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code 和 UTF-8

来源:互联网 发布:手机淘宝 没有链接 编辑:程序博客网 时间:2024/04/30 02:27
    1. ASCII字符集,最初的字符集,对应了ANSI文件编码,一个字符用一个字节表示,严格来说这个时候字符集和文本文件的编码并没有必要作为单独的概念加以区分;
    2. 西欧字符集、日韩、港澳台、国标字符集等,仍然使用了ANSI文件编码,其中部分字符集一个字符要用两个字节;
    3. Unicode字符集,终于在完成了字符集层面的集大成后,开始反过头来规定适合自己的文件编码(保存为ANSI会丢失大量的新增扩展字符),即Unicode Transformation Format(Unicode转换格式,其中每种方案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使用情境设计,在其针对的情况下都能够大幅度地减少常见字的空间占用):
      • UTF-32(= UCS-4 + 未来拓展保留):直接把毫不考虑空间占用的Unicode字符集编码数字保存起来,文件大很多,优点是每个字符都一定是用4个字节表示(8bit/Byte * 4Byte = 32bit)。
        字符集作为信息处理层的规范,统一才是刚需,大大提升开发和运算效率;但是到了储存、网络传输层,这就成为了硬伤。
        (事实上百万种文字的预留可能性在实际上会变成半数以上的零补位,直到外星文字出现——而真的出现了,恐怕又完全不够用或要协商甚至被迫采用新标准了,所以这种理论方案实际上没有用处。)
      • UTF-16(= UCS-2 + 配对处理能力):将2字节字符视为主流的方案,在表示英文时总是浪费一倍,在表示更罕见的字符时可能要超过4位;不论如何,总是2字节作为最小单位(8bit/Byte * 2Byte = 16bit)。
        文本编辑器中的UTF-16选项通常写作“Unicode”或“Unicode big endian”(高低位顺序不同,后者与16进制Unicode编码的直观顺序一致)。
      • UTF-8:目前最主流的方案。虽然英文字符只有128个,但却占了主要的使用比例,因此默认单字节字符最常见、而将1字节作为编码单位的UTF-8成为了最现实而且通行的方案(8bit/Byte * 2Byte = 8bit)——既能表示各国文字,又以英文为主要使用情境而极大地节省了传输和存储的负担;说白了就是英文仍然占据主要地位。在中文为主的情况下,不如基于ANSI编码的国标字符集节省空间,也因此UTF-8在国内的推行用了很长的时间,不过使用UTF-8已经越来越利大于弊了。

解释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群人,他们决定用8个可以开合的晶体管来组合成不同的状态,以表示世界上的万物。他们看到8个开关状态是好的,于是他们把这称为”字节“。再后来,他们又做了一些可以处理这些字节的机器,机器开动了,可以用字节来组合出很多状态,状态开始变来变去。他们看到这样是好的,于是它们就这机器称为”计算机“。


开始计算机只在美国用。八位的字节一共可以组合出256(2的8次方)种不同的状态。 他们把其中的编号从0开始的32种状态分别规定了特殊的用途,一但终端、打印机遇上约定好的这些字节被传过来时,就要做一些约定的动作。遇上0×10, 终端就换行,遇上0×07, 终端就向人们嘟嘟叫,例好遇上0x1b, 打印机就打印反白的字,或者终端就用彩色显示字母。他们看到这样很好,于是就把这些0×20以下的字节状态称为”控制码”。他们又把所有的空 格、标点符号、数字、大小写字母分别用连续的字节状态表示,一直编到了第127号,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用不同字节来存储英语的文字了。大家看到这样,都感觉 很好,于是大家都把这个方案叫做 ANSI 的”Ascii”编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信息互换标准代码)。当时世界上所有的计算机都用同样的ASCII方案来保存英文文字。


后来,就像建造巴比伦塔一样,世界各地的都开始使用计算机,但是很多国家用的不是英文,他们的字母里有许多是ASCII里没有的,为了可以在计算机保存他们的文字,他们决定采用 127号之后的空位来表示这些新的字母、符号,还加入了很多画表格时需要用下到的横线、竖线、交叉等形状,一直把序号编到了最后一个状态255。从128 到255这一页的字符集被称”扩展字符集“。从此之后,贪婪的人类再没有新的状态可以用了,美帝国主义可能没有想到还有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也希望可以用到计算机吧!


