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Altium Designer进行DDR2的PCB设计

来源:互联网 发布:ubuntu开机启动程序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1 18:57

摘要:

 

本文首先列出了DDR2布线中面临的困难,接着系统的讲述了DDR2电路板设计的具体方法,最后给出个人对本次电路设计的一些思考。本次设计中CPU的封装为BGA844-SOC-YDDR2的封装为FBGA84DDR2的控制总线采用星形连接,使用的PCB软件为AltiumDesigner10,参考设计教程为《Altium Designer DDR2设计教学视频》[1]!

 

1. DDR2布线中面临的困难

1.1 DDRCPU之间的布局[1]

1DDR2:内存与CPU的边缘间距建议5~8mm

2DDR3:排阻自身长度为2mm,排阻与CPU边缘间距建议3mm,排阻与内存边缘间距建议3mm

1.2 如何设置Width(信号线宽)和Clearance(安全间距)?

在封装BGA844-SOC-Y中,焊盘的直径为18.9mil,焊盘间距为39.37mil,两个焊盘之间的间隔为20.47mil,要想从BGA中引出所有的信号线,必须合理的设置WidthClearance等规则。

 

图1 BGA844-SOC-Y焊盘间距

在《DDR布线规则与过程》[2]一文中,交代了线宽与线距的设置规则:

(1)DDR的供电线线宽建议8mil以上,信号线默认线宽为5mil

2)线与线间距建议采用2W原则为8mil,线与其它sub-class的间距为5mil

3CPUDDR的区域规则:走线线宽为5mil,允许最小间距为3.3mil

 

在博通BCM53344开发板中,CPU采用1006-pin FCBGA封装,DDR3采用FBGA封装,在BGA的区域内,线间距设为3.098mil,如图2所示,线宽设为3.902mil,如图3所示。

 

 

 

图2 线距规则

 

图3 线宽规则

1.3 网络分类与差分线的设置

在《DDR2信号分类及等长设计》[3]一文中,DDR2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1)差分时钟信号:CLK_NCLK_P
2)数据线DQ0~DQ15,数据掩码信号DQM0DQM1,数据选通信号DQS*_NDQS*_P
3)地址线/控制线:除数据,时钟外的其他信号,如A0~A12WECSBA0~2CKE等;
可以设置为以下几个class规则:
1DATA_L_BUSQ0~DQ7DQM0DQS0_NDQS0_P
2DATA_H_BUSQ8~DQ15DQM1DQS1_NDQS1_P
3ADDR_BUS:除数据线外的其他信号;
4CLK_DIFF: CLK_NCLK_P

 

1.4 如何确定小T点与大T点的位置?

如图4所示,小T点对应于DDR2焊盘扇出后的过孔CDCD点扇出的走线方式必须保持一致。大T点对应于地址/命令总线的分支点过孔B,在DDR做等长布线时,地址/命令总线Net-Class(网络类)每条网络满足:

1AB+BC=AB+BD

2)每条网络的总长度(AB+BC+BD)均相等。

为了降低DDR等长布线的难度,通常将大T点设在CD的对称轴上,假如大T点没有落在CD的中轴线上,该怎么办?

在《用Altium Designer实现DDR2的等长布线》[4]和《Altium Designer 中 DDRII SDRAM 的等长布线》[5]中给出了解决办法,文中使用了AD里面的From-To Editor 网络编辑器,将同一个网络在T点处划分为3个部分,然后通过设置焊盘到焊盘之间的等长来实现DDR的等长布线,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原文!

 

选取大T

1.5 BGA自动扇出与手动优化

在使用AD10BGA自动扇出时,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在执行自动扇出前,BGA上的所有焊盘均不能连线,否则自动扇出无法完成!

2FBGA84封装的DDR2在进行自动扇出时,扇出的效果非常差,必须使用手工扇出。

CPUDDR2进行自动扇出,可分别得到图5和图6所示所示结果。

 

5 CPU自动扇出

 

6 DDR2自动扇出效果

1.6 如何控制等长误差

在《DDR2信号分类及等长设计》[3]一文中,等长误差如下设置:

1)所有信号线参考差分时钟的长度作等长;
2DATA_L_BUS11根走在同层,与差分时钟的长度误差25mil
3DATA_H_BUS11根走在同层,与差分时钟的长度误差25mil
4ADDR_BUS:与差分时钟的长度误差200~300mil

 

在视频《Altium Designer DDR2设计教学视频》中,作者给出了如下的等长误差,记地址/控制网络类(包括差分时钟)的等长目标为L1,数据网络类等长目标为L2,则:

1)在地址/控制网络类中,差分时钟长度设为L1,其它等长误差控制在L1±200mil之内;

2)数据网络类等长误差控制在L2±25mil之内,同一组之间作等长即可;

3L1L2满足:0L1-L21000mil

 

2. DDR2等长布线

2.1 区域规则ROOM讲解

如何放置ROOM

执行DesignRoomsPlace Rectangular Room,给CPUDDR2添加ROOM,添加后将ROOM名称分别修改为“CPU_ROOM”、“DDR2_ROOM”,如图7所示。

  

添加ROOM

 

2.2 区域规则设置

1)如何设置规则?

