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之桥接模式(Bridge)

来源:互联网 发布:腾达路由器软件升级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5 21:55

概述

桥接模式一种结构型模式,它主要应对的是:由于实际的需要,某个类具有两个或以上的维度变化,如果只是用继承将无法实现这种需要,或者使得设计变得相当臃肿。
桥接模式的做法是把变化的部分抽象出来,使变化部分与主类分离开来,从而将多个维度的变化彻底分离。最后,提供一个管理类来组合不同维度上的变化,通过这种组合来满足业务的需要。

UML结构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代码示例

package interview;interface Implementor{    void operationImpl();}abstract class Abstraction{    protected Implementor implementor;    public Abstraction(Implementor implementor){        this.implementor = implementor;    }    public void operation(){        implementor.operationImpl();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A implements Implemen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实现A");    }    }class ConcreteImplementorB implements Implemen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ionImpl() {       System.out.println("具体实现B");    }    }class RefinedAbstraction extends Abstraction{    public RefinedAbstraction(Implementor implementor) {        super(implementor);    }    public void otherOperation(){        System.out.println("其他操作");    }}public class Main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        Implementor implementor = new ConcreteImplementorA();        RefinedAbstraction abstraction = new RefinedAbstraction(implementor);        abstraction.operation();        abstraction.otherOperation();    }}

使用场景

1.如果你不希望在抽象和实现部分采用固定的绑定关系,可以采用桥接模式,来把抽象和实现部分分开,然后在程序运行期间来动态的设置抽象部分需要用到的具体实现,还可以动态切换具体的实现。
2.如果出现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都应该可以扩展的情况,可以采用桥接模式,让抽象部分和实现部分可以独立的变化,从而可以灵活的进行单独扩展,而不是搅在一起,扩展一边可以影响另一边。
3.如果希望实现部分的修改,不会对客户产生影响,可以采用桥接模式,客户是面向抽象的接口在运行,实现部分的修改,可以独立于抽象部分,也就不会对客户产生影响了,也可以说对客户是透明的。
4.如果采用继承的实现方案,会导致产生很多子类,对于这种情况,可以考虑采用桥接模式,分析功能变化的原因,看看是否能分离成不同的维度,然后通过桥接模式来分离他们,从而减少子类的数目。

如果一个系统需要在构建的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之间增加更多的灵活性,避免在两个层次之间建立静态的联系。
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都应该可以被子类扩展。在这种情况下,桥接模式可以灵活地组合不同的抽象化角色和具体化角色,并独立化地扩展。
设计要求实现化角色的任何改变不应当影响客户端,或者说实现化角色的改变对客户端是完全透明的。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