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之琴之诗

来源:互联网 发布:js设计模式与开发实践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7 16:20

钢之琴之诗


学号:16340258
就读学院: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目录

  • 钢之琴之诗
    • 目录
    • 琴之史
      • 起源
      • 发展
    • 今之诗
      • 现代钢琴
      • 自动钢琴
      • 世界名琴
        • Steinway Sons 施坦威
        • Boesendorfer 贝森朵夫
        • Blthner 博兰斯勒
    • 音的未来
    • 参考资料

Steinway & Sons


琴之史

起源

钢琴是一种键盘乐器,用键拉动琴槌以敲打琴弦。从十八世纪末以来,在欧洲及美国,钢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键盘乐器。钢琴发源于欧洲,十八世纪初,意大利人克里斯多佛利(Bartolommeo Cristofori)发明的一种类似现代钢琴的键盘式乐器。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1

从键盘乐器发展的历史来说,现代钢琴是由钢琴的前身——以拨弦发音的大键琴与以撞弦发音的小键琴演进而成的。从十六世纪末开始,大键琴和古钢琴这两种键盘乐器逐渐盛行起来,直到十八世纪末,才被钢琴取而代之。2

钢琴首次出现于1709年,在当时是一种既复杂又昂贵的乐器,只有皇室和贵族才有机会接触到。一开始,Johann Sebastian Bach(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等一些非常有声望的音乐家们并不欣赏钢琴的音色。但仅仅过了半个世纪,钢琴就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当Mozart(莫扎特)、Brahms(布拉姆斯)和Liszt(李斯特)这些极具创造力的音乐家投入钢琴的怀抱之后,热情便瞬时被引爆。在当时那个年代,这些新锐钢琴家就如同“摇滚巨星”一般,他们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可谓给音乐创作锦上添花,为钢琴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皇室和贵族纷纷把钢琴这一乐器纳入他们的乐队中,民众可以围坐在钢琴四周,聆听最新创作的优美旋律。工业时代的兴起衍生出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中产阶级,钢琴在这一群体中大为流行。其中三角钢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通常用在管弦乐团里,而立式钢琴则更受家庭的欢迎。


发展

17世纪到18世纪间,拨弦古钢琴在当时的音乐生活中有着相当显赫的位置,可以说是它的全盛时代。至18世纪初,欧洲大陆音乐迅速发展,音量弱小的拨弦古钢琴已不能满足当时音乐家们的需要,因而逐渐被音量洪大的钢琴所取代。

钢琴的发明者是巴尔托洛奥.克里斯托福里,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的一位乐器制作师。1709年,他以拨弦古钢琴为原形,制作出一架被称为具有“强弱音变化的古钢琴”他在钢琴上采用了以弦槌击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代替了过去拨弦古钢琴用动物羽管波动琴弦发音的机械装置。从而使琴声更富有表现力,音响层次更丰富,并能通过手指触键来直接控制声音的变化。在克里斯托福里的第一架钢琴出现后的一百年里,拨弦古钢琴仍为人们所应用,但更多地是为演奏特定作品而使用。故以弦槌代替拨弦发音就成为当时键盘乐器的主要特色,亦是钢琴的标志与象征。1709年后,克里斯托福里又进一步改革了原来击弦机的结构,他在这部机械中安装了一种与现代击弦机的复震杠杆系统近乎完全一致的起动杠杆,使击弦速度比原来加快了10倍,而且可以快速连续弹奏;音域也增加为4组;可以说这就是现代钢琴的雏形。他的这一发明为以后的钢琴制作师们打开了通往成功之路的大门。但遗憾的是,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并没有得到他的意大利同行们及当时演奏家们的注意,却在异乡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德国管风琴师、制作师戈特弗里德.西尔伯曼,在1730年根据一份绘制极不准确的意大利钢琴草图,借鉴克里斯托福里的发明,制造出德国第一架钢琴。他把这架琴送到音乐大师巴赫那里鉴定,巴赫却不屑一顾,只是说道:“触键太重,高音音色太弱。”,但他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在采用了巴赫的建议之后,于1747年又加以革新。同年,巴赫在波茨坦进宫晋见腓特烈大帝时弹奏了西尔曼的新型钢琴。

西尔曼对钢琴改革的主要贡献在于对钢琴制音器的运用。他利用手动音拴使全部制音器离弦,以使钢琴的音响效果更丰富并具有一种神秘的色彩。对于我们今天的演奏家来说,这种性能在钢琴中是用脚迅速而敏捷地控制着,很难想象当时是用手来操作的。

钢琴虽诞生在意大利,却在德奥和英国得以发展成长。至18世纪中叶,人们对钢琴的制作工艺实行革新,以使其演奏性能日益完善。这一时期,西尔伯曼及其子弟在钢琴的变革中起着主导作用。