执行DesignRules...即可进入规则编辑菜单。

2)如何定义ROOM内的规则?

进入规则编辑器后,首先点击需要编辑的规则并右击新建“new rule...,接着先点击新键的规则,然后在“Where The First Object Matches”一栏选择“AdvancedQuery)”,在“Full Query”一栏填入“withinroom('name_ROOM'),最后Apply并单击OK即可!

上面的name_ROOMROOM的名称,输入语法时请切换为英文输入法,如果需要同时给多个ROOM定义规则,其语法为:withinroom('name_ROOM')&withinroom('name1_ROOM')&withinroom('name2_ROOM')

 

3)如何给PCB定义规则?

为了引出BGA内部走线,规则中的ClearanceWidth进行如下设置:

Clearance设置方案(优先级从下到上依次递增):

Clearance_CPU : 4 mil       withinroom('CPU_ROOM')           

Clearance_DDR2 : 4.4 mil      withinroom('DDR2_ROOM')

Clearance : 5 mil       

 

Width(最小 推荐 最大)设置方案(优先级从下到上依次递增):

Width_PWR : 12 / 12 / 120 mil  

Width_CPU : 4 / 4 / 4 mil            withinroom('CPU_ROOM')

Width_DDR2 : 4.4 / 4.4 / 4.4 mil         withinroom('DDR2_ROOM')

Width : 5 / 5 / 5 mil

 

说明:Width_PWR为电源网络的线宽规则!

2.3 过孔、网络CLASS及差分线的设置

1)如何给PCB定义Via(过孔)的规则?

Via(内径 外径)设置方案(优先级从下到上依次递增):

RoutingVias_DDR2 : 8 / 16 mil        withinroom('DDR2_ROOM')

RoutingVias : 10 / 22 mil            

 

2)如何设置网络Class

DDR2的所有网络,可以分为以下3类:

电源地信号,数据信号,时钟、地址、控制类信号。

    执行Design→ Classes...,调出类设置界面,按下方的规则对网络进行分类:

POWER_CLASSGNDVREFVCC1V8VTT

 

DATA_CLASS: 

    Data0-7DRAM0_D0~7DRAM0_DM0DRAM0_DQS0_NDRAM0_DQS0_P

    Data8-15DRAM0_D8~15DRAM0_DM1DRAM0_DQS1_NDRAM0_DQS1_P

    Data16-23DRAM0_D16~23DRAM0_DM2DRAM0_DQS2_NDRAM0_DQS2_P

    Data24-31DRAM0_D24~31DRAM0_DM3DRAM0_DQS3_NDRAM0_DQS3_P

 

ADD_CLASSDRAM0_A0~13DRAM0_BA0~2DRAM0_CAS#DRAM0_CLKEDRAM0_CLK_NDRAM0_CLK_PDRAM0_CS#DRAM0_ODTDRAM0_RAS#DRAM0_WE#

网络归类后效果如图8所示。

 

网络分类

3)如何设置差分线?

在软件左侧栏中,选择“Differential Pairs Editor”项目,将DDR2的时钟和DQS信号归为差分对,如图1.10所示:

差分对DRAM0_DQS0DRAM0_DQS0_NDRAM0_DQS0_P

差分对DRAM0_DQS1DRAM0_DQS1_NDRAM0_DQS1_P

差分对DRAM0_DQS2DRAM0_DQS2_NDRAM0_DQS2_P

差分对DRAM0_DQS3DRAM0_DQS3_NDRAM0_DQS3_P

差分对DRAM0_CLKDRAM0_CLK_NDRAM0_CLK_P

 

添加差分对

2.4 T点设置

DDR2手动扇出效果图如图10所示,封装中心处的过孔对应为小T点,两个小T点的中点对应大T点所在的位置。

完成小T点的设置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1. 对左侧的DDR2进行手动扇出;

2. 全选DDR2扇出的走线和过孔,对已选对象进行复制并以左上第一个焊盘作为参考点;

3. 将所选对象复制到右侧DDR2上,十字光标对准左上第一个焊盘!

以上操作也可称作走线与过孔的复用!

 

图10 T点设置

 

2.5 T点设置

将图10的小T点依次连接,并在两个小T点的中心打上过孔(即大T点),完成后效果如图11所示。

在连线时请注意以下细节:

1. T点的位置是允许一定的误差的,不需要绝对的中心!

2. 绕线时需要优化电源过孔的布局;

3. T点(过孔)之间的水平与垂直间距需要保持在30mil以上!

4. 大T点与小T点放置完后,请进行上锁设置,防止误删!

