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复习分析(简化版,不够详细,有干货)

来源:互联网 发布:f22到底有多先进知乎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10 05:00

一.瀑布模型
1.步骤
(1)需求分析
(2)系统设计
(3)软件编程
(4)软件测试
(5)软件维护
2.相关信息
提出者:温斯顿.罗伊斯
二.增量模型
1.简要理解
我们使用的产品,的0.1 ,1.0,2.0…… n.m版本,先将主干搭建好,再在市场或其他地方获取反馈,这时就可以,将枝叶补充
2.优点:人员分配灵活,刚开始不用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有计划的管理技术风险
3.缺点:如果增量包之间的相交的情况未能很好的处理,则必须做全盘分析。
三,四,螺旋模型
不作要求,时间不足,在后续的更新中再做补充

五。软件项目管理
四大限制条件:时间,质量,成本,规模。
九大知识体系:时间,质量,成本,规模,人力资源,沟通交流,风险,采购,整合



当然,最后的资源干货
) KEY WORDS and STATEMENTS
algorithm(算法)
data processor(数据处理器)
Arithmetic Logic Unit(算术逻辑单元)
Integratedcircuit(集成电路)
digital divide(数字化分裂)
von Neumann model(冯·诺依曼模型)
1、 阿兰·图灵在 1937 年首次提出了一个通用计算机设备的设想。他设想所有的计
算都可能在一种特殊的机器上执行,这就是现在所说的图灵机。
、 基于冯·诺依曼模型建造的计算机分为四个子系统:存储器、算术逻辑单元、控
制单元和输入/输出单元。冯·诺依曼模型指出程序必须存储在存储器中。
、 计算机由三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数据和计算机软件。
、 计算和计算机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机械计算机器阶段(1930 年以前)、电
子计算机阶段(1930~1950),以及包括 5 个现代计算机时代的阶段。
、 计算机科学引发了一些周遭的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可以归类为社会问题和道德
问题。
2
3
4
5
execute(执行)
address space(地址空间)
FireWire(火线)
bus(总线)
cache memory(高速缓冲存储器)
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寄存器)
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中央处理单元)
interrupt driven I/O(中断控制输入/输出)

intersector gap(扇区内间隔)
isolated I/O(I/O 独立寻址)
decode(译码)
intertrackgap(磁道内间隔)
land(纹间表面)
memory-mapped I/O(I/O 存储器映射寻址)
optical storage device(光存储设备) register(寄存器)
parallel processing(并行处理)
sector(扇区)
pipelining(流水线)
seek time(寻道时间)
pit(坑)
polycarbonate resin(聚碳酸酯树脂)
transfer time(传送时间)
throughput(吞吐量)
Universal Serial Bus,USB(通用串行总线)
write once,read many,WORM(写一次,读多次)
read-only memory,ROM(只读存储器)
random access memory,RAM(随机存取存储器)
digital versatile disk,DVD(数字多功能光盘)
direct memory access,DMA(直接存储器存取)
compact disk rewritable,CD-RW(可重写光盘)
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1
2
、 计算机的组成分成三大类(或子系统):CPU、主存和输入/输出子系统。
、 中央处理单元(CPU)执行数据上的操作,他有三部分:算术逻辑单元(ALU),
控制单元和一系列寄存器。算术逻辑单元(ALU)负责算术、移位和逻辑运算。
寄存器是快速独立的存储设备,它可以暂时地保留数据。控制单元控制 CPU 中的
每个部分的操作。
3
、 有两种方法输入/输出设备的寻址:I/O 独立寻址和 I/O 存储器映射寻址。在 I/O
独立寻址的方法中,用来从内存读/写的指令完全不同于用来从输入/输出设备的
读/写指令。在 I/O 存储器映射寻址方法中,CPU 把 I/O 控制器中的每个寄存器看
成是内存中的字。
4
、 线代计算机使用流水线技术来提高吞吐量。这个理念允许控制单元同时执行两个
或三个阶段,这意味着下一条指令的处理可以在前一条结束之前开始。
frame(帧)
hub(集线器)
backbone(骨干)
best-effort service(尽力而为服务)
Hypertext Preprocessor(超文本预处理器)
Internet Protocol,IP(因特网协议)
domain name(域名)
dotted-decimal notation(点分十进制记法)
encapsulation(封装)
bus topology(总线拓扑结构)
congestion control(拥塞控制)
demultiplexing(解多路复用)
Java applet(Java 小程序)
Listserv(一个分组讨论应用)
Mesh topology(网状拓扑结构)
multiplexing(多路复用)
ring topology(环型拓扑)
port number(端口号)
TCP/IP Protocol suite(TCP/IP 协议族) terminal Network(终端网络)
trailer(报文尾) World Wide Web,WWW(万维网)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URL(统一资源定位符)
User DatagramProtocol,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Multipurpose Internet Mail Extension protocol(多用途因特网邮件扩充协议)
Post Office Protocol,POP(邮局协议)