西尔伯曼的名徒被称为“十二弟子”,他们分别制造出两种不同风格的钢琴,即“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和“英国式击弦机钢琴”。他们具有不同的机械性能和不同的音响效果,由此形成两大不同的钢琴制作流派。这两种流派,也对当时的音乐家们产生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影响。“维也纳式击弦机钢琴”的键盘触感较轻,能够弹出快速的音符,音色变化细微,在与管弦乐队协奏时,音色对比清晰。这正符合莫扎特温文尔雅又富有歌唱性的快板的音乐需要。

约翰内斯.楚姆佩是西尔伯曼的名徒之一,他于1760年来到英国,成为著名钢琴制作师;他的产品被称为“英国式击弦机钢琴”。这种钢琴触键感觉较重,但声音浑厚深沉,正适合于克莱门蒂那坚实有力的音乐风格。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当时是名声同噪的钢琴演奏家,由于他们演奏风格的不同,他们分别使用结构各异的维也纳式和英国式钢琴。1789年1月,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在维也纳奥国国王的王宫里举行了世界上第一次钢琴演奏比赛,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这次比赛对提高钢琴在诸乐器中的地位起了重要的作用。
钢琴在它诞生的头一个世纪中经历多次改良。虽然开始它被形容为是锅炉工制造出的粗陋机械,少有优雅之色,在表现细腻的情感上逊于拨弦古钢琴和击弦古钢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音乐由巴罗克风格向古典主义演变,声音尖锐、古板、缺乏生机的拨弦古钢琴被音响丰富、细腻、洪亮的钢琴所替代。到18世纪后期钢琴已登上“乐器之王”的宝座。


今之诗

现代钢琴

现代钢琴从外形上主要分成立式钢琴和三角钢琴。

三角钢琴是钢琴最原始的形态,一般都用于音乐会的演奏,是一件笨重的庞然大物。为了解决占地的问题,立式钢琴被发明出来。立式钢琴采用了一种琴弦交错安装的设计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空间上的要求和音色音量的平衡问题。只要家中有一小块空间,都能安放一台立式钢琴。

无论是三角钢琴还是立式钢琴,其基本结构都是一样的。由:弦列、音板、支架、键盘系统(包括 黑白琴键和击弦音棰,共88个琴键)、踏板机械(包括顶杆 和踏板)和外壳共六大部分组成。

钢琴的音域宽广,现代钢琴一般为88键,可达7个多八度,音量宏大,音色变化丰富,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音乐情绪,或刚或柔,或急或缓 均可恰到好处;高音清脆,中音丰满,低音雄厚,可以模仿整个交响乐队的效果,因此有“乐器之王”的称号。

Slide soft system技术,简称3S技术,是立式钢琴中最好的革新,由日本东洋钢琴制造株式会社发明,至今为止,普通立式钢琴是通过改变击弦距离,轻打琴弦来减弱琴音。但使用3S技术的钢琴采用与三角钢琴同样的工作原理,减少被打弦的数量来达到弱音效果。3S技术可使有效打弦速度达到普通钢琴的1.5倍.能够以不次于三角琴的打弦速度演奏。而且在使用弱音踏板演奏时,丝毫不会影响连击的速度。安装有3S技术的立式钢琴即使踩上弱音踏板,触键的手感也不会发生变化。普通的立式钢琴在弱音演奏时不可避免出现手感差的情况,但3S系列钢琴克服了这个难题,它通过打3根弦中的2根,2根弦中的一根,一根弦的用弦槌的一端来击打的方法来达到弱音的效果。使其不但可以减小音量,而且可以自由的改变音色,让您享受不次于三角钢琴的演奏效果。全球立式钢琴中只有日本东洋钢琴制造株式会社出品的APOLLO(阿波罗)钢琴拥有3S技术。

十八世纪时钢琴上的张弦是用木框,而琴弦则以铜丝为主,配用铁丝。随着工业的发展,冶炼技术不断提高。一八二五年钢琴弦架开始改用铸铁架(又称“钢板”);又于一八三四年开始装用钢弦; 钢琴除了钢弦之外20%是铸铁支架 之所以叫钢琴是因为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看到中国的市场,一些欧洲商行引入中国大批钢琴。他们宣传钢琴里面的材料是钢制成的,所以很重。当时是一个新生事物比较时髦,此后国人便开始习惯称为“钢琴”了。3

自动钢琴

自动钢琴最初形式(出现在19世纪末)是在普通钢琴前加用一部可移动的“演奏器”(player),外形极似一架小型足踏簧风琴,有一排65-88个“木手指”置于普通钢琴键盘上方。演奏器用打孔纸卷(打孔位置与钢琴谱相符)操纵;用足踏风箱鼓风,风通过纸卷缓缓转动的纸卷上的孔位,驱动机械连动相应的“木手指”击琴键奏出音乐。此后又有设计将外附的演奏器直接装置于钢琴内部,并可控制速度、力度、踏板等。自动钢琴在20世纪20年代的欧洲曾广为流行于家庭娱乐,有过两年内生产50万台的纪录;至30年代由于无线电及唱机的兴起,才渐被淘汰。但因为纸卷打孔在数量上不受人手十指的局限,钢琴上的音数和音域都可尽量发挥运用,故自动钢琴仍受现代作曲家的青睐。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马勒、格什温、施特劳斯都曾为这一乐器写作乐曲,制成纸带,供演奏使用。

