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参考模型简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手机自动优化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14:26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参考模型最初是在1983年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出版的,它只是一个行业建议标准,协议开发者并不需要严格地遵守它

OSI模型将网络通信过程分为7个不同的层次,由高到低分别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这样划分比较复杂,实际生产中一般应用由OSI演化来的TCP/IP模型)。

应用层:OSI参考模型的最高层。其功能是实现应用进程(如用户程序、终端操作员等)之间的信息交换。这通常是唯一一层能够由最终用户看到的协议

表示层:数据表示形式的控制层,这一层将接收到的数据转换为应用层可以读取的格式,提供字符代码、数据格式、控制信息格式、加密等的统一表示。表示层的作用之一是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

会话层:会话层提供的服务是应用建立和维持会话,并能使会话获得同步。

传输层:端开放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送控制层。主要功能是端开放系统之间数据的收妥确认。

网络层:这一层负责数据在物理网络中的路由转发,是最复杂的OSI层之一,它除了负责网络逻辑寻址外,还负责处理数据包分片和一些情况下的错误检测。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数据通道,它提供了通过物理网络传输数据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寻址方案,可用于确定物理设备。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的第一层,它虽然处于最底层,却是整个开放系统的基础。物理层为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提供传输媒体及互连设备,为数据传输提供可靠的环境。

OSI参考模型各个层次上的典型网络协议:

应用层:DHCP、DNS、FTP、Gopher、HTTP 、IRC、NNTP、XMPP 、PPO3、SIP、SMTP、SNMP、SSH、TELNET、RPC、RTCP、RTSP

表示层:ASCII、JPEG

会话层:NetBIOS、SAP、SDP、NWLink

传输层:TCP 、UDP 、DCCP、SCTP、RTP、RSVP、PPTP

网络层:IP、IPX

数据链路层:802.11、802.16 、 WiMAX、ATM、DTM、令牌环、以太网、FDDI、帧中继、GPRS · EVDO、HSPA、HDLC、PPP 、ISDN


数据传输首先在传输网络的应用层开始,沿着OSI参考模型的七层从上到下,直到物理层。在物理层上,传输系统将数据发送到接收系统,接收系统从它的物理层获取传输数据,然后向上层逐层处理,直到最高的应用层。发送和接收计算机相同层上的网络协议是相互配合的。每一层只能和相邻的上层或下层通信。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