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暗时间(12.19日更)

来源:互联网 发布:python上使用caffe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9:44

第一篇章最后一节,作者详述了他本科和读研共七年的学生经历,如今临近毕业,看了也颇有感触吧。

作者从本科开始,学习C++,翻译经典著作,慢慢成为coding大牛;从软院考研到了计算机学院,在读研阶段提升在算法上的造诣,通过讨论组,进一步提升自己水平。

1。 无论用什么方法,深入了总有好处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慢慢能找到高效便捷的学习,比如coverage加practice会比简单粗暴的学习,翻译更加高效。但是,年轻时候的投入,尤其是专注而深入的投入,带来的回报是非常长远的。趁年轻,就算不知该怎么做,也得努力才是。

2.   读英文比读中文困难,但是越是困难的事,硬着头皮做,也就麻木了。

看了这段,反思自己看了十来本python书,无数Python教程,全是中文的。认知的偷懒导致自己涉猎不精,学习太浅,也是作孽。同时也是激励自己多看原版资料,英文教程吧~

3.   一个人的水平,看他读什么书,或是见什么人就够了

三年不看书,智商低过猪,现在每天都和愚蠢的自己做着艰难的斗争(从糟糕的文笔和语序就能看出来了)。 也是进一步激励自己坚持读书,写笔记整理吧。

4.  讨论不一定能带给人新的知识,但是能够激发进一步思考,类似于写Blog,同时,讨论交流也能认识新的朋友。

每次讨论时候,我总是比较拘谨去share,有素姐说的周围水平不咋,没有同行等等原因。但是,其实缺的不是知识,是知识的思考。遍地都是书,都是知识,谁都能学,但是唯有思考逻辑理解的人,才是真正的拥有者。很多领域的大牛,都在教学上付出很大的心血,同时也让自己的思考更深一步。

有机会,免费教人python,教R,教机器学习和生信吧~


第一篇章的总结就到这儿~

adamtj

2016年12月19日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