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换工作......

来源:互联网 发布:网页优化职位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29 19:09
自己看到这样的标题,感觉都传达着一种不自信,然而确实这是一种行业潜规则。大家都知道潜规则大概流行于中国,养猪有养猪的潜规则,做牛奶有做牛奶的潜规则,当演员有当演员的潜规则......在中国程序设计大概也有程序设计的潜规则。
    潜规则,是一种毒瘤。可惜并不容易拔掉!
    中国软件行业的潜规则就是,如果三十岁你还在编程做不到管理,你的职业生涯就快到头了。可是我热爱程序设计,虽然我现在已经在三四百人的公司做到中层管理了。如果照着管理的路走,潜规则似乎还轮不到我头上。可是,我还是愤愤不平,我所尊敬的那些国外的大师级人物,无不奋战在编程一线,我们中国程序设计人员就要顶着三十而立的标尺。
    有过设计经验的人都知道,刚学会写程序的头几年,写的大概只不过是一些语法堆积产生的怪物,造就一些代码的量。这样的程序,虽然也可以运行,但艺术性不强。除非你阅读了大量的理论书籍,阅读过数十万行的巅峰之作,领悟并实践了很多理论,才会发现经验是如此的重要。外行的人,对那些能够在短期内堆积语法并具备一定实际用途的程序作者,称为天才。天才再历练无数的项目,无数的思考,大量的理论学习,方能成为大师。三十岁,很难成为大师,除非你是勤奋的天才,而且很早就启蒙了。这种潜规则,似乎要扼杀掉很多天才。
    这种功利性明确的潜规则也导致目前程序设计人才的稀缺。虽然现在中国可能有上百万的程序员,但又有多少用户感觉实用、能用、易用的产品?又有多少瑕疵很少的产品。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微软的MSN,应该是一群高手开发的了,我使用的过程中也发觉了一些问题。问题一:MSN占用内存高。我不知道为何一个聊天软件,什么功能都没开的情况下会耗掉近100M内存?原因我估计是内嵌IE的接口。问题二:如果你某个组里的联系人很多,你双击组名,界面几乎会死掉,在漫长的等待后,联系人管理窗口弹出。我测试后发现,弹出时间和联系人数量呈平方关系。显然,这是一个检索算法的性能问题。检索算法能够到常数,也能到O(n*n*..)。说这个问题,也只是想说,天才也不一定经验很足够,也不一定很懂艺术。艺术性的MSN,首要具备的条件是快速的反应,一秒,0.1秒,0.01秒.....。 我在群里聊天的时候,很多人就可用性和商业扯上关系,他们认为商业产品本就不应该具备搞可用性。于是我只能一次一次的被Google倾倒,确实那些产品性能高,而且我很难凭直觉找出我认为算法上欠妥的地方。也许那里面的人都是天才,但我知道他们一定很尊重用户的感受,一定偏执于此。把用户放在核心的位置,才能获得用户的喜欢和支持,也唯有此才能真正的战胜对手,环顾国内的企业,有几家这么想,这么做的呢?因为只养着一些没有设计经验的程序员,他们自己的温饱都没解决怎么会去想用户,没用户就没收入,没收入待遇不能涨,好员工只好跳槽,留下一些更没经验的人,再做一些更对不起用户的产品.......
    我桌上放着kunth 的四卷《程序设计的艺术》,内心常常为这个老人喝彩。七十多岁的人了,还在写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这大概和袁隆平先生差不多吧。
    我再投一次简历给Google,希望能获得一次笔试的机会。也许,去了外企,才能对抗这种潜规则。如果去不了,阿Q一把,内心定这种潜规则的人太无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