现代自动钢琴(出现在本世纪80年代) 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集成电路和CPU控制钢琴自动演奏装置成为可能。用此基本原理投入钢琴自动演奏器的世界知名企业有美国的PIANODISC、日本的YAMAHA以及美国的QRS公司。其原理是利用计算机MIDI信号原理,把钢琴键盘的速度和力度信号以及记谱法转换成特定让自动钢琴CPU能识别的信号,驱动40V电力信号,让安装在键盘底端的动力部分推动钢琴的榔头发出声音。随着采样率的进一步提高,钢琴演奏的表现力大大丰富。在推动自动钢琴中国本土化的进程中,上海、北京乐器研究所等企业,为自动钢琴的本土研发、技术引进做出了努力。

世界名琴

Steinway & Sons 施坦威

Steinway
1853年,德国移民亨利·恩格尔哈特·施坦威( Henry Engelhard Steinway)在纽约曼哈顿Varick街的一个小阁楼里成立了Steinway & Sons 施坦威公司。在接下来的30年里,亨利和他的儿子们,即西奥多(C. F. Theodore)、查尔斯(Charles)、小亨利(Henry Jr.)、威廉姆(William)和艾尔伯特(Albert)一起揭开了现代钢琴制造业的新篇章。他们运用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一架一架地制造钢琴。

时至今日,超过90%的音乐会艺术家都选用施坦威钢琴,拥有一台九尺施坦威更是不少钢琴爱好者的梦想。4

Boesendorfer 贝森朵夫

Boesendorfer

贝森朵夫公司于1828年创办在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等伟大音乐家辈出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创始人伊格纳茨•贝森朵夫是出生于维也纳的木工师傅,19岁时拜管风琴制造师约瑟夫•布罗德曼为师,据说是其所有弟子中的。凭借其高品质、高水准的制作声名鹊起,1830年奥地利国王授予伊格纳茨•贝森朵夫“皇家钢琴制造师”的头衔,也是首位获此头衔的钢琴制造师。

此后,为了对应音乐厅的大型化及交响乐团的大规模化,贝森朵夫与其他钢琴制造商一样致力于音量增大与乐器强度的课题,虽然演奏家及观众对于“强音”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贝森朵夫仍继续关注吸引观众心灵的弱音。不迷失于商业洪流,继续坚持精工细作的手工制造。5

Blüthner 博兰斯勒

Blüthner
Julius Blüthner Pianofortefabrik GmbH ,由Julius Blüthner(尤利乌斯 ٠ 博兰斯勒)于 1853年11月创立于世界著名音乐文化名城—莱比锡。有着“音乐城”之称的莱比锡,几个世纪以来,市民长期接受音乐文化艺术的熏陶,几乎人人都能弹奏钢琴等乐器。在市区多处古老建筑内都设有专门的音乐厅,如莱比锡最高法院、莱比锡城堡、巴赫博物馆、圣汤马士教堂等。莱比锡作为全德音乐文化中心,培养聚集了许多优秀艺术家,各种艺术活动频繁活跃。出生在莱比锡的伟大 音乐家 巴赫 曾 在圣 · 汤马士教堂 担任乐长 20 多年,他精心培养的圣·汤马士合唱团至今在世界上声誉不衰。

1843 年,杰出音乐家 门德尔松 在这里创办 门德尔松 音乐学院,并亲自担任院长,即今天在世界上颇负盛名的莱比锡音乐学院前身,音乐家舒曼曾在此长期担任教师。6


音的未来

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曾经在中国掀起了一股学习钢琴的热潮,一本十级钢琴证书成为许多知名学校的敲门砖。然而,当热潮褪去,家长们归于冷静,人们开始质疑,在古典乐不再是主基调的今天,学习钢琴的作用在哪里?

诚然,钢琴曾是古典乐的代表,然而,在现代音乐中,钢琴的地位仍不可替代。无论是伴奏,还是改编,钢琴都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钢琴与现代音乐擦出火花时,会是如何的场景?一式以蔽之:

1+1>2

钢琴富有特色的声音特点和宽广的音乐无疑为流行音乐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现代音乐体系中,钢琴仍是不可不顾,甚至于最为重要的部分。而作为钢琴弹奏者而言,自然不会毫无用武之地。


参考资料


  1. http://www.xjtvs.com.cn/music/yszs/2012-11-25/1353823108513.shtml ↩
  2. 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x/20041227/09171252216.shtml?qq-pf-to=pcqq.group ↩
  3. http://www.sinbam.com/c/a/piano.html ↩
  4. http://www.steinway.com.cn/about/history/ ↩
  5. http://boesendorfer.cn/about/history.html ↩
  6. http://www.bluthner.cn/index.php/bluthnerhistory ↩
1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