 

11 T点设置

2.6 CPU自动扇出

执行Auto RouteFanoutComponent,点击CPU封装即可完成CPU的自动扇出,扇出效果如图12所示。由于规则的设置,电源类管脚扇出线宽为12mil,信号管脚扇出线宽为4mil,下图中打白色圆圈的管脚为无网络的焊盘。

 

12 CPU扇出

 

2.7 数据互联

数据类总线分为两部分互连,一部分走顶层,另一部分走L3层!

如图13所示,为数据网络类DATA0-[D8-15]DATA0-[D24-31]在顶层的连线效果图。

 

图13 顶层DDR数据线互连

如图14所示,为数据网络类DATA0-[D0-7]DATA0-[D16-23]L3层的连线效果图。

 

图14 L3DDR数据线互连

2.8 地址线T点互连

地址与控制类总线分为两部分互连,一部分走顶层如图15所示,另一部分走底层如图16所示。

 

15 顶层控制、地址类总线连接

 


 图16 底层控制、地址类总线连接


2.9 寻找等长目标

如图16所示,为地址类网络长度分布,根据网络长度分布,选择3000mil作为地址类网络的等长目标,等长误差控制在±200mil以内。

根据作者描述,地址类与数据类网络长度差应小于1000mil,所以将数据类网络等长目标控制在2000mil,数据类网络之间的等长误差控制在±25mil以内。

 

图16. 地址、控制类网络长度分布

 

2.10 走等长线

1. 如何走等长线?

1)普通信号线,按快捷键T+R,差分线按T+I,进入等长布线状态;

2)等长布线时,W键上方的1234依次对应拐角弧度减小、拐角弧度增大、蛇形线间距减小、蛇形线间距增大等功能!

 

地址类等长

顶层:

 

17 顶层地址网络等长


底层:

 

 

18 底层地址网络等长

3. 数据类等长

顶层

 

19 顶层数据网络等长


底层

 

20  L3层数据网络等长


2.11 等长输出

Nets查看栏中,复制需要等长网络的名称和长度等属性,粘贴到Excel中并加以整理,即完成了DDR2等长信息的输出!

 

3. 个人思考

 

1、为何同一根信号线在不同区域(CPU_ROOMDDR2_ROOM、其它)的线宽会不一样?

(1)在其它区域(DDRCPU的中间区域)走5mil的线,是通过阻抗匹配计算出来的结果;

2)在CPU_ROOM内走4mil的线是为了使信号线从BGA内部扇出,那么信号线在其它区域为什么不用4mil的线呢,这里可能是考虑了成本的原因(线宽越小成本越高)。在不影响DDR2性能同时又要使信号线成功扇出的情况下,必须使信号线拥有多重线宽规则(个人猜测,没有证实过)!

 

2、如何最大化利用好布线空间,同时减小信号线间的串扰?

如何最大化利用好布线空间:

地址总线的布线空间最紧张,需要优先布局,相邻信号线走蛇形线的区域应错开,走完所有的地址类信号线再走数据类信号线!

 

减小信号线间的串扰,可通过增加信号线之间的安全间距来实现,具体方法有:

(1)可以先改变全局的clearance规则(优先级设为最高),比如设为10mil,如果出现报错提示可暂时忽略,走完等长线后再改回原有规则!

(2)在走线的侧边直接画出一条无网络的铜线,走完信号后再删除该铜线!

(3)修改等长控制参数中的振幅。

 

 3、相同模块之间的复用

在第2.4小节中,将左侧DDR2的扇出铜线和过孔进行复用,可以明显缩短其它DDR2所需的扇出时间!


尾巴:本文是我首次接触高速电路设计的一次尝试,通过文章的形式记录下学习的点滴。本次设计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工程,在DDR2滤波电容

的放置与优化、DDR2信号完整性仿真、以及PCB阻抗匹配的计算等方面均未涉及,由于个人能力有限,文章难免有错误,希望大家能够给出

宝贵的建议!

 

参考:

[1] Altium Designer DDR2设计教学视频》(该视频为书籍《AltiumDesigner实战攻略与高速PCB设计》配套视频,单独学习需要向作者购买!)

[2] DDR布线规则与过程, http://www.zencheer.com/ddr-layout-rules-processes/

[3] DDR2信号分类及等长设计,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9fa2660101dlo8.html

[4] Altium Designer实现DDR2的等长布线,https://wenku.baidu.com/view/a1334bfcad51f01dc281f17e.html

[5] Altium Designer 中 DDRII SDRAM 的等长布线,https://wenku.baidu.com/view/424dd712ccbff121dc368324.html?re=view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