易被恶意程序利用。
  4. 可靠的身份标记只有由IPC机制本身在内核中添加。其次传统IPC访问接入点是开放的,无法建立私有通道。比如命名管道的名称,systemV的键值,socket的ip地址或文件名都是开放的,只要知道这些接入点的程序都可以和对端建立连接,不管怎样都无法阻止恶意程序通过猜测接收方地址获得连接。

Binder通信模型:

这里写图片描述

  1. ServiceManager建立
  2. 各个Server向SM注册
  3. Client想要与Server通信,首先询问SM,Server的地址是什么,Client收到地址后之后,链接Server,于是就开始通信了。

SM整个系统就一个,Binder驱动也只有一个

Binder机制跨进程原理

这里写图片描述

建议看原文

深入理解Java层的Binder

  1. IBinder是一个接口,它代表了一种跨进程传输的能力;只要实现了这个接口,就能将这个对象进行跨进程传递;这是驱动底层支持的;在跨进程数据流经驱动的时候,驱动会识别IBinder类型的数据,从而自动完成不同进程Binder本地对象以及Binder代理对象的转换。
  2. IInterface代表的就是远程server对象具有什么能力。具体来说,就是aidl里面的接口。
  3. Java层的Binder类,代表的其实就是Binder本地对象。BinderProxy类是Binder类的一个内部类,它代表远程进程的Binder对象的本地代理;这两个类都继承自IBinder, 因而都具有跨进程传输的能力;实际上,在跨越进程的时候,Binder驱动会自动完成这两个对象的转换。
  4. 在使用AIDL的时候,编译工具会给我们生成一个Stub的静态内部类;这个类继承了Binder, 说明它是一个Binder本地对象,它实现了IInterface接口,表明它具有远程Server承诺给Client的能力;Stub是一个抽象类,具体的IInterface的相关实现需要我们手动完成,这里使用了策略模式。

具体看原文分析

总结:

  1. Stub extends Binder implements IInterface
  2. Proxy implements IInterface (是Stub的内部类,局部变量持有Binder)
  3. 是不是同一个进程,用什么,通过asInterface(android.os.IBinder obj)方法

onTransact方法

@Overridepublic boolean onTransact(int code, android.os.Parcel data, android.os.Parcel reply, int flags) throws android.os.RemoteException {...}

参数解释

code:标识请求的哪一个方法
data:取出目标方法的参数

参考:
http://weishu.me/2016/01/12/binder-index-for-newer/?hmsr=toutiao.io&utm_medium=toutiao.io&utm_source=toutiao.io
http://blog.csdn.net/boyupeng/article/details/47011383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