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SCTP(流控制传输协议)
Medium Access Control Address,MACA(介质访问控制地址)
Extensive Markup Language,XML(可扩展标记语言)
Java Server Pages,JSP(Java 服务器页面)
Internet Mail Access Protocol,IMAP(因特网邮件访问协议)
client-server architecture(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Common GatewayInterface,CGI(通用网关接口)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超文本传输协议)
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
Active Server Pages,ASP(活动服务器页面)
1
、 最著名的互联网是因特网,它是数以万计互相连接的网络的集合。大多数需要因
特网连接的终端用户使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的服务。如今控制因特网的协
议集合(族)被称为 TCP/IP 协议族。此族由五层组成。
2
、 应用层使用户能访问网络。它提供了像电子邮件、远程文件存取、浏览万维网这
样的服务。应用层的地址是特定于应用程序的。
3
、 传输层负责整个消息的进程到进程的分发。这意味着处于传输层的客户端和服务
器间创建了一种逻辑连接。在 TCP/IP 协议族的发展历程中,有三种传输层协议:
UDP、TCP、SCTP。
4
、 网络层负责数据包从源到目的地的发送,其中可能经过多个网络。网络层保证每
个数据包从源点到它的终点。在 TCP/IP 协议族中,网络层的主要协议时因特网协
议(IP)。
5
、 数据链路层从一个节点到另一个节点发送数据包。数据链路层还负责“跳”之间
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它使用物理或 MAC 地址来标识结点。
、 物理层完成在物理介质上传输二进制流所需要的功能。虽然数据链路层负责从一
个结点到另一个结点传输数据帧,但物理层负责传送单个的二进制位,这使得数
据帧能到达下一个结点。
6
7
、 电子邮件(E-mail)是最流行的因特网应用,电子邮件使用的主要协议是简单邮
件传输协议(STMP)。电子邮件使用的其他协议时 POP 和 IMAP。
、 文件传输协议(FTP)是因特网上最常见任务的标准机制,它从一台计算机及到
另一台计算机进行文件的拷贝。FTP 与其他客户/服务器应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
建立了两个连接:一个用作数据传输,另一个用作控制命令的交换。
8
binary digit(二进制数码)
hexadecimal digit(十六进制数码)
place value(位置量)
decimal digit(十进制数码)
octal digit(八进制数码)
radix(基数)
positional number system(位置化数字系统)
1
、 数字系统(或数码系统)是用独特的符号来表示数字的系统。
、 在位置化数字系统中,数字钟中的符号所占据的位置决定了其表示的值。每个
位置有一个位置量与其相关联。
2
3
、 非位置化数字系统是用有限的数字符号,每个符号有一个值。但是符号所占用
的位置通常与其值无关,每个符号的值是固定的。(如罗马数字)
arithmetic shift operation(算术移位运算)
circular shift operation(循环移位运算)
logic shift operation(逻辑移位运算)
rotate operation(旋转运算)
Boolean algebra(布尔代数)
set(置位)
unset(复位)
mask(掩码)

1
、 数据运算分成三大类:逻辑运算、移位运算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是指那些应
用于位模式单独位或两模式中相应的两位上的相同基本运算。移位运算移到模
式中的位。算术运算涉及加、减、乘、除。
2
、 移位运算移动模式中的位:它们改变位的位置。移位运算可以分成两类:逻辑
移位和算术移位。逻辑移位应用于不表示为符号数的模式;算术移位假定为模
式是二进制补码格式的符号整数。
sequence(顺序)
pseudocode(伪代码)
recursion(递归)
sort pass(分类扫描)
subalgorithm(子算法)
repetition(重复)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同一建模语言)
1
、 计算机科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应用就是排序,它是数据根据其值的大小进行排序
的过程。选择排序、冒泡排序和插入排序。这三种排序算法是如今计算机科学
中快速排序的基础。
2
、 计算机科学中另一种常见的算法是查找。它是在一组对象中找到目标位置的过
程。列表有两种基本查找方法:顺序查找和折半查找。顺序查找可疑在任意列
表中定位数据项;而折半查找需要列表时排序的。
object-oriented analysis(面向对象分析)
operability(可操作性)
procedure-oriented analysis(面向过程分析) class diagram(类图)
Software life cycle(软件生命周期)
data flow diagram(数据流图)
coupling(耦合)
cohesion(内聚)
1
、 软件生命周期是软件工程中的基本概念,像许多产品一样,软件业经历了一个
重复阶段的周期。
2
3
、 在软件生命周期中,开发过程包括四个阶段: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
、 整个开发过程始于分析阶段,这个阶段产生了规格说明文档,这个文档说明了
软件要做什么,而没有说明如何去做。分析阶段可以使用两种方法:面向过程
分析和面向对象分析。
4
、 设计阶段定义了系统如何完成在分析阶段所定义的。在面向过程设计中,整个
工程被分解成一组过程或模块。在面向对象设计中,设计阶段通过详细列出类
中的细节而继续。
5
、 模块化是将大程序分解成能理解和容易处理的小程序。当系统被分解成模块时,
有两个问题很重要:耦合和内聚。耦合式对两个模块互相绑定紧密程度的度量。
在软件系统中的模块间的耦合必须最小化。内聚是程序中处理过程相关紧密程
度的度量。在软件系统中的模块间的内聚必须最大化。
、 在实现阶段,程序员为面向过程设计中的模块便携代码,或便携程序单元实现
面向对象设计的类。
6
7
、 软件质量非常重要。软件质量能够划分成三个广义的度量:可操作性、可维护
性和可迁移性。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