等中国人们得到计算机时,已经没有可以利用的字节状态来表示汉字,况且有6000多个常用汉字需要保存呢。但是这难不倒智慧的中国人民,我们不客气地把那些127号之后的奇异符号们直接取消掉, 规定:一个小于127的字符的意义与原来相同,但两个大于127的字符连在一起时,就表示一个汉字,前面的一个字节(他称之为高字节)从0xA1用到 0xF7,后面一个字节(低字节)从0xA1到0xFE,这样我们就可以组合出大约7000多个简体汉字了。在这些编码里,我们还把数学符号、罗马希腊的字母、日文的假名们都编进去了,连在 ASCII 里本来就有的数字、标点、字母都统统重新编了两个字节长的编码,这就是常说的”全角”字符,而原来在127号以下的那些就叫”半角”字符了。 中国人民看到这样很不错,于是就把这种汉字方案叫做 “GB2312“。GB2312 是对 ASCII 的中文扩展。


但是中国的汉字太多了,我们很快就就发现有许多人的人名没有办法在这里打出来,特别是某些很会麻烦别人的国家领导人。于是我们不得不继续把 GB2312 没有用到的码位找出来老实不客气地用上。 后来还是不够用,于是干脆不再要求低字节一定是127号之后的内码,只要第一个字节是大于127就固定表示这是一个汉字的开始,不管后面跟的是不是扩展字符集里的内容。结果扩展之后的编码方案被称为GBK 标准,GBK包括了GB2312 的所有内容,同时又增加了近20000个新的汉字(包括繁体字)和符号。 后来少数民族也要用电脑了,于是我们再扩展,又加了几千个新的少数民族的字,GBK扩成了GB18030。从此之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可以在计算机时代中传承了。 中国的程序员们看到这一系列汉字编码的标准是好的,于是通称他们叫做 “DBCS“(Double Byte Charecter Set 双字节字符集)。在DBCS系列标准里,最大的特点是两字节长的汉字字符和一字节长的英文字符并存于同一套编码方案里,因此他们写的程序为了支持中文处理,必须要注意字串里的每一个字节的值,如果这个值是大于127的,那么就认为一个双字节字符集里的字符出现了。那时候凡是受过加持,会编程的计算机僧侣 们都要每天念下面这个咒语数百遍: “一个汉字算两个英文字符!一个汉字算两个英文字符……”


因为当时各个国家都像中国这样搞出一套自己的编码标准,结果互相之间谁也不懂谁的编码,谁也不支持别人的编码,连大陆和台湾这样只相隔了150海里,使用着同一种语言的兄弟地区,也分别采用了不同的 DBCS 编码方案——当时的中国人想让电脑显示汉字,就必须装上一个”汉字系统”,专门用来处理汉字的显示、输入的问题,但是那个台湾的愚昧封建人士写的算命程序就必须加装另一套支持 BIG5 编码的什么”倚天汉字系统”才可以用,装错了字符系统,显示就会乱了套!这怎么办?而且世界民族之林中还有那些一时用不上电脑的穷苦人民,他们的文字又怎么办? 真是计算机的巴比伦塔命题啊!


正在这时,大天使加百列及时出现了——一个叫 ISO (国际标谁化组织)的国际组织决定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采用的方法很简单:废了所有的地区性编码方案,重新搞一个包括了地球上所有文化、所有字母和符号 的编码!他们打算叫它”Universal Multiple-Octet Coded Character Set”,简称UCS, 俗称 “unicode“。


unicode开始制订时,计算机的存储器容量极大地发展了,空间再也不成为问题了。于是 ISO 就直接规定必须用两个字节,也就是16位来统一表示所有的字符,对于ASCII里的那些“半角”字符,unicode包持其原编码不变,只是将其长度由原来的8位扩展为16位,而其他文化和语言的字符则全部重新统一编码。由于”半角”英文符号只需要用到低8位,所以其高8位永远是0,因此这种大气的方案在保存英文文本时会多浪费一倍的空间。


这时候,从旧社会里走过来的程序员开始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的strlen函数靠不住了,一个汉字不再是相当于两个字符了,而是一个!是的,从unicode开始,无论是半角的英文字母,还是全角的汉字,它们都是统一的”一个字符“!同时,也都是统一的”两个字节“,请注意”字符”和”字节”两个术语的不同,“字节”是一个8位的物理存贮单元,而“字符”则是一个文化相关的符号。在unicode中,一个字符就是两个字节。一个汉字算两个英文字符的时代已经快过去了。


unicode同样也不完美,这里就有两个的问题,一个是,如何才能区别unicode和ascii?计算机怎么知道三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而不是分别表示三个符号呢?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已经知道,英文字母只用一个字节表示就够了,如果unicode统一规定,每个符号用三个或四个字节表示,那么每个英文字母前都必然有二到三个字节是0,这对于存储空间来说是极大的浪费,文本文件的大小会因此大出二三倍,这是难以接受的。


unicode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推广,直到互联网的出现,为解决unicode如何在网络上传输的问题,于是面向传输的众多 UTF(UCS Transfer Format)标准出现了,顾名思义,UTF-8就是每次8个位传输数据,而UTF-16就是每次16个位。UTF-8就是在互联网上使用最广的一种unicode的实现方式,这是为传输而设计的编码,并使编码无国界,这样就可以显示全世界上所有文化的字符了。

