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大会――会后反思

来源:互联网 发布:出库单软件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5 21:15

敏捷大会――会后反思

 

周日 12月18号的敏捷大会上,主要参加了敏捷实践分会场。

 

在听的时候,我一直在脑海中,一直试图把演讲老师的经验模式,往自己的团队上“套”。一直以来,在工作交付,需求来源方面,相应的质量方面,我们都有很多头疼的地方。引入了敏捷,公司的管理层,尤其是高层,肯定希望,能带来改变。但是,我们的原生环境到底带来了哪些束缚,听了分享后,多少有了些头绪。

 

我们所在的大组织的需求,大部分不是直接来自市场,也就是说,我们输出的模块,或者服务,最终在更高的层面上,被集成了。这很容易导致我们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我们的“客户”,或者说需求方,有自己的利益宿求,首先,他们有自己的开发任务,对于他们来说,第一要务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他们抛出的需求,有时候,自己也拿不准,这个时候,他们自己的策略,肯定是延迟决策了。

 

这也是在听的过程中,特别感受到的。可是就算搞清楚了小环境,也没什么用啊。得解决问题啊。还是3个大方面,“需求”(到底做啥),“沟通”(不只是上下沟通,还有左右沟通,有互相依赖咋办),“质量”(做出来的东西,客户不认可,就是白做了。)

 

先说下印象深的,就是听IBM的spootify的时候,她们提到(隐约是一个金融类的项目),人数,大概要上千人左右。她们,分了不同的层次,小分队-》。。。-》部落。不同的层次,由不同的影响力的人来协调。这么横向比下来,我们组,也就算是个最低层次的小分队。

 

但是不同的是,我们这样的结构里,每个小分队,貌似一个小麻雀,还5脏具全。这就带来一个问题,每个人之间的工作,经常有依赖,有人快,有人慢,模块大小也不可能切的很均匀,这该怎么办?

她们的一个技巧是dark  release,做好了就发布,但是,相关的还没做好,就设置个开关,对外先不可见。

我问了一个问题,这种依赖,最后谁来协调。演讲人提到,集成测试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问题,反向牵引相关的人改进,谁做的模块谁负责,最后由集成测试人员,来负责最终质量。

豁然开朗!

 

王明兰老师,曾经辅导过我们,这次,她带来了一些方法论上的新思想。促使我回顾下,我们这种Complex类型的工作(也就是不知道做下去之后,带来什么后果的),还是很适合kanban方法的。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