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国外发展史

来源:互联网 发布:vue.js系统架构图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7:21

        信用评级作为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很重要的一环,在不良资产证券化中对于资产包进行评级,通常在信用増级之后,信用评级越高,说明资产包的风险较小,相对的收益也较小,所以在证券化过程中必不可少,所以研究其起源和发展对于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大有裨益。

        信用评级的出现源于美国债券市场,美国也是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源地,在1800-1850年期间,美国当时正处于经济迅速时期,由于需要大量资产,很多公司通过发现债券融资,但这些公司的资产质量差异很大,而在当时却少有评估债务信用风险的方法,这是信用评级的初级阶段。

        在1890年,穆迪的创始人约翰·穆迪开始编写美国公司财务信息手册,并逐步建立了衡量债权风险的评估体系,他在1909 年首次对美国铁路公司的债券进行评估,其评级手册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欢迎。在1918年,穆迪的评级对象开始扩展到外国政府在美国发行的债券,并发表了债权评级的观点,使评级首次进入证券市场。

        随着投资者的需求增长,慢慢的开始出现其他的评级公司,但在30年代大萧条时期,信用评级的使用并不广泛,但在大萧条中,大量破产的公司导致很多债券无法得到兑现,投资者损失巨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同时监管部门也确认了信用评级的重要性,所以大萧条之后,信用评级成为债券投资和定价的标准模式,投资者根据债券的评级,来决定是否投资。

        然而,在1967年之前,金融市场对于评级服务的需求不大,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的利率低而稳定以及债券二级市场相对较小的特点而决定的,证券组合管理无所作为,但到了60年代末,由于战争的原因,伴随着政府大量的社会福利开支,高时代利率来临,债券市场也遭受着高膨胀和更大的信用风险的双重打击,因此在7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严重衰退期,冲击达到顶点,深受经济循环周期影响的宾夕法尼亚洲中央铁路因不堪承受的财务压力,申请破产保护,这一事件标志着现代信用评级业的开始,因为该公司的破产使得投资者意识到信质量的问题,而且发行公司也力争与他们认为“较差的”信用有所区别,市场对信用评级的需求迅速增长。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美国债券发行量有两个较大的增长,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也不断增加。到此,信用评级成为资本市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在1972年以前,只有美国有评级机构,此后其他国家的评级机构和美国的其他评级机构逐渐诞生。而今,随着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活动的增加,要求进行信用评级的国家也日益增多,现在所有国家和企业若要到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必须经两家以上的评级机构评定信用级别,信用等级的高低决定了融资成本和融资质量,因此国际专业信用评级机构的评估在资本活动中的作用越发明显,信用等级变得不可或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