UTF-8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一种变长的编码方式。它可以使用1~4个字节表示一个符号,根据不同的符号而变化字节长度,当字符在ASCII 码的范围时,就用一个字节表示,保留了ASCII字符一个字节的编码做为它的一部分,注意的是unicode一个中文字符占2个字节,而UTF-8一个中文字符占3个字节)。从unicode到uft-8并不是直接的对应,而是要过一些算法和规则来转换。


Unicode符号范围 | UTF-8编码方式

(十六进制) | (二进制)
—————————————————————–
0000 0000-0000 007F | 0xxxxxxx
0000 0080-0000 07FF | 110xxxxx 10xxxxxx
0000 0800-0000 FFFF |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0001 0000-0010 FFFF |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It's 知乎日报

你看到的unicode字符集是这样的编码表:
I 0049t 0074' 0027s 0073  0020知 77e5乎 4e4e日 65e5报 62a5
每一个字符对应一个十六进制数字。

计算机只懂二进制,因此,严格按照unicode的方式(UCS-2),应该这样存储:
I 00000000 01001001t 00000000 01110100' 00000000 00100111s 00000000 01110011  00000000 00100000知 01110111 11100101乎 01001110 01001110日 01100101 11100101报 01100010 10100101
这个字符串总共占用了18个字节,但是对比中英文的二进制码,可以发现,英文前9位都是0!浪费啊,浪费硬盘,浪费流量。

怎么办?

UTF。

UTF-8是这样做的:

1. 单字节的字符,字节的第一位设为0,对于英语文本,UTF-8码只占用一个字节,和ASCII码完全相同;

2. n个字节的字符(n>1),第一个字节的前n位设为1,第n+1位设为0,后面字节的前两位都设为10,这n个字节的其余空位填充该字符unicode码,高位用0补足。

这样就形成了如下的UTF-8标记位:

0xxxxxxx
110xxxxx 10xxxxxx
1110xxxx 10xxxxxx 10xxxxxx
11110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11110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111110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10xxxxxx
... ...

于是,”It's 知乎日报“就变成了:
I 01001001t 01110100' 00100111s 01110011  00100000知 11100111 10011111 10100101乎 11100100 10111001 10001110日 11100110 10010111 10100101报 11100110 10001010 10100101
和上边的方案对比一下,英文短了,每个中文字符却多用了一个字节。但是整个字符串只用了17个字节,比上边的18个短了一点点。
为什么有了UTF-16, 还会有UTF-8呢? 干嘛搞这么多复杂的编码呢? 一种编码不很好么? 答案是为了节省带宽, 因为早期互联网带宽非常昂贵.

下面需要一些基础知识

a. 1 bit = 2种两种可能性
b. 1 byte = 8 bit
c. 1 byte = 2 ^ 8 次方 = 256 种可能性
d. 1 byte 可以给256个字符编码
e. byte = 字节

ok了, 接着往下讲

人们希望在一套系统里面能够容纳所有字符(Unicode), 但是一个字节, 2^8次方(256)个字符是不够的. 所以就有了 UTF-16, 2^16 (65536)个字符, 这样就够了. 一个字符对应一个数字.

因为大部分互联网资料是西文(英法德意西), 而这些西文用128个字符可以表示完, 人们想出一种办法, 具体看 @邱昊宇 的标识法.

结果是西文字符只用1 byte表示, 其他不常见的字符(中日韩阿拉伯文等), 用2-4 byte 表示.

因为早期互联网上大量都是英文和其他西文内容, 所以这样编码, 是有助于减少文件大小, 从而减少需要的带宽的. 而因为UTF-8在早期网页的通用性, 所以现在大家都沿用了下来.

先捋一捋ASCII编码和Unicode编码的区别:ASCII编码是1个字节,而Unicode编码通常是2个字节。

字母A用ASCII编码是十进制的65,二进制的01000001;

字符0用ASCII编码是十进制的48,二进制的00110000,注意字符'0'和整数0是不同的;

汉字中已经超出了ASCII编码的范围,用Unicode编码是十进制的20013,二进制的0100111000101101

你可以猜测,如果把ASCII编码的A用Unicode编码,只需要在前面补0就可以,因此,A的Unicode编码是0000000001000001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果统一成Unicode编码,乱码问题从此消失了。但是,如果你写的文本基本上全部是英文的话,用Unicode编码比ASCII编码需要多一倍的存储空间,在存储和传输上就十分不划算。

所以,本着节约的精神,又出现了把Unicode编码转化为“可变长编码”的UTF-8编码。UTF-8编码把一个Unicode字符根据不同的数字大小编码成1-6个字节,常用的英文字母被编码成1个字节,汉字通常是3个字节,只有很生僻的字符才会被编码成4-6个字节。

 

摘自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374078

参考http://lukejin.iteye.com/blog/598303

0 0
原创粉丝点击