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基础知识概念1

来源:互联网 发布:qq三国100js装备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6 11:48

                                                                    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处理:对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加工和传播。其目的有: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推导出有价值的信息;利用计算机科学的管理这些数据。

2.数据的管理: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储存、检索和维护。
常用术语和基本概念
3.数据(Date):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包括数据的表现形式和数据的解释两个部分。表现形式  数据的解释
4.数据库(DateBase 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个用户共享。独立性(和程序脱钩,物理独立性)
5.数据库管理系统(DateBase Management System DBMS):主要的功能:1,数据定义功能;2,数据操纵功能(检索功能,更新的功能(修改,删除,插入));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多用户对同一数据进行的操作,并发控制  并发机制);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的物理管理,)。
6.数据库系统(DateBase System DBS):一般由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构成。
7.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人工管理阶段。无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批处理方式,特点:数据不保留,无数据管理软件,一组数据对应一个程序,数据冗余度大且不共享,数据不具有独立性;
文件系统阶段。有了操作系统和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批处理实时处理。特点: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在外存上,数据和程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独立性很差,数据存取以记录为单位,共享性差,冗余度大。存在的缺陷:(数据冗余度大,数据的独立性差(数据和应用程序独立性差),数据的完整性问题,数据的一致性问题,并发控制,存取数据麻烦)。
8.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处理方式:实时处理,批处理,分布处理。特点:1,数据结构化;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3,数据的独立性高;4,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a.数据的安全性保护,b.数据的完整性检查,c.并发控制,d.数据库恢复。
9.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大量的数据集合。它可以供多个用户共享,具有最小的冗余度和较高的数据独立性。DBMS在数据库建立,运行和维护时对数据库进行统一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在多用户同时使用数据库时进行并发控制,在发生故障后对系统进行恢复。
二、数据模型
1.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2.数据模型: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主要用于DBMS的实现,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
        1,数据结构:与数据类型、属性、性质有关的对象,例如:数据项,记录,属性,域。与数据之间联系有关的对象,例如系型。
        2,数据操作:检索    更新(插入,删除,修改)
        3,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模型必须遵守的基本通用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例如:实体完整性,  参照完整性。具体系统自定义的完整性约束条件。

3.E_R:弱实体。实体集没有足够的属性构成主键,需要依靠其他的-。弱实体用双框表示。
4.概括:定义类型之间的一种子集联系。
5.聚集:定义某一类型的组成成成分。  
6.复杂的聚集可以是某一类型的成分仍是一个聚集。
7。设计E_R图的问题:实体和属性的选择。属性不再具有需要描述的性质;属性不能具有与其他实体的联系。;实体和联系的选择。
8.层次模型:根节点,有且只有一个结点没有双亲节点。
9.网状模型: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10.关系模型:二维表。
    关系:一张表。
    元组:表中的一行。
    属性:表中的一列。
    主码:唯一确定一个元组。
    域:属性的取值范围。
    分量:元组中的一个属性值。
11.1NF:关系的每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
12.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13.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0 1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