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英特尔杯嵌入式邀请赛暨参观英特尔公司总结

来源:互联网 发布:滑坡效应 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1 09:24

今年八月十号到二十五号,我参加了英特尔杯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嵌入式系统专题邀请赛。现在回想起来,这个比赛堪称大学生嵌入式比赛的盛会。作为一个哈尔滨的土包子,之前一直对自己作品满怀信心的我终于认清了自己在全球大学生中的位置。

虽然最后获得了二等奖,但是我觉得这个中等的成绩更多包含的是幸运。大概是因为分赛区成绩比较满意吧,所以才勉强保住了二等奖,一等奖更是天方夜谭。

印象比较深的是拿了英特尔杯的作品,基于EMG的探险机器人,通过感知手臂的动作来控制机器人抓取物体。还有关于VR的等等,这些东西已经超越了我所认识的范畴。说实话,自己大学搞创新,所想的大多是运用非常成熟的技术,去做出花式新鲜的作品。而不是运用先进的技术,似乎到现在自己对那些最高精尖的技术依旧抱着一个敬而远之的态度,没有勇气去运用这些新技术去做自己的作品。

其次,不得不吐槽的就是这个比赛决赛的机制,只要进了决赛的队伍基本保底二等奖,而一等奖是看你对英特尔公司平台的开发程度。这就造成了我和队友的猝不及防,因为之前一直在想决赛答辩的事情,我自认为答辩的也不错,而结果却是答辩的时候,评委只对英特尔平台所实现的技术感兴趣,我们被直接否决。虽然知道自己的作品没有一等奖的水平,但还是很失落。不过分赛区的评审真的感觉超棒,大学比赛三年,第一次碰到能跟你面对面交流技术,认真聆听你想法的评委,感谢我们组那位北理的老教授。

最后,我们去参观了英特尔的公司,感觉印象深刻的环节有两点,第一点是英特尔首席工程师的讲座,第二点是leader带我们参观公司。

首席工程师讲述了英特尔上海分公司从一个加工厂变成了真正的研究所的历程。首先,当你作为刚刚成立的公司时,不可避免的作为加工厂一样干活,然后,如果你足够细心,足够认真,有足够的技术水平,你可以在上边给你的技术方案中提出一些优化的改进,或者是突破一个技术问题,但是这样,他们还是不会承认你,真正你能作为一个研究所存在,是需要你能设计总体方案,这意味着你要有足够的理论水平,这就好比做电路时,画原理图的永远比画PCB的要牛逼,因为画原理图的是对系统整体架构有了解的人,是对每个细节都有足够的理论支撑的人,他能明白这里为什么这么连接。做到这些,才能从一个加工厂变成研究所。

这次参观英特尔公司算是我第一次全面的接触到公司内部的环境吧,之前也跟学长参观过华为,但那只是在外围转了转,这次参观了英特尔公司的办公室、展览馆、食堂、休息室,给我的印象是这里能比较和谐的开发出每个人的潜力,你可以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环境去工作,对于一个外企,里边的工程师做项目时可能花费在等回复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工作可能会轻松一些,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问题,比如上次陶老师说的,人情世故。

总体来说就这么多了,这些经历还是写下来比较好,能够加深自己的印象,面试的时候别人问到自己可以流畅的回答出来。恩,还有就是,从上海回来,发现自己态度变谦虚了许多,大概是明白自己有多水了吧。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