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乌合之众》--群体时代的大众心理

来源:互联网 发布:linux wc l 用法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8 16:50

前言:


对某些社会现象的研究,更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而不是自然主义的角度着手。

群体中累积起来的只有愚蠢的智慧,而非天才的智慧。

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也能表现出极度忠诚,勇于献身和不计名利的举动,这是孤立的个人根本做不到的。

思想,观点和信念的改变,是促成文明变革的唯一重要变化。

群体不善于推理,却急于采取行动。

世界上的一切伟人,一切宗教和帝国的建立者,一切信仰的使徒和杰出的政治家,甚至是一伙人里的小头目,都是无意识的心理学家。因为他们对群体特征有着本能而可靠的了解,也正是因为对群体特征的了解,才使他们轻而易举地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只有对群体心里有了某种程度的认识,才能真正理解为什么法律和制度面对群体的时候没有什么用处,才能真正理解除了别人强加于他们的观点,群体在坚持己见上是多么的无能。要想领导他们,不能根据纯粹的平等理论,而是要去寻找那些能让他们印象深刻, 为之所动的东西。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群体心里法则


只有小说里的人物,才会保持终生不变的性格,每天做着一成不变的事情。在现实中,即便是一个人的性格,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变化。唯有不变的环境,才会造成不变的 性格。

与心理的无意识因素相比,有意识因素发挥的作用只是冰山一角。

即使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和一个鞋匠在智商方面存在天壤之别,他们在性格方面却可能非常相似。

我们的有意识行为,是遗传影响下的无意识心理结构的产物。这个深层心理结构包含种族代代相传的共同特征,也正是这些共同特征构成了先天的种族禀赋。

在群体中,每种情绪和行为都具有传染性,这种传染性甚至可以强烈到使个人在头脑混乱的情况下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我们知道,在某些过程或者状态下,个体可能会丧失有意识的个性,而去遵从他人的一些建议或指示,哪怕这一指示与他的一贯的行事作风截然相反。。。。

对于这时的个体来说,他有意识的人格消失殆尽,意志和辨别力也一去不复返。

因为暗示对群体中的所有个体都能产生同样的影响,个体间相互碰撞爆发,使其总体的力量大大增加。而且,即使群体中的个体拥有强大的定力与个性,也很难抵制那种暗示,导致个人根本无法逆流而上。


第二章:群体的感情和道德观


1.群体的冲动,易变和急躁

群体行为不是受大脑控制,而是受脊柱神经系统支配的。

孤立的个人有对刺激反应的加工能力,而群体却缺少这种能力。

2. 群体易受暗示和轻信

最初的一个小暗示会通过相互传染很快进入群体中所有人的大脑,使得群体感情走向一致,并转变成一个既定的事实。

3. 群体感情的夸大与简单化

4. 群体的偏狭,专横和保守


第三章:群体的观念,退咯能力与想象力

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只要一种观念是正确的,便能在有教养者的头脑中产生效用。很多时候,即便是最确凿的证据,也无法对大多数人产生影响。有时候,十分明显的证据或许会被有教养的人所接受,但很快就会被他的无意识自我重新带回原来的观点。

影响大众想象力的,并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扩散和传播的方式。


第二卷,第二章

通常,一代人的经验对下一代往往没多少用处,这就是被引经据典的历史事实达不到目的的原因。

一个国家给年轻人什么教育,就能知道这个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


第四章:

革命的开始,其实就是一种信念的终结。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