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算法——KNN

来源:互联网 发布:怎么把mac文件拷到硬盘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6/05 04:05
  1. 算法概述

“如果走像鸭子,叫像鸭子,看起来还像鸭子,那么它很可能就是一只鸭子”。简单地说,KNN采用测量不同特征值之间的距离方法进行分类。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并具有这个类别上样本的特性。

  1. 算法流程
    1. 依公式计算 Item  D1D2 … …Dj 之相似度。得到Sim(Item, D1)Sim(Item, D2)… …Sim(Item, Dj)  
    2. Sim(Item, D1)Sim(Item, D2)… …Sim(Item, Dj)排序,若是超过相似度阈值t则放入邻居案例集合NN  
    3. 自邻居案例集合NN中取出前k名,依多数决,得到Item可能类别。
  2. 参数K的选取
    • 如何选择一个最佳的K值取决于数据。一般情况下,在分类时较大的K值能够减小噪声的影响。但会使类别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比如下图,待测样本(绿色圆圈)既可能分到红色三角形类,也可能分到蓝色正方形类。如果k取3,从图可见,待测样本的3个邻居在实线的内圆里,按多数投票结果,它属于红色三角形类,票数1:2.但是如果k取5,那么待测样本的最邻近的5个样本在虚线的圆里,按表决法,它又属于蓝色正方形类,票数2(红色三角形):3(蓝色正方形)。


 

 

  • 计算两者间距离,用哪种距离会更好呢?计算量太大怎么办?假设样本中,类型分布非常不均,该怎么办呢?
  • K太小,分类结果易受噪声点影响;K太大,近邻中又可能包含太多其他类别的点。K值通常采用交叉验证来确定。经验规则:K一般低于训练样本数的平方根。
  1. 经典例子


这个数据用打斗次数和接吻次数来界定电影类型,接吻多的是Romance类型的,而打斗多的是动作电影。现在有一部名字未知的电影,打斗次数为18次,接吻次数为90次的电影(这里名字未知是为了防止能从名字中猜出电影类型),它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电影呢?

import numpy as np  

from sklearn import neighbors  knn = 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 #取得knn分类器  data = np.array([[3,104],[2,100],[1,81],[101,10],[99,5],[98,2]]) # <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data对应着打斗次数和接吻次数</span>  labels = np.array([1,1,1,2,2,2]) #<span style="font-family: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labels则是对应Romance和Action</span>  knn.fit(data,labels) #导入数据进行训练'''  knn.predict([18,90]) 

 

  • sklearn实现
    • class sklearn.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n_neighbors=5weights='uniform'algorithm='auto'leaf_size=30p=2metric='minkowski'metric_params=Nonen_jobs=1**kwargs)
    • http://scikit-learn.org/stable/modules/generated/sklearn.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html#sklearn.neighbors.KNeighborsClassifier
  1. 优缺点
  • 优点:
    1. 简单,易于理解,易于实现,无需估计参数,无需训练;
    2. 适合对稀有事件进行分类;
    3. 特别适合于多分类问题(multi-modal,对象具有多个类别标签), kNN比SVM的表现要好。
  • 缺点:
    1. 计算量较大,因为对每一个待分类的文本都要计算它到全体已知样本的距离,才能求得它的K个最近邻点。
    2. 可解释性较差,无法给出决策树那样的规则。
0 0
原创粉丝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